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10-06 11:26:08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

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笔者对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抛砖

引玉。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具体地说就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不时地遇到一个又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刺激其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实质上就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曹操的《短歌行》中有诗句,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诗中,作者强调了他的“愁”。教师提问:“作者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堂堂三国风云人物,什么愁使之发出如此感慨?”这一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为解决心中疑惑而利用各种手段弄明白作者的“愁”。

虽然有理论说,好奇心和年龄成反比,可作为高中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还是很强的。只有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学习、去探索。

二、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而竞争的关键在于人

才,培养合格的人才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很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例如,在教学同志的《沁园春·长沙》时,由于现在90后的学生只知道是中国的伟人,而对的理想抱负却没有深入了解,加之他们对历史题材的电视、影片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改掉了以往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组,之后各小组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与本文有关的资料,最后将资料整理,选派代表将《沁园春·长沙》讲解给大家。这样,学生在寻找资料的过程中,不仅将他们以往只听教师讲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了主动自觉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了解了对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和对祖国命运的热切关注和苦心求索,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有的学生还将的多首诗组合在一起进行讲解,有以前学过的《沁园春·雪》,还有《七律·长征》《采桑子·重阳》等。这样,学生不仅学好了课本知识,还拓展了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到既好奇又有压力,每个学生为了小组荣誉而认真地搜集资料,都不希望小组落后。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多媒体以其自身的优势,将音频、视频、文字、动画集为一体,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学生们如果只是听教师讲解,则很难揣摩黛玉初进贾府时的那种寄人篱下的心理,很难根据简短的几句语言、服饰、外貌、动作等描写,就将王熙凤的泼辣、炫耀、精明、逢迎、善变、刻薄等词语归纳到她一个人身上,而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又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选段,书上的描写加上视频里直观形象的人物、画面,不仅对学生理解全文有帮助,而且会使学生对原著产生浓厚兴趣。

另外,教师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如,学煜的《虞美人》时,教师可以播放由吴奇隆主演的《李后主与赵匡胤》的主题曲,现在90后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吴奇隆,这样导入,课一开始就将学生的眼球吸引住了,学生会因为想知道有关内容而认真地听这首《虞美人》,这样顺理成章就引入了新内容的学习,而且这样的导入还节约了教师的时间。

以上是笔者对探究式教学进行的简单概述,其实,探究式教学

还需要广大教师进行不断探索,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自主能力、质疑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市涪陵第二十中学)

上一篇:关于激发职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究与实践 下一篇:美术教学中多维互动氛围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