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早餐救赎

时间:2022-10-06 10:01:34

大学生早餐救赎

【摘 要】通过了解上课班级的早餐状况,小范围调查大学生早餐就餐率,并查找相关文献发现大学生早餐问题非常严重,急待解决。本文从营养与健康知识学习、学校制度保障与学生行为养成、严格的体育达标测试等三个方面给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早餐;就餐率低;解决对策

2012年12月21日上午八点给大二学生上课时看到许多同学带着食物进入教室。这门选修课有25名同学,经进一步询问发现,吃早餐的只有2名同学,带早餐的有18名同学,还有5名同学没吃早餐也没有带吃的。这一发现叫我非常吃惊。课下委托该班一名同学进一步调查,她们组成四人临时调查小组,分成认识的同学与不认识的同学两种情况,问询认识同学40人,不认同学120人。同时把早餐情况分成不吃、很少吃、偶尔吃、经常吃四种类型,并且区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调查。

2012年12月28日获得的问询结果如表1和表2,早晨就餐情况确实不容乐观。该高校经常吃早餐的同学比例不到20%,明显低于文献资料,刘琳(2008)的37.9%,王东利(2012)的52.5%,肖嘉丽(2011)的42.29%。

2012年12月28日上午一二节课该班早餐情况有一点儿改变,8人吃饭,11人带饭,5人既不吃也没带。2013年1月4日上午一二节课再次询问该班早餐情况,7人吃饭,9人带饭,5人没吃也没带。

一、大学生早餐存在的问题

首先,经常吃早餐的比重太低,是大学生早餐的最严重问题。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大同大学医学生早餐就餐率73.9%(范利国,2005)是比较高的,大多数高校的早餐就餐率在50%左右,而该高校经常吃早餐的同学人数比例还不到20%,这种状况确实叫人担忧。大学生们经常不吃早餐,不仅仅是影响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可能损害到大学生一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其次,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居然只是因为起床晚,没有时间吃早餐。大一新生每天要求出早操,部分班级要求上早自习,绝大多数同学在早晨7点之前就起床了,平时大一的早餐状况较好,就餐率能达到80%以上。随着最近天气转冷,学校取消了早操,大一学生早餐就餐率一下子降到了50%以下。高年级同学虽然都经过了早睡早起地严格训练却并没有养成早起、早餐的行为习惯,这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方式和方法。

再次,大学生对早餐重视程度不够。一般同学认为,吃早餐只是个人的私事,学校都没有规定必须吃早餐,即使跟自身利害密切相关,但是对早餐问题也只是随心所欲,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二、大学生早餐问题的反思

大学生早餐问题已经非常普遍、非常严重、非常紧迫。对早餐不重视、吃早餐人数太少、睡懒觉的太多,这将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严重影响德、智、体合格建设者的培养。从文献资料来看,早年大学生早餐情况相对较好,而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高了,国家定期公示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了,各个城市都实施了早餐工程之后,大学生早餐情况却有不断恶化的倾向。

无知者无畏,经问询发现绝大多数同学不知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相关内容,只是略微了解早餐的重要性,不吃早餐对身体造成的长期不可逆转的损害知之甚少。该学校只有个别专业开设营养健康的课程,目前还没有开设相关内容的选修课。刘翠格(2008),王兵(2010)都认为开设营养与健康的公共选修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饮食观念,从而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大学生晚不睡早不起的不良行为习惯,是高校中比较普遍的一个难题。卧谈、夜话、上网、手机QQ等宿舍夜生活侵占了一部分休息时间,并且在集体宿舍中一人的不良行为可能影响几个人的行为习惯,只有个别特立独行、意志坚定的同学才能幸免于难。即使学校严格要求早起,也不能保证白天的良好状态学习,上课经常打盹走私,治标不能治本。

