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上市公司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06 03:48:39

浅谈在上市公司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问题屡屡发生,从伊利股份“三聚氰胺”、双汇集团“瘦肉精”、三全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紫金矿业、哈药集团污染,到中石油频频发生的漏油事件,都在不断引发投资者、社会公众、媒体、政府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批评、声讨。如何衡量和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在其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在我国上市公司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

关键词: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制度

一、我国上市公司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是大势所趋

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境外上市的企业数量节节攀升,要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更好地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知和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履行和披露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亟需改进和提升。

(二)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是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伴随中小板、创业板的设立和发展,民营企业上市数量逐步增多。自创业板设立以来,巨额造富、利润下滑、高管套现引起的争议不绝于耳。对于上市不久的民营企业而言,在逐步完成公众公司角色转换的同时,如何由关注自身的发展,转变为逐步关注利益相关主体、环境,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乎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否健康、有序地发展。这就要求民营上市公司建立将核算对象由狭义的“经济责任”扩展为广义的“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三)建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绩效有助于增加股东价值

虽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上有一定争议,但总体上而言,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或是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能够协同增益,仍然是主流的结论观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最终会增加股东的财富。高盛集团对亚洲最大的20家企业与最大的100家A股上市公司评估发现,在亚洲最为透明的,或者在环境治理和公司治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其股票估值会增长20%。

二、我国上市公司推行社会责任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很多领域也还是空白,对这方面的规范很少。另一方面,社会责任会计其自身的特点导致其产生一些传统会计难以突破的瓶颈。由于计量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企业要么不对某些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予以计量,要么常常伴有主观的臆测,虚增和虚减社会效益和成本,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企业对社会责任了解、认知的真实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则不然,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机构撰写这一报告,履行的真实情况和披露的内容不一定吻合,且定性披露多,定量披露少。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看似没有瑕疵,但是实际的执行情况中却未必如此,如中石油。2010 年7 月,中石油大连分公司引发的污染事件给水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类似事件,2010 年1月发生的渭河油污染事件也是一例。

三、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从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发展历程和实施经验来看,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等方式规范社会责任会计,使企业行为得到调整,促进企业步入良好态势发展。建议我国政府部门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具有实务可操作性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其内容涵盖环境资源、社保、公共事业、劳动、产品质量和税收等各方面。同时,政府还应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严格监督企业的社会活动,修正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目标,使企业在国家机关的监督控制之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此外,社会责任会计也必须建立一系列准则和制度,这是企业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开展对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研究,规定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责任收益等具体内容和信息披露方式,使企业会计核算、披露信息时有相应的规范和准则可循,用以指导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践。

(二)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使得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停滞不前。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我国会计界可参考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的社会计量委员会机构,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个机构除了包括会计界的专家学者外,还应吸收经济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计量学、组织行为学和企业文化理论等学科的专家或学者,解决社会责任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

(三)推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制度建设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为早日构建起有效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改善我国当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状况,需要综合采取以下措施:

1、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体系和问责机制

企业改善其社会责任绩效的意愿是由制度、道德、经济等因素共同驱动的,但经济动因才是最根本的内在动因。基于市场的经济子系统是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压力源泉;而制度、法律和政府行政干预是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保障,缺乏这些保障,消费者参与社会责任运动就会失去依据。

2、增强第三方审验

审验对于报告的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独立的第三方出具审验报告,对社会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验证和评价,可以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增加决策的有用性。欧洲会计专家协会的可持续性审核主席Lars-Olle Larsson 说:“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被视为比广告好不了多少。”在毕马威2005年的调查中,全球25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有第三方审验声明的比例2002 年为29%,2005 年为30%;在N100 样本中,2002 年为27%,2005 年为33%。

参考文献:

[1]胡承德.《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湖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09年7月1日)

[2]刘倩.《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的构建》.财务与金融,2009(3)

[3]袁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财会月刊2011(1)

[4]《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等 《证券时报》,2011(8.2)

上一篇:电力施工企业如何做好财务成本管理工作 下一篇:如何提高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力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