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保障好人不“难做”

时间:2022-10-06 03:38:22

国外如何保障好人不“难做”

路遇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这曾经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在如今的社会却让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2013年8月1日,中国首例“好人法”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开始实施。事实上,在世界各国都曾有过不少类似“好人难做”的先例。因此,近十年来各式各样的“好人法”在很多国家已相继出台,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美国:无偿救助免责

2004年的万圣节晚上,一位名叫亚历山德拉德的年轻女子驾车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车子冒浓烟很可能会爆炸,她被卡在车里动弹不得,后被一位名叫丽莎的女子救出。由于丽莎没有专业施救技能,导致亚历山德拉德车祸后瘫痪。2008年,亚历山德拉德将丽莎告上法庭,称是由于丽莎救助的疏忽而导致了她的瘫痪,因此丽莎要对她负责。民众的观点几乎一边倒,他们认为,虽然好心人在帮助他人时会出错,但不能因此而惩罚做好事的人。加州议会对此做出了反应:2009年,以全票通过“好心人免责条款”,条款规定如果发生因救助者的疏忽导致被救助者受到伤害的情况,救助者可以免责。

德国:该救不救属违法

在德国,有一部专门针对见死不救无作为的法律《不作救助不作为法》。这部法律规定,在有人受伤害时,周围其他人必须施救,如不作为,或者作为不够,都将视为违法。有位德国某大公司经理赶时间,在开会的路上看到一起车祸,他下车察看,在报警后离开。不幸的是,等警察赶到,车内一名女子已死亡。法医报告表明,该女子是因遭驾驶台挤压而死,如果当时那位经理及时帮助该女子,她就有生还的希望。最终,这位倒霉经理被以不作为以及非故意杀人罪被刑事及民事,入狱两年并罚款。

法国:见死不救必惩

1997年8月31日凌晨,前英国王妃戴安娜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地下隧道中遭遇严重车祸。她车祸后一直有意识,是被送达医院几个小时后死亡的。戴妃的专车是为摆脱“狗仔队”的紧盯,以及司机酒驾、车速过快撞上桥洞边柱出事的。车祸发生后,尾随的“狗仔”在现场拍摄了大量照片,亲眼看到血泊中尚未咽气的戴妃在挣扎,却没有通过报警或其他方式施以援手。法国警方事后将这些“狗仔”一一逮捕,还把他们告上了法庭,罪名就是:见死不救。根据这一指控,最长将判处5年监禁,并处相当于人民币60万元的罚金。

新加坡:严惩“反咬一口”

在新加坡,见义勇为已经借由道德的法律化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新加坡的法律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上。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事后若反咬一口,必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相当于本人医药费1~3倍的处罚。而影响恶劣、行为严重者,则以污蔑罪论处。据统计,该规定实施以来,新加坡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被救反污蔑他人的事情,公民在实施见义勇为时也免去了顾虑和担忧。

应该说“为好人立法”,对于破解当下的道德困局,具有突破性意义。这也是目前不少专家呼吁深圳“好人法”应当得到进一步推广的原因吧。

(林冬冬摘自《中国青年》)

上一篇:把顾客当什么 下一篇:考虑静态电压稳定的低碳电力调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