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商贸经济系产学结合的探索

时间:2022-07-01 04:33:57

关于高职商贸经济系产学结合的探索

摘 要: 高职教育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创新办学模式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开展与企业的产学合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 商贸经济系 产学结合 探索

商贸经济系是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三系一部中最大的一个系,目前,全系共设有会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和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等五个专业,在校生人数约占全院在校生的40%左右。因此,商贸经济系人才培养的工作水平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商贸经济系的发展对于学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大的环境背景下,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为企业提供满意的服务是每一所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开展与企业的产学结合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

1.产学结合的必要性及运行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尚未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内在动力,建设政策性动力机制是一项长期任务。高职教育资源还相对短缺,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自身来办高职教育显然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要。因此,充分利用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发展高职教育是高职学院开展产学结合的一次现实任务。“重理轻实”、“重知识轻技术”的传统教育思想还普遍存在。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道德、素质教育靠传统的说教已不适应,因此,开展产学结合,加强实践锻炼培养是一条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途径,是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最佳方式。因而探索高职院校产学结合培养人才的途径与机制非常必要,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不是教学环节的改革,而是涉及整个办学过程的系统工程,其具体表现为改变办学观念,界定人才培养规格,强化人才市场意识,优化专业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进行技术教育与技术服务,科学调配教育资源,企业、社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获取智力支持,选择录用高职毕业生等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构建产学合作教育的平台。此平台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以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的结合为切入点,以综合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规模企业为主要教学场地而构建的。在这个平台上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使学生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熟悉生产工艺,掌握专门的技术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提高整体素质,成为具有适应岗位需要或具备就业资格的人才。

产学结合涉及高职院校、企业及政府各方面,为了正确处理产学结合各方关系并促进其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产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其基本原则是:一是适应性原则,就高职院校来说,要适应社会、市场需求、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主动适应过程中提高优质服务。二是人才培养原则,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是培养人才,因此,产学结合必须坚持育人为主,在产学结合过程中既重视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又重视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最终达到培养合格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三是双赢原则,只有产学结合的各参与方都受益,这种结合才有可持续性。因此,产学结合必须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产学合作中实现校企双赢。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特点及原则,当前推进产学结合急需建立起有效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

动力机制:即建立引导、推动产学结合开展的机制。产学结合大多是在校企双方自愿基础上开展的合作,既然是自愿合作,就应该有足够的推动力。

运行机制:即建立协调、调整产学结合开展的机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安排上的协调程度,是产学合作顺利运行的基础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学校与企业应建立一定的产学合作组织,签订学校与企业双方约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规定参与方的任务、权力、义务和争议仲裁方法,从而保证产学合作的稳定、有效的运行,实现“双赢”目标。

评价机制:即检验与评估产学结合开展情况的机制。如其他各项工作一样,产学结合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政府、产学结合双方以及社会都应该了解这项工作的全面情况,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检验与评估。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产学结合形式的正确与否、效率快慢、效果好坏、效益及成熟程度高低等。

2.商贸经济系产学结合的探索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刚刚成立不久的高职院校,通过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本着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理念,商贸经济系见证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借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契机,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迎评方针的指导下,为创建示范性市场营销、会计、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规格,开展全方位产学结合就成为一条必由之路。在产学结合方面商贸经济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2.1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教学。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广泛征求用人单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规格的要求及专业岗位实际的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商贸经济系对现有市场营销、会计、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四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修订后的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更加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及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其中,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比例占整个教学计划的40%―50%,突出了学生应用操作能力的培养。

2.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高质量高品质人才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商贸经济系的五个主干专业,现在院内建有财会模拟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及ERP实验中心,并拟建物流管理仿真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商贸经济系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已与商贸经济系签订建立就业实训基地的有: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冶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卫开盛购物中心、宁夏新华百货东桥电器有限公司、宁夏伊品食品有限公司、宁夏华联商厦、宁夏连湖古峡酒业公司、银川双宝副食品有限公司和宁夏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等11家企业。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营造了真实的经营背景,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既给学生传授了先进、实用的生产操作技能和管理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为银川双宝副食品有限公司、银川北环果品蔬菜批发有限公司培训员工,宁夏用友公司为我系教师进行了培训(ERP沙盘及用友财务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建立了实训基地共享机制,实现了校企的双赢。

2.3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

随着国家劳动准入制度的推行,在教学中落实职业资格认证,突出技能的培养成为必然。目前,在商贸经济系的相关专业中大力推行此制度,例如,在会计专业上,落实珠算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助理会计师证;在市场营销专业上,落实推销员和营销师证;在物流管理专业上,落实助理物流师证等。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采用定单式培养方式,使学生一进校,就业就有保证,学生毕业时,实现企业满意、学院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局面,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和学生三赢的良好态势,提升企业及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每年学生的就业率达90%以上。

2.4校企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合作,为中小流通企业生产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2.4.1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管理水平不够理想等问题,而商贸经济系在技术应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具备了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优势。商贸经济系充分利用本系师资、信息、知识和技术优势,根据企业的需要与企业管理者合作,解决企业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如商贸经济系为银川双宝副食品有限公司、银川北环果品蔬菜批发有限公司提高经营管理和规范服务的技术支持,为宁夏连湖古峡酒业公司解决市场营销的问题。通过这些技术项目的提供和支持,增加了校企双方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机会。

2.4.2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及挂职实践。

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校企产学合作,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信息和技术,将社会、经济发展最前沿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商贸经济系的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深层次的调研活动,获取了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自身在知识、理论及技能方面的优势,部分教师被企业聘为企业领导或技术顾问。如曹国钰、韩永春、孙群伟等老师被宁夏职业经理人协会聘为高级讲师,张福忠老师被宁夏隆湖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聘为副总经理。校企产学合作再一次实现了共赢。

2.4.3校企产学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工作。

为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作为商贸经济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接纳学生进行认知性实习、顶岗实习,并承担了部分毕业生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工作,接纳毕业生就业或提供企业近期用人指标及用人要求,目前与商贸经济系正式签约的企业达11家。商贸经济系还聘请多家企事业骨干来校为学生和老师授课,如会计专业有宁夏财经学院的何生旺,宁夏社会科学院的李文庆;市场营销专业有宁夏大学的赵志宏、何凤隽等,工商管理专业有宁夏伊品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董国营,宁夏新华百货东桥电器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梁庆等。通过这样的产学合作,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又加强了商贸经济系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与企业的亲和力。

2.4.4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深化校企合作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商贸经济系还探索了校企合作的多元化途径,如在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半工半读,工学交替”“2+1”模式。“2+1”模式即2年的校内学习加1年的企业顶岗实践,在其他专业开展每学期1―2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通过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实现“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零距离对接,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产学结合又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办出特色的客观需要。产学结合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要依靠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更离不开产业部门的积极参与,全社会都应该关注高职产学结合的发展,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必然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洛阳大学.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功能与实践原则[M].洛阳: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高教司),2004.2.

[2]周稽裘.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J].职教通讯,2004,(3).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下一篇: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