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游皆有主

时间:2022-10-30 06:55:36

事实上这个题目的英文是从别处引用来的,要往通俗的说就是“游戏都有设计者” 。咱们先来说说这句话的来历,1991年的时候一个名叫“游戏作者协会”的组织在德国诞生了,这个组织的简称写作SAZ。该组织代表着签约和自由游戏设计师们的利益,可以看作桌游设计者的行业协会。刚刚成立时SAZ的活动仅限于德国,但是现在已经开始扩展到24个国家,拥有421位注册会员。而这篇文章的标题“GAMES ALSO HAVE AUTHORS”正是SAZ的一句口号。

这句话猛一看会觉得有些多余:这不是废话吗,没有设计师游戏怎么做出来的,难道还是天上掉的不成?但是仔细想想,作为经常接触游戏的各位,咱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又记住多少游戏的设计师呢?克劳斯·托伊伯、马丁·华莱士、理查德·加菲尔德、倪睿南、吴达德……除去不多的几位名气实在太大的设计师,还有多少设计师会被玩家熟悉?那么玩家们熟知游戏却不了解设计者的原因是什么呢?作品为人认同,设计者却难被人知晓,那么长久创作设计的动力从何保障?游戏设计师都尚且如此境遇,为游戏提供美术包装的画家等其他为桌游产品做出贡献的人们是不是更加鲜为人知了呢?那么请问游戏设计者难为人所知的情形正常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不知道各位如何回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正常!”桌面游戏和其他一切由人类思考和设计的精华形成的成果一样,是设计者宝贵劳动和创意的具象表现,忽略设计者就是变相地抹杀了这种创造应具有的价值。好,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答案很简单,在强调“设计者”这一点上我们做的不够好。最近1、2年来国内原创游戏已经从最初普遍的山寨、抄袭状况中慢慢出现了改变,如《三国智》《太乙仙魔录》《星杯传说》等许多优秀的游戏作品陆续涌现,逐步为玩家们认可和接受,但是在玩家们记住这些游戏的时候,游戏的设计者或画家又有多少能为人所熟知?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的更好,让这些创造了优秀作品的设计者、画家成为这个圈子中的明星,至少能为多数玩了解记住。这样做的目的有三点:

保障设计者的利益,很多想要设计游戏的人有这样的顾虑:如果我的设计被无良商家擅自盗用了怎么办?被侵权了怎办?明确标识设计者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同时,也满足了设计者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将为他们长期创造优秀的作品提供动力。

保障出版商的利益,对于出版商来说一款游戏能否销售出去是最重要的事,很显然默默无闻的作者和名动天下的作者其产品销量是有明显差距的。因此为什么不让设计师或画家成为一个玩家熟悉的明星,从而保证游戏销量呢?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刻意营造,但这是值得的。

保障玩家的利益,对玩家来说游戏的质量是重要前提,对于自己喜欢的游戏设计师其创意多半都是自己能够喜欢接受的思路。能迅速了解设计师,熟悉设计师也是玩家选择游戏的一个重要参考。

那么,既然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事,到底该怎么来呢?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下SAZ的做法吧。

盒底印刷设计师的姓名,如果可能不妨配以照片,因为图像的视觉形象要比文字更容易被人识别和记忆。

游戏说书上的设计师姓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绝大多数游戏说明书上都有印刷设计师和姓名,但有的并不明显,使人容易忽视。

利用发行公司和媒体平台的网站为游戏设计师或画家提供宣传平台,并提供索引查询功能,方便玩家查找他们的作品(例如BGG),同时聪明的出版商还会在网站上那为设计者留出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使用视频或图稿来向玩家介绍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展会等场合展位上的显著位置标注游戏设计者或画家的名字,这样既为设计师起到宣传作用,也为厂商吸引了很多设计师的粉丝,同时也方便玩家在人流拥挤的展会现场注意到特定的展位。

在游戏产品广告上标注设计者的名字,例如平媒广告和宣传册,事实上这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并且如果在广告上的游戏包装图上有设计者的名字请保证通过广告能够看得清楚,因为当包装被缩小印刷在平媒或宣传小册子上的时候许多印刷文字用眼睛就难以识别了。

这里有一个特例就是TCG游戏,由于很多TCG游戏是一个或若干个设计组,而不是固定的几位设计师,由于人数较多无法完全印刷在小小的单独产品上包装上,故而会在产品上标注最初发明人。同时,因为TCG游戏画面不同,张数众多,且非常讲究视觉效果,因此游戏画家的地位非常重要,也会被特意强调标注在产品上。以《万智牌》为例,每张卡牌上均标注有该张卡牌画面的画家姓名;每个补充包(《万智牌》产品的最小基本单位)上都标注了万智牌发明人理查德·加菲尔德的姓名以及补充包选用画面的画家姓名。在包装盒底部也标注了包装盒插画的画家姓名。《万智牌》对画家的强调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玩家对画家的熟悉,优秀的画家如同明星一般被玩家追捧,并直接对TCG游戏生存的另一个重要支持体系——单卡收藏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在万智牌的大型赛事中主办方通过邀请卡牌画家到现场签名、售画,赠送或销售该画家创作的周边产品等方式吸引众多娱乐型或收藏型的玩家光顾比赛现场,甚至以此作为比赛活动的宣传点都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了。另外,这些画家还刺激了单卡价值的提升与单卡收藏交易,更直接用个人魅力为《万智牌》这个商品长期“粘”住了许多对游戏本身可能兴趣一般的玩家。但如果没有平常产品和宣传中对画家的刻意打造及宣传投入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这一做法国内的TCG游戏产品不妨作为参考。

至于普通的桌游产品的设计师,则要通过1、2款代表作打开知名度,再通过一系列设计将好口碑留住,形成自己的招牌效应,当然这也离不开出版商对设计者的刻意宣传与展示。

给设计者以更多个人展示的舞台,不单只是让设计者获利,同样也将惠泽画家、出版商、销售商和广大玩家的整个桌游产业链条。如果我们的桌游产业从现在开始就能重视这一点,相信只要加以时日,必定也将打造出我们自己的精品设计师。

GAMES ALSO HAVE AUTHORS,

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师聘任制的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朗读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