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时间:2022-10-06 03:51:36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开展竞争、联系实际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激励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快乐、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学、乐学,轻松获得知识。

关键词:兴趣;创设情境;自主学习;联系实际;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学生乐于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养成敏锐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特别在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课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学习语文时,兴趣作用更大,其学习往往随兴趣而迁移。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兴趣浓,学生就学得生动活泼,乐而忘返;反之,则沉闷,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开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以及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和谐而美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源自于他们心底内部的学习动机,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而作为学习重要环节的预习,它的动力源泉也必然是兴趣。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具体需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课文背景、搜集整理资料并摘抄知识要点。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重要的人、事、景、物等内容,有些或是学生从没有见过的。为此,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准备,提前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细致整理,初步掌握,并把有关内容分类摘抄下来,这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提高阅读的积极性。2.查问生字、生词。通过查阅字典,或问别人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3.分步朗读。(1)读通课文。预习中经常提出: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注意随手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而后整体感知,才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带着问题读书。“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带着问题读书,能启迪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3)精妙处多读。文章写得精彩的段落、章节,可以反复朗读、品味。(4)思考。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再尝试去解决课后的思考题,从中可以了解自己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学习

新课标认为学生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三)注重学生质疑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才有学习的动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三、联系实际,让语文走进生活

语文即生活,不仅是说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让这些知识再回到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学生才能理解生活的内涵,才会热爱人生,珍惜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学生感兴趣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把语文和生活常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就对学习感兴趣,从而喜欢上学习,上课也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便会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并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用爱与赞美去对待学生,让学生真正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雍也[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言[J].教师茶座,2009(01).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解放大路小学校)

上一篇:低年级音乐课以“动”辅“唱”快速学曲 下一篇: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