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那一缕丢失的阳光

时间:2022-10-06 03:02:16

童年那一缕丢失的阳光

[摘 要]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是大规模的农民工群体的涌现,而这又导致一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作为留守儿童,他们的内心有怎样的想法与期盼,他们又经历着什么样的生活和情感磨难,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从一个有过留守经历的女孩写给天下外出打工父母的信件中,我们或许可以窥探到留守儿童心理的无奈、痛楚与期盼。

[关键词]留守儿童;童年;心理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7-0008-04

敬爱的爸爸妈妈们:

你们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是一个曾经长时间留守的女孩子。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所有曾经有过留守经历以及正在经历留守生活的孩子,向所有身在外地打工的以及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留守儿童父母问好: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是大规模农民工群体的涌现:农村的年轻父母们都扛上了重重的行囊奔走远方,他们不畏劳苦艰险,只为那可以撑起家庭生活和子女学费的收入。爸爸妈妈,你们都急匆匆地走了,坐上了奔向天南地北的火车,可是身后留下的,是我们追逐的眼神和被搁浅的心灵。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被留在家里的我们心里有太多你们都不知道或许也不曾被你们发现的东西。今天,我想以这些孩子中的一员的身份,讲讲我的心里话。

离别。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孩,父母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时候家里贫困到揭不开锅。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家里没有足够的筷子,妈妈就折几支细竹竿当筷子;大冬天没有菜吃,妈妈带我去路旁的树上摘木耳;没有棉鞋穿,妈妈把烧过的柴火的火灰铲出来,让我和哥哥踩在上面,一踩就是一个冬天。就是为了改变这样的生活,我的爸爸妈妈在我上小学时就出去打工赚钱了。从那时起,我和哥哥就变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几个字在我20岁之前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在我明白了它的含义后,它就似乎有了一股力量。每当我看到“留守儿童”这几个字,我的鼻子就禁不住酸楚,眼泪就拴不住地往下流,那种心情说不清楚。我的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和一般的农村家庭不一样,我没有爷爷奶奶,因为他们很早就去世了。爸爸妈妈就只能把我和哥哥托付给雇佣的人来照看。就这样,家里没有一个亲人,我和哥哥每天面对的都是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感觉,因为雇佣的人也在频繁更换。

撒娇。小时候的我其实也是一个活泼调皮的小丫头,整天和同村的小朋友们玩在一起,嬉笑打闹,无忧无虑。但是在没有亲人的家里,在雇佣的人面前,我的快乐欢笑始终是“收敛”的,我变得很“乖”。撒娇应该是小孩子的天性,但是在我的意识里它被有意无意地封藏了起来。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回家来看我们,我很开心,一瞬间感觉自己有了靠山似的,变得很得意忘形:我藐视身边所有人,像一个小猫一样钻进爸爸的怀里,像一个受宠的公主一样得意地吃着属于自己的好吃的,还时不时地向别人抛几眼不屑的眼神,连说话语气也变得骄傲和猖狂。似乎我在有意告诉其他人:哼,我也有爸爸妈妈,我的爸爸妈妈回来了。是啊,爸爸妈妈的回归唤醒了我封藏在心底的任性。但他们走后,任性的我就又变回了一个文静乖巧的小丫头,不太多话,不太胡闹,更不会向谁撒娇。我的心里好像有一扇门,爸妈就是这扇门的钥匙:他们若回来,门就打开了,阳光可以照进来;而他们走了,门也就跟着上了锁,里面暗暗的,有些潮湿……我经常会幻想这样的场景:我拉着妈妈的衣角嘟着个小嘴,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妈妈,轻轻地摇着她的衣角说:不嘛不嘛,我就要吃冰淇淋,我就要吃冰淇淋。如果妈妈不给我买,我就似哭非哭地跑到爸爸身边,摇着爸爸的衣角说:爸爸,妈妈不给我买冰淇淋吃,我要吃冰淇淋,我要吃冰淇淋嘛。然后爸爸心疼地把我抱起来说:不哭不哭,乖,爸爸给你买,买个大大的冰淇淋好吗?……每当我想到这里,我都会觉得好幸福、很满足。这要是真的该多好,可是,这样的场景在我的童年从未出现过,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无法弥补的奢望。

