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时间:2022-10-06 11:14:27

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农民工,是有农村户口,有承包土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据官方调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为两亿,占全国13亿人口的15%还多。虽然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表现,作为一个惯性推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放下自己的土地而到城市中寻求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农民工群体的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等情况,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如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与此同时,近年来不断涌现出了关于农民工的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农民工工作环境差,工资低,社会保障少等)。更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社会现象(富士康跳楼,用工荒等),农名工不满在城市工作的现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针对这些状况,我们截取一些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如: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伤医疗保险),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宜昌市夷陵区和西陵区的多处农民工聚集地开展调研。

一、 调查方法及被调查单位和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本案调查的工地和企业处于经济发达、外来农民工集中的宜昌西陵区和夷陵区兴安社区。兴安社区地处夷陵区中心城区,面积3.2平方公里,居民约17000人,辖区内有企业68个,1271个个体经营门面。被调查农民工全部是从事各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共发放258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答卷有244份。经过分析,将得出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各因素对农民工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即变量控制法对比各因素与满意度的关系)。最终给出加强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建议。

二、 农民工对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数据分析

工作满意度体现在农民工工作的各个方面,主要体现在工资报酬和工作条件两方面。

1.我们调查的244份有效数据中,收入为1000—3000元范围的农民工对工作的不满意度比例最高,共20人,占受访农民工总数的8.2%。这一数据反映了月收入接近或略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农民工群体,因急于融入城市生活而不满自己的工资待遇,对工作的满意度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受访农民工工资过低,无法维持生计,这样的现象也该引起重视。因工资满意度受个人性格与需求差异的影响较大,故无法得出更加精确的结论。收入为2000—5000范围的农民工中90人满意自己的工作,占此范围总人数的70.3%,这说明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对较高的工资,符合农民工的意愿,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只有好的工作岗位才能获取高的工作报酬。农民工已经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行业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

总体来说,宜昌地区的情况是,33.6%的被访谈者从事的工作属于建筑施工人员,30.3%的被访谈者从事的工作属于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4%的被访谈者的工作属于商业服务人员。从事其他职业的受访者较少。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农民工是单纯体力劳动者,并不能获取比较可观的劳动收入。

自古以来“良才善用,能者居之。”能登上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主要是看一个人是否有着匹配这个位置的能力。综合以上信息并对工作状况和收入做数据交叉分析发现:小学或初中学历的受访者人数较多,其中51.8%为建筑施工人员,有21.4%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有8.9%为居民生活服务人员。

同时可以比较其工资水平对于未受正式教育的受访者,人数较少,月收入相对较低;受教育的受访者月收入总体分布在1001—5000元,在各工资区间内分布较均匀;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和初中的受访者,30.4%的月收入为2001—3000元,25.0%受访者月收入可达3001—5000元;受教育程度为高中,职高等的受访者有35%的月收入为3001—5000元,还有25%的收入在2001—3000元。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受访农民工的月收入相对较高。

由相关性检验可知,文化程度确实与工资水平有显著性相关。

综上分析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不高从很大方面来说是因为农民工自身能力不足,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和薪酬的机会渺小。

2.农民工从事的工作相对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环境较差和福利也较低等工作条件问题较为常见。接受访谈的农民工有26.2%的没有参加医疗保险,59%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这些基本保障的缺失,也是其对工作存在不满,缺乏热情的诱因。所以工作条件的差异会影响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劳动时间长的受访农民工约占受访农民工总数的一半,并且对工作的满意度低于劳动时间较短的农民工。

而在工作环境方面,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普遍较差,其工作环境的具体差异也是其考察自己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建筑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和各类技术人员,他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对改善工作环境的要求较高。有数据支持:对于不需要改善工作环境(即本身工作环境较好的)受访者来说,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较高,其中超过六成受访者对工作满意;而对于需要改善工作环境的受访者,只有四成多对工作满意持满意态度。所以工作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也越来越成为农民工群体择业的条件和他们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部分受访农民工属于建筑等高风险行业但用人单位并未购买工伤保险,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参与各种医疗保险的农民工群体,超过60%的受访者对工作持满意态度。

三、 针对提高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提出的改进措施

当前农民工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及工作条件艰苦已成为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优化其各方面工作条件,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大事,日益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各有关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要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公开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的适应能力;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开设职业技术培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鼓励农民工进修深造;完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并加大其执行力度;控制工作时间,根据不同的从事行业制定不同的工作时间;控制劳动强度,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身体状况;改善其工作环境,如住房环境,饮食条件等。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理学院)

上一篇:影视基地建设:一种城市空间创新与形象构建的策... 下一篇:找准人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