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时间:2022-10-06 10:25:33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上作文课时,许多教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不仅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这是许多教师所关注的。

一、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学生如果对作文有兴趣,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影片《动物世界》,学生们都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也都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又如我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开始时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适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并播放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

二、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知识结构的不同,因此,在指导写作时,要做好以下三点:

1.命题适度放开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我学会了?摇?摇 ?摇?摇》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有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喜欢的题目式素材写。如我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来了。小塑料袋飞呀,飞呀……”我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题目:(1)白色的污染;(2)你为什么还用我;(3)假如……;(4)一次小队活动;(5)塑料袋的诉说;(6)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2.上交可先可后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我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才上交。如果作文质量太差,我就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3.训练疏密有致

“题海战术”或密集型的训练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我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看两篇课外优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习作,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课外也只安排看一篇优秀习作。训练时有疏有密,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我还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

四、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多样化的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1.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

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这些评语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条理不够清晰,想象不够丰富,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

2.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指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有时先张贴或印发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着重对修改情况作讲评,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总之,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他们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就将不再是一道不可攻克的碉堡,学生见了作文也就不会像“老鼠见了猫”了。

上一篇:走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创新之路 下一篇: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