羡慕。每一个小女孩应该都是爱美的小天使,都喜欢漂亮的衣服、好看的小辫子,我也如此。小时候我的头发很粗很长,很难打理。然而从六岁开始,我就每天自己给自己梳头发,编又粗又长的辫子。妈妈曾给我梳过头发,虽然她的手劲大得会常常弄疼我,但扎着妈妈梳的头发我会很开心很得意。长这么大,我只羡慕过一个人的一样东西,这种羡慕之情既深刻又长久,那就是我一个小伙伴的一件毛衣。那是用了七八种颜色织成的毛衣,彩虹的颜色都被用上了。而且衣领是那种可以外翻出来的花边,很漂亮,很迷人,那是她妈妈亲手给她织的。每逢穿毛衣时节来临,我都会被她那件彩虹毛衣吸引。我也好想有这么一件妈妈亲手织的彩虹毛衣啊,即使是只用一两种颜色织成的也好!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我对冬天充满胆怯。在我们农村,妈妈一般都会给孩子做那种冬天用来护手的“棉袖套”,一只手一只,一共两只。写字的时候手伸出来,不写字的时候两只手就兜在里面。我戴过同学的棉袖套,暖和极了。我也希望自己有这样的棉袖套,于是我回到家里四处找棉花,却什么也没找到。于是我找来很多卫生纸和一片布,我把卫生纸当棉花,按照想象中的样子用针线给自己缝合了一只“棉袖套”。戴上自己做的袖套,我有一种满足感,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涌上心头的酸楚和拴不住的眼泪。在学校我从没有戴过这只袖套,因为我怕同学们嘲笑我,嘲笑我的套袖里面竟是卫生纸,于是好多个冬天我的手指都被冻得肿烂。然而让我最煎熬的事情不是这些,而是每当我去小伙伴家里玩的时候,他们一家人都在,他们的妈妈教他们摘菜、做饭,然后一家人围着一桌子热腾腾的菜吃饭。那时候我总会跑回家里,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多么香喷喷的饭菜,多么热闹的一家人,我也多么想拥有热腾腾的饭和团团圆圆的家啊!

生日。农村的家庭在那个时候对过生日并没有什么讲究,小寿星能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煮鸡蛋,但这也足够让一个孩子开心一整天。很幸运的是,我们母子三人是同月同日的生日,但可惜的是,我们没有在一起好好地过过一次生日。上初中那年的生日,家里就只有我和哥哥两个人,我们什么也没有吃,就是打开电视机,打开音响,尽情地唱着郑智化的《生日快乐》:你的生日让我想起,一个很早以前的朋友,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流浪在街头,我以为他要乞求什么,他却总是摇摇头,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却没人祝他生日快乐。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意生日怎么过……就这样,我和哥哥一遍一遍地唱着,什么也没吃,什么也没说,只是坐在一起呆呆地唱着……

孤独。我想这应该是童年最重最浓的味道了吧,童年的留守经历早已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孤独的种子。我多么想告诉爸爸妈妈,今天谁欺负我了,或者老师又表扬我了。我多么想告诉妈妈,我想一回到家就能吃到她做的饭,想扎着妈妈梳的辫子,想穿着妈妈给我织的毛衣,想戴着妈妈给我做的棉袖套。我多么想告诉爸爸,下雨时别的孩子都是爸爸来接的,别人都有爸爸去开家长会,男生欺负了有爸爸找他们算账。我多么想告诉爸爸妈妈,那个姨妈回去了好几天,她让那个姨夫在家里“照顾”我们,但是他什么也不做,还指挥我和哥哥给他干这干那,我和哥哥都没有饭吃;晚上我一个人睡在房间外面的小床上,很冷,他的鼾声很大,吵得我睡不着;躲在被窝里的我一晚上都在哭着想你们,我很害怕,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向我走过来要掀开我的被子,我不敢发出一丝声音,我祈求你们快点回来;女儿好害怕,我真的好害怕只有我一个人。童年孤独的种子并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埋没,它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肆意游走,我真切感受到越长大越孤单。

恐惧。它是与孤独相伴而生的孪生兄弟,是莫名的不安全感在肆虐,是没有具体事物的寄托,它就存在于心底,是活着的存在。我常常被这种恐惧感弄得失落,不安,烦躁,有时试图通过发脾气来发泄这种不安。但无济于事,它无法根除,我无法解脱。恐惧与孤独联合起来在我心里造反,隐隐的,轻轻的,却是深深的痛。只有爸爸妈妈可以最大限度地平息它,他们能像阳光一样驱散弥漫在我心里的阴霾。我需要阳光,我需要爸爸妈妈。

人生价值观。小时候的我们就像是一张白纸,而小时候的生活就是印刷机,它印了什么,我们就拥有了什么。画家的画里永远有童年的色彩,作家的作品里往往流露出童年的影像,而音乐家的音乐里常常流动着童年的音符。同样,作为留守儿童的我们,记忆里永远都有抹不去的孤独、恐惧与无助,这些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我的童年缺失了太多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所以我当下的价值观就是不必奋力追求名利、金钱和荣誉。拥有一个温暖团圆的家、一家人健康平安快乐就好,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在于把家庭经营得好,使父母长寿健康、子女快乐无忧,这就是本事,这就是能力,这就是成功。爸爸妈妈们,你们想给自己孩子印上怎样的印记呢?

