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在COPD急性加重期变化的探讨

时间:2022-10-06 11:12:50

血浆D-二聚体在COPD急性加重期变化的探讨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探讨凝血和纤溶系统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入院时即抽静脉血进行D-二聚体检查分析,并于临床治疗后复查对比。结果:血浆D-二聚体在COPD加重期患者明显增高,且在临床治疗后得以明显改善,并与健康体检者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具有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倾向,且治疗后短期可以明显改善。因此,血浆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监测COPD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二聚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本实验通过检测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旨在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前后变化,以及与正常人水平差异对比的临床意义,对30例慢性阻塞塞性肺疾病(COPD)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入选病例为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关于COPD的定义 [1],常规肺功能检查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2.2 岁;其中7例合并II型呼衰 [2]。经常规治疗(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等)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11.1天。健康体检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0岁,平均年龄65.7岁。

1.2检测方法:对照组及COPD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一天,均在安静空腹时采肘静脉血,用ELISA法快速定量试剂盒,试剂来源于天津市瑞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在429nm波长下进行比色,根据标准曲线求得D-二聚体的含量。血气分析检测采用威士达医疗有限公司提供的GEM PREMIER 3000型号的血气分析仪。

1.3统计学处理:检测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或者T检验,用P值表示。

2 结果

30例患者中,COPD急性加重期其中合并呼吸衰竭7例,有26 例COPD急性加重期有凝血功能异常(D-二聚体>0.3 mg/L), D-二聚体>0.5 mg/L 者19例,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

对照组及COPD急性发作期,临床治疗组血浆D-D检测结果见附表,D-D在COPD急性发作期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

2.1一般资料:

表1 COPD组和对照组比较

X2=0.231,P>0.05;t=2.676,P>0.05

2.2COPD组和对照组D-二聚体比较

t=6.43,P<0.05

2.3COPD是否合并呼衰治疗前后D-二聚体比较

t=4.7,P<0.05;t=2.26,P<0.05

3讨论

COPD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进一步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其患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AECOPD的发生被认为与炎症反应有关,导致多种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升高[3],多种炎症因子如TNF-a 和白介素-6(IL-6)可激活凝血系统,同时抑制纤维蛋白降解,破坏凝血机制的平衡,且疾病严重度,器官衰竭、死亡率均与这些因子的血清水平有关[4]。COPD患者存在着高凝状态,持续的肺部微小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及加重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5]。大量临床试验表明,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部感染不单纯是局部炎症反应,由于缺血,缺氧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因子释放形成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易形成血栓及并发DIC或DIC前期。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因子XII 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 它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对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6]。

本组实验通过对30例COPD 患者入院时抽血检查以上指标,其中26例有凝血功能异常,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发生率86.7%,与对照组相比主要表现为D-二聚体的增加。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肺功能差,长期慢性缺氧,一方面可致血管内皮损伤释放因子收缩血管,引起血流缓慢;另一方面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右心衰时,体循环淤血。以上因素触发内源性凝血机制,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使D-二聚体产生增加。2.COPD患者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管腔纤维化闭塞。感染加重时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内皮细胞的损伤,组织因子释放形成激活了凝血及纤溶系统,使D-二聚体产生增加[7]。

本组30例COPD中合并呼吸衰竭的D-二聚体,较无呼衰者有明显增高,提示COPD患者病情愈重,血浆D-二聚体水平也愈高,这与相关报道是一致的[8-10]。且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给予抗感染,平喘等常规治疗),复查D-二聚体较治疗前好转,可能与其积极治疗后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及高碳酸血症,从而高凝状态纠正有关。故从本研究中提示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而且,D-二聚体的检测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不高,在县及市医院均可开展。故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监测COPD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本组实验未考虑用抗凝药物作为辅助治疗时,大部分临床好转的COPD患者可以D-二聚体明显好转。当然如果临床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D-二聚体的结果指导积极抗凝治疗观察是否对预后有明显改善,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 Shorr AF,Thomas SJ,Alkins SA.et a1.D -dimer correlate with proil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and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hest,2002,121(4):1262―1268.

[4]谢敏,王曾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血栓前状态.中华内科杂志,1998,37(9):616-618

上一篇: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lCAM-1的影响分... 下一篇:门诊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干预和保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