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尔苏藏族原生传统文化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25 07:57:18

石棉县尔苏藏族原生传统文化调查研究

摘 要:四川省石棉县被誉为“西南民族走廊上的重要驿站”,其域内尔苏藏族是现今藏族的一个支系,分布较广,其中松林河沿岸的重要聚居地以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五组(蟹螺堡子)为代表。论文通过实地考察,不仅收集了较为详实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关资料,而且对该地尔苏藏族在改革大潮下其原生传统文化正处在急剧变化有所分析研究。

关键词:石棉县;尔苏藏族;蟹螺堡子;原生传统文化

考古资料表明,在旧石器时代,石棉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先秦时为邛、笮少数民族聚居地。石棉县境西汉时当属沈黎郡所辖的旄牛县 (公元前111年置)[1],后罢沈黎郡,置西部两都尉,一治旄牛主檄外夷,一治青衣主汉民,汉夷分治,石棉县境当为檄外夷地,为旄牛所主。由此可以推断,汉代石棉县境内主要分布着旄牛夷。尔苏先民同我国藏族一样,在先秦时期是自西北南下的古羌人部落,唐代称“东蛮”,元称“宁番”。现今,江坝村蟹螺堡子是石棉县尔苏藏族核心聚集区也是我国尔苏藏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区。[2]国内民族学家称其为“中国尔苏藏族第一堡”。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其社会变迁进行部分分析研究。

一、婚姻

以前县域尔苏藏族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同族内婚,盛行姑、舅表兄弟姐妹优先通婚的习俗。订娃娃亲极为普遍,当地尔苏还有“哥哥死了,弟弟给嫂子填房”的习俗。如王志全(上一任萨巴)的第一个妻子就是他的嫂子,但哥哥一般不能娶弟媳妇填房。当地尔苏基本不与汉族通婚,例如:尔苏人唐全刚的媳妇是汉族,二人结婚时曾经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3]现已打破禁忌,与汉族通婚渐渐增多,提倡自由恋爱。在此次走访中,据现任萨巴王志文介绍,蟹螺堡子的尔苏人传统婚嫁主要程序是:提亲、订亲、结婚:

(一)提亲

男女双方就婚姻相互默契后,有男携带礼物方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同意则收下礼物,并盛情款客人;如不同意则拒收礼物,且不款待。婚龄女方多为17到19周岁。女方父母若无异议,则向男方客人泼水,以为把女儿如水一样泼给对方。

(二)订婚

订婚仪式在女方家进行,包括泼水驱鬼、祭祀祈福、杀猪问卦、敬酒祈福、议事求期、宴客祈福。

(三)结婚

结婚仪式可以概括为祭祀山神和先祖、敬酒祈福、敬全猪、唱找财神歌、仪式族籍。

现如今藏汉联姻在婚庆期间,只有男方母亲身着尔苏服饰,且主要的结婚仪式都由婚庆公司承办典礼。属于尔苏传统婚礼习俗的如喝竿竿酒答谢宾客、载歌载舞为新人庆贺等内容虽然还保留在婚礼之中,但是尔苏人原滋原味的婚礼已经渐渐被现代婚礼取代。完整的尔苏婚礼习俗,只留存于现在中老年人的记忆中。因此,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奖励等措施,来鼓励当地尔苏人恢复极具民族特色的尔苏传统婚俗,既可以保护民族文化又可以吸引外地游客丰富旅游内容推动旅游业发展。

二、服饰与娱乐

(一)服饰

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尔苏藏族也有自己独特的服饰。但是由于其分布较广,所以不同地区的服饰有一定差异。例如:凉山州地区的尔苏藏族服饰以鲜亮的白色和红色为主,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才多穿黑色为主的服饰;相比而言蟹螺堡子的尔苏服饰色调较为暗淡,略显沉稳。

在以前,当地尔苏藏族人民的服装饰品大部分是自己手工织造,衣服上的银饰是请银匠将家里的银子打造而成。各种手织品色彩多样,鲜艳明亮,织造工艺精巧。图案精美,不拘一格,多取材与生活环境中的花草树木。当小孩子出生后都会织造帽子。帽子有很多种类如:八仙帽、虎头帽、蛾帽等。八仙帽在额头部位会有九个小铜人,当中一个是婴儿的象征,左右各有四位仙人,起到辟邪保平安之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当地人只有在祭祀、婚礼等重大节日、庆典的时候才穿上民族服饰。

现今,尔苏人自制的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逐渐被现代服饰代替。一个民族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语言、文字、信仰、习俗等方面,还直观的表现在其服饰上。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该民族的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等。而对于石棉县蟹螺堡子的尔苏人来说,服饰也就直接体现了其他地区的尔苏人的不同。所以保护尔苏藏人的传统服饰及技艺有紧迫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娱乐

从古到今,尔苏人都以自己特有的歌声和舞蹈来表达情感、祈福未来。尔苏人不仅继承了前人留下的“八堡锅庄舞”,还学会了现代广场舞蹈。但是尔苏人的歌舞发展至今,已无后人能谱尔苏曲,他们只能使用以前的曲调填补新词,形成新歌,一般歌词里都饱含对生活的热爱。据王志文的妻子介绍,在舞蹈方面,尔苏妇女们在闲暇时就按新歌的意思比划手势,编成新舞蹈。歌舞节奏时而宛转悠扬,时而明快热烈,这也充分体现了尔苏藏族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独具特色,深受各地游客欢迎。

三、语言文字

尔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族语支。据调查在解放前当地人民普遍使用尔苏语进行交流。其语言也独具特性,就以蟹螺堡子的尔苏语与一河之隔的木雅藏族语言也大不相同。如下表(部分截取):石棉县藏族尔苏语、木雅语与汉字读音对照例举[1]。

词类尔苏语(括号内)木雅语(括号内)

名词天(梅罢)、地(梅儿)、父亲(唉罢)、母亲(唉买)天(莫格)、地(沙知)、父亲(唉罢)、母亲(唉练)

动词跑(窄窄)、走(唉买)、打(啦呷)、跳(朵朵)跑(呷)、走(得呷)、打(啦)、跳(得格起)

尔苏文字是尔苏宗教人士萨巴在从事宗教活动所使用的一种图画文字。因此学界称之为萨巴文,这样的文字记载在牛皮纸上订线保存。在调查中蟹螺堡子中现任的萨巴王志文可以简单识别出其中的一些文字,如今在蟹螺堡子共保存有三本这样的图画文字,主要是作为卜卦的依据在使用,还类似于汉族的黄历。此外,当地大量的藏经在中被大量破坏。使得有关尔苏图画文字的记载文本资源减少,这就更加突显现存三本图画文字的重要。以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星星老师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研究专家,长期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这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当地尔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综上所述,在藏彝走廊中,石棉县境内的蟹螺堡子尔苏藏族这支小族群,自先秦以来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繁衍至今。但是直至20世纪末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蟹螺堡子的尔苏文化正发生这急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发展的扶持:新农村建设、少数名族特色旅游、水电工程移民等工程。民族原生的传统文化正(婚俗、服饰、娱乐、语言)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消亡。因此加强对尔苏藏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其独特价值对于保持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2014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四川石棉尔苏藏族文化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410638048)

基金项目:文本系2014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石棉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石棉县志[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

[2] 神奇蟹螺 魅力藏乡――雅安市石棉县蟹螺藏族乡门户网站:蟹螺概况,http:///news/xlgk/.

[3] 刘俊波.四川省石棉县尔苏藏族婚丧习俗调查[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上一篇:宗教界人士价值观再教育浅析 下一篇:浅谈钢琴教育在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