成人。大人们都忙于干活没空管我,于是我悄无声息地长大了,如白驹过隙、急景流年一般。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个小丫头,我已经22岁了,是一个从理论上讲已经拥有了成熟心智的成年人。然而事实上,我的心却被卡在了童年的感知记忆里。在成熟的外衣下,我一直是一个幼稚的实体。在我的生活里,很多事情我都无法做到成熟,有时候别人会无法理解我的一些举动,他们认为我太过幼稚,但我丝毫没有察觉,那是我自然而然的表现,也许这就是封藏的童年天性伺机跑出来了吧。不过幼稚也好,能简单地快乐,快乐地简单。不过我有时还是无法摆脱那莫名的孤独与寂寞,有时我会想逃脱当下的生活,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一个人一走了之。成长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过程,它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曲折,有时候成长不等于成熟。

关注留守女童。这是我在这里必须说的,也是我对社会的呼吁。据调查,农村的留守女童遭受害的案例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曾有媒体报道,广东省留守小姐妹屡遭附近村民蹂躏,而过去的三年里,广东省有2506名女童被,其中近半在14岁以下;2007年,河南留守女童小燕遭同村的禽兽“大爷”多次诱骗、,直至怀孕7个月才被人发现。这些令人憎恨、理应遭人唾弃的禽兽,伤害了太多纯洁的心灵,更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犯罪者中竟有老师和孩子家中的亲友。女孩们本应是在父母庇护的羽翼下成长的快乐精灵,但这些不仅伤害了她们的身体,更伤害了他们的精神,谁来为她们的心灵受伤负责?当一切发生后便再也无法挽回,任何东西都不能弥补这样的伤害。孩子需要的其实不是糖果,不是花衣,不是玩具,而是完整的家,是完整的父母之爱,是完整的童年。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虽然留守儿童问题也需要社会和政府做出努力,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抵得上父母这第一层的保护和爱,别走了,留下来,不要给任何人伤害宝贝的机会,守护宝贝唯一的童年吧!

倾听孩子的心声。其实我们那个时代,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很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农村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像是有一层薄薄的膜隔着。父母更多的是告诉孩子应该干什么、不许干什么,几乎不会想到孩子愿不愿意,有没有这个能力,他们也很少和孩子说心里话。农村父母和孩子缺乏足够的交流,就像一首歌唱的: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而且,孩子一般不会有要和爸爸妈妈谈谈心的意识,遇到不开心的事、不被别人理解的事、不好意思的事,他们可能不敢或者不愿意告诉爸爸妈妈。很多时候他们只是把事情藏在心里,独自一个人承担。心门封闭,心房里是潮湿阴暗的,没有声音进来,没有空气进来,没有阳光进来,时间久了,放在心里的东西就会发霉。

莫言老师说过: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童年是弱小的,需要救助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童年是梦幻的,恐惧的,渴望的;从认识论的角度讲,童年是幼稚的,天真的,片面的。这个时期的一切感觉是最肤浅的也是最深刻的,这个时期的一切经验具有艺术的多彩而缺乏实用的色彩,这个时期的记忆是刻在骨头上的,而成年后的记忆是留在皮毛上的。而不幸的童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颗被扭曲的心,畸形的感觉、变态的个性,导致无数的千奇百怪的梦境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惊世骇俗的看法。

作为一个有留守经历的人,有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自己留守的经历和内心向你们说出来,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应该为留守孩子们做的事。我真心希望爸爸妈妈们能放下手中的活,把宝贝抱在怀里,跟他们好好聊聊天,试着打开他们的心门,了解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心里的话,不要让他们的童年残缺,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不要让没有阳光的内心潮湿了他们的未来;我真心希望爸爸妈妈们为孩子们保驾护航,给他们完整的童年;我真心希望爸爸妈妈们为孩子守护好他们的幸福底片;也希望政府和社会能提出更多措施和政策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保护祖国的未来。最后我想说的是: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为了这个家你们真的辛苦了,你们也有太多的无奈和心痛,孩子们很懂事,孩子们也能明白,我们向你们致敬!你们要保重好身体,父母的健康就是我们做孩子的最大的幸福,孩子们等你们回家!

此致

敬礼!

一名留守女孩

2012年9月5日

上一篇:“虐童”现象所反映出的幼师心理健康问题 下一篇:基础教育教师政策变迁路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