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6 01:42:09

文化体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文化体验也正是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主要特色” “文化体验” 是美国著名学者莫兰(Patrick R. Moran)提出的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他认为文化体验就是“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在英语教学中,所谓文化体验就是用体验的方式来学习相关文化和英语这门语言。通过文化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习得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内容。人教版《新目标》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思路。该单元的“话题”是Invitation(邀请)。“功能”目标:一是能发出、接受或拒绝邀请;二是能使用have to, must来谈论职责和义务。“结构”目标:能正确使用can 引导的句子表达邀请和情态动词might。本文以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一单元的教学为例,阐述文化体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过程与方法。

1. 课前文化体验

为了让课堂教学“利益最大化”,课前有必要让学生有所准备。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整个单元围绕“邀请别人参加派对(party)”展开,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为了避免有些学生面对浩瀚的知识不知如何选择,可以对搜集内容稍作提示,举例:什么时候举行派对,派对的文化渊源,如何接受或拒绝邀请,派对有哪些注意事项,中外派对对比等。学生通过看书、读报、搜索互联网,对“派对”和“邀请”相关文化有了初步的体验。

2. 课堂文化体验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文化知识、形成积极的文化态度、提高文化交际能力。

2.1在展示汇报中进行文化体验

教师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让他们把课前准备的相关文化知识展示给大家。通过展示,学生不但练习了英语口语,训练了听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派对”和“邀请”有了进一步的文化理解和体验。

本环节注意事项:为了让学生大胆张口表达,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难度大的词汇或句子也可以用汉语替代。教师在此环节中扮演好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在学生充分展示后进行总结和补充,以及对学生出现明显错误的语言及文化表述进行更正。

2.2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文化体验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运用“融合法”让学生进行文化体验,把文化教育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词汇教学、听说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文化体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birthday party时,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举办生日派对的习俗和传统。英国孩子过生日时会佩戴Age Badge(生日年龄牌),以显示自己长大了,甚至表示能独立做某些事情了。在美国很多地方会特别隆重地举办16岁的派对,因为16岁被他们看成是一个成年的年龄,这个生日派对成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的人生x礼。而犹太人,“依照犹太律法,男孩从13岁、女孩从12岁生日那天起就算成人了,从这一天起就要加入到成年教徒行列中。”

在学习Section B 的2C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必要时还可以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体验。设置问题举例:What can people do at the party? If you come to the party, what presents can you bring to the party? If you are from USA, what presents can you bring to the party? What else are the differences about the part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2.3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文化体验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人物角色, 根据角色要求和学生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把它表演出来。在学完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上的对话和文章改编成课本剧,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前,教师说明表演主题和基本要求,主题为: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具体的表演内容,比如生日派对、惊喜派对、新生派对、搬新家派对等等。基本要求为:第一,了解国内外社交聚会的基本知识,以及不同种类聚会的基本常识。第二,了解有关聚会邀请的礼仪,并知道如何接受邀请或委婉拒绝邀请。鼓励学生在模仿教材语句的基础上拓展、编写新的对话,鼓励学生设计有外国人参与的派对,鼓励学生运用表情和动作。这种富有情感的言语表达、惟妙惟肖的表情和动作表演能够让学生从中得到深刻的文化体验。

2.4在专题讨论中进行文化体验

在学生进行完角色扮演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讨论内容主要包括:邀请别人参加派对的语言是否得体;回应邀请的表达是否得体;学生在派对上的表现是否得体。

通过讨论学生,学生可以明辨是非,判断出交际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得体与不得体,从而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曾指导一名教师用专题讨论法进行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教学,在讨论过程中一个学生这样说:“×××同学的表演不太得体,因为他扮演的是来自美国的外教,当朋友送来生日礼物时,外教却顺手放在了一边。而美国人的习俗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可见专题讨论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对文化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文化体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补充更丰富的视频材料,引发更有趣味的话题。假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幽默视频,内容是:一个老外参加一中国朋友的Party,中国朋友把家里家外收拾一新,并准备了异常丰盛的食物和饮料,嘴中却不停地说着:Welcome to my poor house, and the food is very terrible, I’m sorry.当看到老外一脸茫然的表情时,学生一定会在哈哈大笑中深刻地体验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巧妙地融入更多的文化体验活动,如英语美文诵读、歌曲欣赏、影视作品欣赏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课后文化体验

课后是文化体验的重要时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摘抄谚语、阅读名著、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比赛、与外国人直接和间接交流、观看英文网站等形式进行文化体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不同国家的文化体验馆,如中国传统文化体验馆、美国文化体验馆、英国文化体验馆、新加坡文化体验馆等,让学生从极具各国传统的房间布置和摆设、节日体验和特色活动中系统和较为真实地对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体验。

针对Can you come to my party内容特点,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场真正的派对,例如为一个学生过生日派对。榱巳醚生能够深刻地体验派对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简单地布置一下教室,买生日蛋糕、一些小食品和饮料。学生可以邀请其他班的学生参加派对。整个活动要对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要求,那就是必须用英语表达。这种真实语境下的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观察、理解、反思、行动等学习手段,有力促进了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总之,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课前、课堂和课后文化体验活动过程中,一定能够获取文化知识、形成积极的文化态度、提高文化交际能力。

[1] 程晓棠,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8).

[2] 胡文仲. 胡文仲英语教育自选集[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8).

[3] 鲁子问. 中小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11).

【作者简介】

李文杰(1975-),女,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淇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英语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淇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上一篇:浅议高中作文评改单的实效性 下一篇:浅谈如何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