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时间:2022-10-06 12:09:11

朗读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古老、最优秀的教学方法之一。继承和发扬朗读教学这一优良传统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读水平

朗读,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表达方式,是规范语言的重要途径。广大教师、中小学生是普通话最直接的教学者和宣传者。不学习普通话,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朗读者。学生的朗读读本都是精挑细选的优秀作品,在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学生都能得到系统的规范化教育。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纠正学生的方音语调,学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光靠一字一词的正音训练并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的兴趣,他们更乐意用普通话朗读自己喜爱的作品,表达他们的情感,而这正是人们利用朗读进行普通话正音训练的最好机会。对于朗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训练。

有人说,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的过程。因为出口时的声音负载着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与课文的语言文字反复接触,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更直接、更强烈的感染。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或学生朗读时,通过眼睛和耳朵感知文字的声音和情感,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刺激大脑皮层,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看舞台演出比只看文字剧本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朗读的意义就在于此。因此,让学生通过朗读直接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是培养语感,提高听读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朗朗上口,自然久远不忘,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读书观。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来认识事物,丰富语言。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材料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掌握各种句式和各种表现手法,学会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火烧云都有哪些形状?请同学们读这一段话,再体会一下火烧云的变化。(2)作者写这些形状时,分别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一想火烧云还会像什么,先说一说再把它写下来。通过朗读、句型练习和拓展想象,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了语言材料,掌握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学会了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朗读是最重点、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地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要抓住关键句寓分析于朗读之中,指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词语、句子、文章的内容,把文章读懂。教师要把朗读与理解、阅读和质疑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小珊迪》一课时,在小珊迪三番五次求“我”买火柴时,我指导学生用请求的语气朗读小珊迪第一次求“我”买火柴的片段。第二次、第三次小珊迪由哀求到苦苦求的语调,再现了小珊迪饥寒交迫的处境,而小珊迪还钱的举动更彰显了他善良、诚实的品格,学生们从中受到了教育。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也发展了思维。学生在思考时,会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

朗读的作用远不止以上这些。朗读对思维能力、感情引发能力、声音动用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多年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教学脱离了它应有的轨迹,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运行。许多教师以教懂有关的语言文字知识为目标,把课文的语言文字支离破碎地肢解为有关知识的例证。语文教学陷入“重讲(老师讲)轻读(朗读)”“重写轻说”的境地。优秀作品一经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对课文毫无感情可言。因为教师的分析讲解毕竟不能替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领悟。学生只有对课文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的内涵,欣赏课文特有的美,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境界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朗读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师生的朗读技巧,使学生从朗读中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上一篇:万游皆有主 下一篇:论周敦颐《通书》的师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