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时间:2022-10-06 10:41:3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实践探索

摘 要:职业教育课程正在走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本文以广西旅游实务课程的广西山水文化为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本土文化素养为重点,提出了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广西旅游实务;山水文化

一、引言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职业教育课程在经历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分析导向”模式后,正在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近几年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通过示范建设校建设、精品课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和推广,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重大成效,引领了当今和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广西旅游实务课程的设计背景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也被人们称为“文化使者”。如果导游文化素质较低,一些高品位、高等级的人文自然资源,在一些水平不高的导游员的解说下就会黯然失色,所以旅游文化方面的课程,如中国旅游文化是不少高职旅游院校必开的课程。一些课程如中国旅游地理、全国导游基础也简单涉及到一些景点,但基本是简单景点介绍,对景点的文化没有深入探讨。中国旅游文化对诸如建筑、园林、宗教、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高度重视,甚至将文化旅游资源等同于旅游文化,教材内容也就是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综合。教材的体系大部分都是处在“学科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当中,对旅游文化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力度不够,内容肤浅缺乏深度,仅是对文化资源的简单描述,并不能形成与现实中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真正结合,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培养广西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文化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讨,在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和广西导游基础两门课程基础上设计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广西旅游实务课程,填补了广西高职本土旅游文化课程的空白,并以广西旅游实务的广西山水文化为例子,对广西旅游实务的课程设计做简要论述。

三、广西旅游实务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这是一种以“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1.职业岗位分析。按照旅游类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方向比较多的岗位,比如旅行社的导游、旅行社的前台接待、旅行社计调、旅行社的市场策划与推广等,旅游企业要求毕业生在以上的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具备导游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足够的团队意识。

2.典型工作任务。在认真分析毕业生所从事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导游、前台接待、计调、市场策划与推广等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优化,使典型工作任务既体现了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又涵盖了相关国家职业标准,还符合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

3.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旅游管理专业行动领域。确定按照教学论的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4.学习情境设计。以广西旅游实务的广西山水文化为例子,对广西旅游实务的课程设计做简要论述。按照以上理念和思路的广西旅游实务课题体系的教学内容如下表:

四、课程活动单元的设计与实施――以广西山水文化为例

1.学习情境设计。学习的情境是广西某旅行社计划向陕西某旅行社推销广西新推出的山水旅游路线,市场策划和推广部门电话向陕西某旅行社介绍新的山水旅游路线基本情况,并期望企业之间合作推广新的旅游路线。

2.工作性任务的分解。在广西山水文化的项目中设计了4个工作性任务,学生以旅行社的市场策划和推广人员的身份向外地的企业合作伙伴介绍桂林山水线路、金秀大瑶山民情游、巴马长寿休闲体验游、广西海洋文化休闲游等四条广西经典山水文化旅游路线。这四条旅游路线广西山水类旅游资源最有代表性的,也代表了广西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学生完成这4个工作任务后也相应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具体任务的分解如下表:

3.课堂模拟演练。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将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将分别扮演旅行社的市场策划与推广人员、旅行社经理、计调等角色,完成课堂的模拟演练。模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边学边练,每个学生必须上台讲解,在上台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收集资料做成PPT课件展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讲解问题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实地参观。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境,考虑到经费有限和时间问题,课程教学中将通过南宁一日游、参观大明山、杨美古镇等,如果经费支持,将去南宁以外的路线实地参观解。学生通过完整、具体的工作活动,即在实地参观中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提高,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教师参与程度逐步下降,学生参与程度逐步上升,也就是在课程教学初期,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进展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逐步成长,教师逐步从主角成为配角,退出教学活动的舞台中心。

五、结束语

广西旅游实务的课题体系开发填补了广西高职院校广西旅游文化研究的空白,它将提升人文素质与培养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开发,将广西本土文化教育落在实处,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培养服务于广西区域旅游建设、具有较深广西旅游文化底蕴的旅游人才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红.以素质与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旅游文化课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2]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立项项目(桂教高教(2012)22号)“基于区域经济的‘广西旅游实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长春(1978― ),男,广西北流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讲师,研究方向:民俗旅游。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ERP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基于比较视野的旅游专业教学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