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中切不可似懂非懂

时间:2022-10-06 09:38:38

有效教学中切不可似懂非懂

在多年的从教工作中,我常常听到学生反映:“我课堂上能听懂老师讲的课,为什么还是不会解题呢”。这是目前中学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似懂非懂”。“似懂”即能听懂,“非懂”即不会解题。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倾听学生心声,结合教师本身及其他诸多方面。我归纳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教师方面

教师的备、教、辅、改、考各个环节都很重要,我们忽视任一环节都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的局面。其中讲课方式、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老师讲课时,采取灌的方式,往往是老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把所有的步骤、思路都讲出来了,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方面去,学生所谓的“听懂”只是老师具体的解法,而不是抽象的解法,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当然谈不上运用知识解题了。其次是老师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备课忽视学生,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估计过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能听懂课,但仍不会解题”的原因;老师在讲课时没有注意问题的分析和解题的指导,没有因材施教。老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拿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问题,讲解例题时分析不到位;部分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强,本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就有待提高。老师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当今突飞猛进的高科技时代。有的老师至今还搞“放羊式”教学。上完课就走,从来不问,以为学生都是神童;教学过程评价不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问题是值得引起重视和深思的。

二是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反映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各个环节。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不强,就会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具体来说有下列情况: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听好课的前提是预习,虽然不预习也能听懂课,但预习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前没有预习的良好习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打无准备之仗,结果直接影响了听课,没有听懂课或是听了个皮毛,“非懂”也就成为必然;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既不预习又不认真听课就失去了解数学题的基础,这也是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太少,作业急于完成,质量不高,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对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也是学生能听懂课但不会解题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本文所说的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能听得懂课的原因,是对“懂”的理解上有误,有的学生的懂只是懂得了解题的每一步,是在老师讲解下的懂,自己想不到的地方,老师讲课时有提示、有点拔,方能想起来,认为自己懂了。同样的问题,没有老师的提示,就不能想起来,说明学生的“懂”不是真“懂”,爱面子,不愿说不懂。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上课不记笔记,消极听课,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从不主动解答,等待老师讲解,对自己不负责任,学习上的消极情绪严重。

学生出现“似懂非懂”的主要原因来自教师、学生这两方面。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关键在老师教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从“教法”方面想办法。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加强责任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从“学法”方面找出路,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才是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要学好数学,学会解数学题,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的“学法”上找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似懂非懂的问题。

数学是普通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它始终是一门举足轻重的学科,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好数学,而要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万不可似懂非懂。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明达中学

上一篇:有效评价,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加油站” 下一篇: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