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初探

时间:2022-10-06 01:09:51

急诊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初探

【摘要】 目的 指导急诊科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 方法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护士在提高职业防护措施途径、方法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 通过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等有助于减少职业暴露、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 结论 急诊科护士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可减少职业暴露、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防护意识;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16-01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污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到关注。急诊科作为所有危急重症病人就诊的第一场所,医疗护理工作繁忙而紧张,加之医疗场所相对开放。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在全球蔓延,乙型肝炎在我国的高发,性病和结核病等发病率的上升,突发性传染病的迅速传播,例如SARS。因此,急诊科护士具有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尤为重要。现将具体措施如下:

1 危险因素

急诊护士最常见的物理因素是锐器伤、噪音、电离辐射、负重伤:锐利器:指各种医用的针、刀、剪、安瓿玻璃片等,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之前即投入对患者的抢救与处置,在建立静脉通道,抽取血液标本,配合医生清创缝合,进行各种药物注射过程中容易发生锐器伤;噪音:急诊科属于24h开放,频繁流动人员的嘈杂声、电话铃声、救护车的报警声、仪器设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平均噪音值为(43-52.9)[1];急诊护士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中,可导致耳鸣、血压升高,易致头痛、失眠等症;辐射:急诊患者大多是重、危、急及意外伤患者,往往需要做各项检查X线、CT检查等,而护士需要在旁监护,因此常不可避免地遇到X线照射;长期受到低剂量电离辐射,而产生的蓄积作用可使自身健康受到危害,可引起疲劳、困倦、头痛甚至致癌、致畸性[2];负重:急诊护士经常搬运患者,导致腰酸背痛,跌伤扭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每天接触用于空气、地面、物品消毒的挥发性含氯制剂,如不加防护,长期接触可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及一些化学气体中毒的患者时,护士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可吸收到各种残留的毒物,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急诊护士在车祸、刀伤等危重患者到来时立即投入抢救,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接触其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可能造成自身感染,而且成为传播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而医务人员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3]。长期面对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她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吸毒、酗酒等社会问题增加了她们工作风险和紧张感;有的家属对抢救工作不理解,对护士出言不逊,甚至对护士谩骂,实施暴力等,使她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导致心理性疲劳、角色紊乱、生物钟紊乱等情况出现。

2 防护措施

2.1 提高素质,加强业务学习 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急诊护士要对急诊病人施以救护,要与各类病人进行接触与交流[4],这就要求急诊护士不仅应加强各基础科知识,以便在接待病人时能有一定的诊断辨别能力,从而决策出更好更快的护理和救治防护措施。同时还应加强各社会学科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以提高应变能力,灵活应对各种人际关系,树力高素质的护士形象,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避免护患之间的摩擦,促成病人与医院之间的双赢局面。

2.2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急诊科护理工作复杂而紧张,在抢救患者的同时,应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据统计,大部分护患纠纷都是由于护患沟通不良引起的[5],因此,急诊护士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及早作出判断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工作中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察觉患者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应急抢救中,与家属及患者做好沟通,以人为本,抢救中关心、安慰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遇个别不理智、有过激倾向的患者和家属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焦不躁,掌握语言的艺术性与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理解。树立良好心态,学会自我保护,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作之余,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日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加强营养。夜班后补充睡眠,减少生理、心理疲劳。加大医院安全保卫工作,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3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职业暴露 锐器伤的防护加强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教育,遵守安全操作程序,是减少锐器伤的关键。将每个针头都视为具有传染性的针头来对待,严禁回套针帽;严禁用手弄弯、弄直及从针栓上分离针头;严禁用手直接掰安瓶。针头、锐器使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容器盒内,密闭存放后统一毁形。皮肤粘膜暴露防护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皮肤粘膜时应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并消毒;当发生针刺伤时,不要抱侥幸心理,要重视伤口处理[6],立即按挤压出血-清洗-消毒的程序进行处理,并用碘伏消毒后敷料包扎,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其它防护措施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正确使用,规范操作,注意防火、防漏电。陪护患者做X光、CT、MRI检查时,护士暂时离开检查室或穿防护服,避免或减少射线的暴露机会。

2.4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护士在执业过程中,尊重病人生命健康权利是法律所规定和要求的[7],同时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护士同样享有合法权益,护理人员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因此,急诊护士应有高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抢救后及时详细记录病人当时情况及抢救经过,一旦抢救失败病人死亡,家属质疑时,我们有据可查,不至于被动,提高服务意识,随着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改革,病人需要医院提供全方位,低价位的诊疗和服务,病人至上,病人是上帝不能只喊在口头上,应把工作做到实处,护士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文明用语,对病人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提高服务意识,才能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赢得病人。

2.5 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心理素质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改善、优化护士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增加护士配备,合理、科学排班轮休,实行弹性工作制度,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在工作上给予肯定与支持,生活上给予体贴关怀,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增进护士身心健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8]。加强急诊科护士的心理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和预防职业危害,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心态,维护身心健康。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文体娱乐活动,做到工作外彻底放松,工作时全身心投入,驱除紧张心理,提高工作效率。

2.6 建立防暴制度,完善支持系统 通过访谈法了解到护理暴力的来源中,病人是主要的施暴者,其次是家属和同行,护理管理者也是其中之一。许多护士对待工作场所暴力采用回避和忍让的态度,尤其是高年资护士,有的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有遭受暴力的经历。这种现象考虑与社会环境,政治因素和个人看法有关。澳大利亚有关报道建议,预防工作场所暴力采取三级预防模式:一级预防目标为预防或减少暴力发生的危险性;二级预防目标为当发生暴力时应保护护理人员;三级预防目标为当发生暴力后应预防或减少暴力的负面效应。此模式值得借鉴,医院应成立安全防范小组,负责对暴力事件的评估、人员培训及制定防暴教育计划等。对病人和家属无理取闹导致医护人员人身或医院财产受到损害的,要严厉交涉,必要时用法律武器为职工讨回公道[9],保护护士合法权益,增强护士职业信心和归属感。

总之,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应处处以病人为重,热情待患,以优质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有效的沟通方法来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信任,避免护患纠纷。同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且加强自身锻炼,学习法律知识,以便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同时又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 苏晓光,陈惠珍,强化护士的职业风险,提高自我防护能力[J].护理研究,2002,16(5):295.

[2] 沈瑞.浅谈护士的自我防护[J].河南医药信息杂志,2002,10(16):87.

[3] 胡玉兰急诊护士职业暴力防护现状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3-35.

[4] 谭小梅,王学庆,董金彦.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全科护理,2009,7(9):2311-2312.

[5] 张旺珍,赖玲绮.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家庭护士,2008,6(9A):2322-2323.

[6] 冯霞.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11A):2893-2894.

[7] 王晓云.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J].全科护理,2009,7(5C):1381-1382.

[8] 蔡敏.急诊护士常见职业危害及防护[J].护理研究,2005,19(12B):2694-2695.

[9] 卢肖霞,陈玉英,刘小红.新形势下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9,7(9):2313-2315.

上一篇:药剂科管理与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下一篇:社区实施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的策略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