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教育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

时间:2022-10-06 02:00:52

热爱教育才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动力

目前,教师培训事业已经发展到一种如火如荼的境界,但很多所谓的培训仅仅是面上的热和背后的冷,并没有取得多大实质性进展。那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化发展?这是当前很多教师和研究者们都想弄清楚的问题。唯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曾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个木匠,在给人做好木工之后,总肯要把木箱里外都磨光才肯交出。有一个年轻的徒弟,见他师傅每一次做好木箱之后,总用长满老茧的手掌把木箱的内壁摩挲一遍,使之光滑无糙,甚至角角落落也无任何遗漏,于是忍不住说:“你这是何苦呢,做得这么费心,别人又看不到!”老木匠说:“是啊,别人是看不到,可是我的心里知道啊!”这里,老木匠嘴里的“我的心里知道”不仅仅是一种自律,更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虔诚态度,而这种虔诚就是一个人的专业化品质,就是专业化发展的本质和核心。谁拥有这种品质,就能或者专业化发展,甚至走向成功和创造人生的奇迹。

有人会问,虔诚怎么就是专业化的品质呢?其实,虔诚延伸出来的就是热爱和执著,一旦一个人有热爱和执著这种品质,在虔诚精神的支持下就能把任何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一旦能做到极致,就能成功。研究很多成功人士,反观这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和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源于热爱和执著,源于这种虔诚精神。正因为有这样的精神和品质,才会助推这些人走向成功;相反,那些不能够成功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的精神和品质。当然,有了这样的精神,还需要有一个冷静的、淡定的、平淡的心,不为外界名利所左右,然后坚持地走下去,就能实现专业化发展,从而实现成功。

最近媒体广泛宣传“工匠精神”,其实,很多人没有把握住工匠精神的本质和要义。工匠精神的本质不仅仅是敬业精神、责任感、爱事业,而是在自己从事这个工作后爱上这个职业,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探究、创新,不断地体验到了这种探究与创新的价值与乐趣,并因此而乐此不疲,甚至这样的精神状态与金钱、仕途、名利无关,有的仅仅是自己的一种兴趣。一旦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生发出了这样的一种兴趣,基本上就点燃了一个人的内驱力,给生命个体造就了一台永动机,就能在生活中想方设法地节约和利用各种零星时间去阅读与写作,探究和琢磨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把细节做到极致,创造不一样的业绩。

任何一个工作,任何一项事业,从中走出来的成功者无一不是拥有这样的热爱、执著与淡泊的精神与品质,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更需要这样的热爱、执著与淡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进学生、贴近教育、贴近灵魂做教育,真正去塑造灵魂,促进生命的真正成长与发展。

前段时间,《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在中国教育界走红,甚至刮起了“雷夫现象”,而雷夫在中国成了先进教育的代名词。纵观雷夫几本书中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室本无奇迹,教育也无奇迹,教育有的仅仅就是常识,谁能坚持常识,并能做好常识,就能创造所谓的奇迹。教育的本真是要回归本质和坚守教育规律。那么,什么是合规律、合目的性的教育?作为教师,最需要的是敬业、需要热爱自己从事的行业,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的职业底线和必备的东西,这就是合规律、合目的性的教育。

当前,尤其是我国实现绩效工资后,很多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认为当班主任累、当班主任苦,当班主任那几个钱不值得自己“卖命”。于是乎,叫苦连天,让人感觉到教师精神的失落、教育的没落,甚至是教师素质的堕落。但是,我们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敬业的教师:雷夫几乎将他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他所在的班级――第56号教室。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点半到下午6点;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点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在这块小天地里,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正因为如此,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才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呆到下午五、六点才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到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做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等。这就是激情唤起的信任,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激情焕发了教育的生命之光。教育需要这样的教师,需要这种具有奉献精神、敬业精神的教师。

