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瑜伽专修课程设计的研究

时间:2022-10-06 11:39:21

对我院瑜伽专修课程设计的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我院瑜伽专修课程进行设计。主要以行业和市场需求为依据,设计出以瑜伽课程目标为核心、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案互相交织的系统的瑜伽课程体系,以期为规范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瑜伽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瑜伽:课程设计

瑜伽,作为一种生活哲学,最终目的是使身体和精神完美平衡的发展,增进人在体质、精神、道德和心灵方面的锻炼与修养。随着瑜伽的流行与推广,该项目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在各类健身俱乐部、瑜伽馆等广泛开设。我院社会体育专业开设了瑜伽专选课程,旨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熟练掌握瑜伽基本理论知识和动作技术、技能,培养学生从事瑜伽教学、教练、健身指导、美体塑形指导等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瑜伽的姿势和呼吸法来制定可行的健身计划,在瑜伽运动中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养,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院瑜伽专修课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瑜伽课程设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手工及搜索,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字库里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对瑜伽课程设计的研究情况和进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和网络信息等方式,对该领域的专家、教师和瑜伽培训机构高级导师进行访谈,对瑜伽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2.结果与分析

2.1教学设计依据与思路

2.1.1教学设计依据。目前,国内已涌起一阵狂热的瑜伽潮,本专业开设瑜伽专修课程主要是顺应时代和市场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因此瑜伽课程是以行业和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健身指导和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瑜伽师的职业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

2.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根据瑜伽项目的特点设计了教学模块。学生在此之前已经进行了健美操专选的学习,具备了很好的身体素质学习条件,学习动作不再占有大比重。因此,在本课堂的学习中技术项目和技能项目比例相近,在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重点学会教学指导技能与创编技能。

2.2瑜伽专修课程相关分析

2.2.1职业岗位分析。本课程职业岗位分布在健身俱乐部、专业瑜伽会所、舞蹈塑形工作室等场所,主要从事瑜伽教学、教练、健身指导、美体塑形指导等工作,因此要求瑜伽教练必须掌握瑜伽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技术原理,具备瑜伽健身指导及瑜伽教学能力。

2.2.2学情分析。瑜伽是一项男女老少皆宜、非常时尚的运动项目,通过动作的展现,给人们带来身体形态、耐力、力量、柔韧等方面的视觉享受与心理调节的功效,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此外,我院专修班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健美操、爵士舞、街舞、踏板、搏击、现代舞等项目的基本技能,对动作的伸展性、协调性、对美的表现力和音乐的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好的基础。

2.2.3课程资源分析。在教材使用上,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姜桂萍编著的瑜伽教材,该教材遵循人体健康科学原理以及人体运动学习的规律,符合本课的教学要求。在备课过程中,还参考了省内权威瑜伽教练培训机构的教材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入瑜伽网、瑜伽论坛等网站,使他们了解瑜伽项目的相关信息,搜索一些经典视频、新颖图片以及瑜伽练习的感悟来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2.3教学目标设计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目标,紧密连接职业岗位,提高学生能力。瑜伽专修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能掌握瑜伽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作的技术,培养学生的教学指导与创编能力,达到专业瑜伽教练的基本要求。

2.3.1知识目标。通过瑜伽专修课程学习,使学生必须掌握瑜伽的基本理论知识,如:瑜伽的发展史、概念、流派与分类、特点等,掌握不同人群练习瑜伽的注意事项和误区,能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体式的健身原理,能掌握瑜伽课程的教学特点、基本手段、教学常规与课堂组织等,从而达到专业瑜伽师的理论水平。

2.3.2能力目标。学生能准确掌握并完成瑜伽的各个体式,能正确掌握瑜伽呼吸与动作配合的技巧,能从专业的角度引导体式的动作过程、要领和功效,掌握瑜伽的语言引导技巧,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瑜伽健身计划。

2.3.3素质目标。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发展身体柔韧性和整体协调性,培养学生克服疼痛、突破自我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及其能力,培养学生运动美的欣赏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4 课程内容设计

瑜伽专修课程的内容设计主要针对岗位能力,确定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技术项目和技能项目三大模块。表1是本课程的内容设计。

2.4.1 理论知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专修班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瑜伽教学、教练、健身指导、美体塑形指导等工作。因此在理论模块,主要设计了瑜伽的理论知识、瑜伽哲学思想、瑜伽脉轮介绍等,旨在全面掌握瑜伽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瑜伽文化的认识,能从哲学、解剖学、生理学的角度专业剖析体式背后的认知和解读,全面提高学生瑜伽理论水平。

