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机械制图》教学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6 10:33:41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机械制图》教学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机械制图》教学中的现状,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的《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去,通过不同的应对方法,实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图;教改教学;建构主义;空间思维

《机械制图》课程为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该课程的学习和应用也尤为重要。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制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等基本技能。

1 《机械制图》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教师都明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是组织、管理、引导。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设计,很少展开教学的组织、讨论和引导,从而变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不得不成为了应接不暇接收教学内容的被动者。

1.2 教学工具的使用

目前,《机械制图》课程大多数都在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的多媒体教室里进行。计算机和投影仪的作用得到了很好地发挥,这对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和开拓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好处。可是,有一些基本的画法,还是应该通过传统的黑板来传授给学生,多媒体的展示对学生加强基本功的练习造成了一定的疏漏。甚至,有些教师的PPT成立对课本内容的放大和复制,很容易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觉到枯燥和厌烦。

1.3 教学的侧重点偏离

在职业技术院校的大部分专业中,机械制图课程侧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其在计算机上画图操作。在实际教学中,可能由于教材的选用不合理、教学大纲的设置不合理等都会很难让学生锻炼实际的动手或操作能力。有时理论课和学生实践脱节,让学生很难对新学习的方法进行及时地练习实践。还有,一些职业学校采用外聘老师来上这门课程,他们不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目标要求,这些都会影响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总之,《机械制图》对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很好的衔接在一起,笔者尝试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当中来,以提高学生建构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在教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从建构主义的理念出发构成了基于建构理论的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包括理解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并且提供适当的学习活动去帮助他们。

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分为两类: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前者分为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和随即进入式教学策略以及启发式教学策略;后者分为课堂讨论、竞争、协同、角色扮演等[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目前自主学习策略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及随机进人教学等3种方法。

1)支架式教学及其应用。“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是欧共体相关文件关于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支架式教学方法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等5个环节组成[1]。

2)抛锚式教学及其应用。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因此,抛锚式教学又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深刻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抛锚式教学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等5个环节组成[1]。

3)随机进入教学及其应用。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随机进入教学方法”,这就要求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随机进入教学主要由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人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及学习效果评价等5个环节组成[1]。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与潜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本文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旨在培养学生读图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应用能力。

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3.1 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在高校中《机械制图》课程和其他一些基础课或理论课一样,都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灌输模式。由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行设计。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选择不同针对性的教材,制定专门的教学目标。一些任课教师,认为这门课程简单,在课前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去备课,导致课堂成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单调、枯燥的授课。因此,教师要从原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或帮助者;学生要从原来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尽心尝试: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例题讲解完后,应该留出一些时间,安排类似的例题,鼓励学生积极完成。②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鼓励学生完成并讲解一些例题。

3.2 利用对媒体课件突出并强调《机械制图》中的重点和难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和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所有的思维、学习和认知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教师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上下大力气,形象地展现出各种几何形体的结构特征,这样,使学生在特殊的情景中,将多媒体中展现出的各种简单形体的认知联系起来,形成对复杂几何形体的认知[3]。

3.3 组织建立学习小组

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对不同的小组布置难易程度适中的不同题目,让他们去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要求每个小组推荐出一名人选在下一节课上对布置的题目进行讲解,视讲解的情况对个人计平时成绩,对小组也进行奖励计分。这样,不仅小组之内可以进行协作学习,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也提高了学生们的竞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也很好地发挥了引导和帮助作用。学生和教师的位置真正的实现了互换。

【参考文献】

[1]肖潇,罗旭,贺细平.基于建构主义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10):2313-2314.

[2]李根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校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2008(6):65-67.

[3]沈序康.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J].财富与科学,2010(10):237-238.

上一篇:清代士人张作楠诗歌文化遗产及其传承路径研究 下一篇:聚焦老年医学 关注老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