雷夫为什么能够成功?最根本的就是他的敬业,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自己喜爱的孩子们。作为一个教师,要做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爱上自己的教育事业,爱上教育这个岗位,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因为雷夫做到了,所以,雷夫才创造了被教育界人士公认的教育“奇迹”。其实,这不是奇迹,而是很多教师没有做到一个教师应该要做的东西。很多教师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教师在时间、感情、精力、理想、抱负、文化素养等方面投入度没有达到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教育职业的底线问题是什么?师德、良心、理想?都不是,而是敬业。现在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责任胜于能力。其实,这就话就告诉我们,责任就是敬业问题,哪怕你有再强的本事,如果不敬业、没有责任,一样做不好工作。很多人之所以能够创造事业的奇迹,创造生命的奇迹,就在于他们敬业和责任。当前,实行绩效工资后,公办学校很多地方开始吃“大锅饭”,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敬业,也没有以往那样的责任心;相反,民办学校迅速崛起,根本的因素就在于家长付出了高额的学费、学校收取了高额的学费,教师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收入,就必须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这就是责任,这就是敬业。

雷夫为什么如此敬业?因为雷夫有属于自己的教育理想,才会幸福地奔跑,自然地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去。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换言之,一个人心有多宽路就有多远,一个人有多么高远的目标和愿景,就能获得多大的成功。雷夫有这样的教育理想和目标,不仅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于是乎,雷夫信任孩子,孩子们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56号教室的孩子们的学习人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业自由、外出旅游和社会实践自由,把枯燥的课堂变成一个灵动的、具有灵性的课堂。当然,这样的课堂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难实现,但作为一个班主任和教师要做一个有激情、有梦想、有教育理想的人,才能给孩子们创造“第56号教室”那样的学生环境和班级,用自己的理想去成就孩子们成长的ヒ怠R虼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时候,不要只看学生的成绩,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因此,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不仅与本人的目标有关系,更与教育者、引领者的目标高远有关。这些,都是需要班主任学习的,都是需要班主任具备的必须品质。

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贴近学生灵魂的事业,是一个有灵魂的事业。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教师需要有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的品质,只有教师具备这样的品质,学生才能从教师那里学到,或者这种创新精神才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试想,一个教师都没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其成天都是墨守成规,能影响学生的也是这些墨守成规的品质。

每一个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外界教育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这些潜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不断奔跑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愉悦,而不是被应试教育的负担压得反感教育,逆反教育,甚至有些“恨”教育。一个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就必须进行教育创新,就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力求贴近学生的灵魂做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们知道,教室不是制造恐惧、压力的地方,而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和享受成长幸福的地方。于是,雷夫选择了创新,选择了用自己的激情和教育理想,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让孩子们在这里自由地呼吸,让孩子们自由快乐地生长,他把应试教育下强迫“苦”读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个热爱学习的天使。因为,雷夫始终牢记这样一句话:“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一个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奇迹”就会自然出现。

每个教师都要学会用激情逐梦,用理想攀登教育的高峰,以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现在很多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其根本因素在于没有理想和不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置身于教育之外。我记得有个老师曾经说过:一个老师,到了40多岁的时候,孩子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基本上不需要自己再怎么操心;随着年龄的增大,夫妻之间也没有年轻时那样有温度了,感觉自己一下子不好玩了,唯一好玩的方式就是当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学习,带领学生学习,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教书育人的境界。其实,对于教育而言,只要一个教师有理想,就不会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就不会存在不喜欢学生的问题。有梦想才能走向远方,有梦想才能迈开最艰难的第一步,向自己的理想进军,去触摸自己的理想,去攀登自己人生的高峰与“金顶”。

某位哲人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其实,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从外打破,是一种危机;而从内打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和重生。当然,从内打破,更需要一种勇气,毕竟,一人要过另外一种生活,要开启另外一种生活模式,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有人说:“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一定要活得漂亮!”活得漂亮靠什么?靠的就是这种激情澎湃的人生,靠的就是这种勇气、靠的就是这种生命态度。

教育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真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自下而上的,一般而言,外在的培训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解决教师自我成长的觉悟和悟性。改变教育,首先要从教师改变自身做起。自觉,抵达生命的远方,抵达心灵的深处,与灵魂一起共舞,才能奏出最美的音符和最美的人生乐章。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中学部)

上一篇:分享那些“演示”功能 下一篇:当PDF被“禁止打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