三、大学生早餐问题的对策

首先,学习知识、增加认识。积极开设营养与健康的相关公共选修课程,丰富大学生们的营养健康知识,塑造科学饮食的文化氛围。短期见效的宣传方式有:宣传栏、条幅、板报等传统宣传工具。若再配合有奖征文、手抄报比赛、各种形式的早餐营养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参与模式,那么效果可能更好。为防止出现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局面,某些短期方式方法可以经常化。例如,借鉴我国传统文化的问候方式:吃了没有?可以适时提醒同学们对早餐的关注,哪怕只是早晨上课前任课教师对学生们的问候语,其影响力也不可小视。当然若能编成脍炙人口的打油诗、顺口溜什么的,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是发挥其持续影响力的有效手段。维持长期效果的方法的指导思想应当是科学早餐观念深入人心。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事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应用性很强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这就需要一个系统的早餐文化氛围与教学管理功能有机结合的机制。例如,学校后勤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早餐文化节”,邀请当地饭店、小吃部、甚至地摊主等参加、各显神通,然后择优引进到学校食堂。一方面能寻找到适合学生口味、营养合理的早餐及其提供者,另一方面打开了学生们早餐的胃口,双方互利共赢。借此时机,大力宣传我国的早餐传统文化,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小试牛刀,亲自下厨体验一下供应早餐的乐趣、辛劳与苦恼。总之,学校既要提供必要的早餐知识和早餐氛围,又要想方设法督促学生们身体力行,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一两门营养与健康的选修课就万事大吉了。

其次,制度保证、行为养成。每个高校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问题是如何借此有效地强化良好早餐习惯的养成。在集体宿舍中,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可以适当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与纪律处分,但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学生们不吃早餐,既不能批评教育更不能纪律处分,常感觉有些无所是从。虽然硬性的早餐规定难以制定和执行,但是软性的要求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例如早餐奖励计划,每月早餐就餐率在80%以上的同学适当给与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每月评选早餐之星。并且可以结合早餐合理化建议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比如免费早餐一周等,本着谁受益谁奖励的原则。另外,高校的后勤服务公司应当制定并且不断完善食堂科学健康的早餐安排,关键岗位需要营养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等。有些同学反映学校食堂就餐状况差的问题,后勤公司有责任积极的反馈,可以考虑在食堂显著的位置及时张贴反馈信息。通过这些有效的软制度来引导大学生早餐习惯的养成。

针对集体宿舍内“夜生活”的问题,各个层次的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集思广益。一是征询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尽量言路畅通,既可以避免宿舍矛盾的突发事件,又可以针对性的逐步改进宿舍管理软肋的问题。二是可以考虑适当加大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把“元旦晚会”、“运动会”等经典活动平时化,各个周末的文艺汇演、舞会、各类体育竞技赛等等,做到学习、锻炼、提高在平时,各显神通在节日。白天热热闹闹,晚上才能安安静静。三是定期的家长联系汇报制度。学生管理部门可以把学生一个学期的全面情况反映给家长,吃、住、用、行、学习等都应当包括其中,不仅仅是学习情况,双方相互支持更容易解决学生突出的问题。如果家长能及时得知自己孩子在学校经常不吃早饭的话,那么早餐问题的解决就增加了一个最强有力的助手。

再次,强化综合体能健康状况测试。高年级同学的体能不如低年级的情况非常普遍,早餐问题与此密切相关。高中生几乎每天都吃早餐,高年级大学生经常吃早餐的还不到一半,吃不好身体怎么会好呢?更何况是经常不吃呢?通过每学年的体育达标测试,严格限定大学生体育项目的优秀、合格、不合格。从而督促大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锻炼习惯、学习习惯等。

总之,目前大学生的早餐问题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非常严重、非常紧迫的问题了。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各方人士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相关部门团结一心、群立群策,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早餐这个顽疾。

参考文献:

[1]王东利,刘树芳,刘艳飞.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食用早餐状况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10):52-56.

[2]肖嘉丽,李丽会,陈亚慧等.某高校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7):777-778.

[3]刘琳,张小梅,景立新.大学生早餐现状及认知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9):1051-1052.

[4]陈天义,刘希锋等.安徽理工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5(11):907-908.

[5]王兵,刘超.《营养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修订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32):214-215.

[6]刘翠格.营养与健康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健康教育,2008(3):232-233.

作者简介:

王建梅,女,硕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董硕玲,男,硕士,讲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仝亚苓,女,现就读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上一篇:基础设施 融合为先 下一篇:大型军工企业科技管理中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