2.4.2 技术项目。呼吸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也是瑜伽练习的关键。冥想是一种控制心识的活动,经过冥想透彻洗礼会让人更加平和与宁静,从而达到身心联接、统一。呼吸和冥想是我们进入练习之前的必要环节,是让学生调整身心进入课堂的重要准备,更是专业瑜伽教练引导水平的体现,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会贯穿到我们每一堂课程的练习当中。法的学习以动作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法。在各级法中,再将动作根据身体重心分为站立、坐与跪姿、卧姿和要求身体力量与平衡的倒置类与平衡类法,根据本课程的进展,依次进行教学。

2.4.3技能项目。技能项目中主要内容以现代派瑜伽各类分支的理论和现代派瑜伽法编排为理论支撑,以组合创编为实践,以角色扮演为主要组织形式,训练学生科学创编组合和教学指导技能的能力,主要是为学生顺利从事瑜伽行业做好准备。组合创编不仅只注重各瑜伽分支的课堂教学创编,还要能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如: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心肺功能等人体内在的锻炼,和对人体各关节、肌肉、韧带、协调等相应部位的提升等。在教学创编过程中,依据人体解剖学原则,符合人体生理学规律,运动强度逐渐加强,在课堂结束部分,编排动作时应考虑心率逐渐回到开始状态的动作强度。

2.5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围绕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根据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为达到教学目的,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

2.5.1讲解与示范法。讲解是教学当中的第一个环节,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动作背后深意的认知和阅读。示范是学生在领会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运用人们认识事物由感性到理性的基本规律和固有的模仿能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讲解与示范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直观的运动表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要领,形成理性认识。

2.5.2练习法。在实践教学中,首先会以身带动,带领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初步掌握动作技术。此外还会采用分组练习、一对一练习、分组练习等不同的练习法及根据不同人群存在的个体差异,针对性教学。通过这些方法,是为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组织、教学和纠错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2.5.3典型示范法。典型示范法是针对学生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选择最有效的手段,及时进行典型示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典型示范并及时纠错,使学生能正确感知体式对身体产生的刺激,掌握动作要领,为接下来的教学指导技能的学习做好准备。

2.5.4播放语音引导录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专业瑜伽师的语音引导录音,一方面是创设上课情境,让学生快速做到调身、调息、和调心。另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专业导师的语言引导技巧、描述情境的意念等。

2.5.5观看视频与挂图。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欣赏,让同学们学习视频中瑜伽师的语言引导技巧、动作的优美与舒展,以及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提示注意事项、动作要领和健身功效的恰当时机。此外,还通过挂图、展示图片,提高学生对运动美的认识与欣赏能力,及自己在进行体式练习中有标准的对比,提高动作的舒展度和优美度。

2.5.6角色扮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手段,创设模拟会员课堂的情景,让学生充当瑜伽师的角色进行教学指导,目的是训练学生对体式的动作要领掌握情况和语言的引导技巧及纠错能力,从而达到专业瑜伽师的要求。

2.6考核方案设计

根据瑜伽师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主要侧重与三方面。第一,考核学生对瑜伽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该环节主要以卷面形式进行;第二,考核学生动作的基本技术,该环节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考核,重点检验学生对瑜伽动作要领和呼吸与冥想以及瑜伽放松术的引导技巧的掌握情况;第三,考核创编组合与教学指导的能力,该环节主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设定相应的能力项目,现场进行组合创编与教学指导,主要考核学生对瑜伽解剖学与生理学掌握情况和科学创编组合的能力,以及所创编动作背后深意的认知和解读。以上三个环节旨在全体检验学生对瑜伽专修课程的掌握情况,切实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瑜伽教练。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院瑜伽专修课程开设背景的研究,对职业岗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案进行了完善的构思。总体设计主要以行业和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健身指导和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瑜伽师的职业标准来设计教学内容,最终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瑜伽教练,为使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蕙兰.瑜伽[M].人民出版社,2008

[2] 姜桂萍.瑜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程前,张青青.普通高校瑜伽选修课程设计的研究[J],运动,2014,10

[4] 李新萌.西安市普通高中瑜伽选修课程设计的研究[J],商,2014,11

上一篇:浅谈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 下一篇:基于数学文化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