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情绪智力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时间:2022-10-06 08:44:59

青少年运动员情绪智力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摘 要: 以290名青少年运动员为被试,采用情绪智力问卷和问题行为问卷考察了其情绪智力 的状况及其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 情绪智力问卷在青少年运动员群体中具有 较好的适用性;2) 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智力4个维度上的发展存在差异,情绪管理上的得 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维度;3) 是否具有运动等级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理解和情绪控制 上存在显著差异;4) 情绪管理和情绪运用对内、外部问题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情绪智力;问题行为;青少年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4.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4-0113-03

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ng Athletes' EmotionalIntelligence and Problem Behavior

WANG Yingchun, CHU Yuede, GUO Lu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290 young athletes are surveyed by emotional intelligen ce questionnaires and problem behavior questionnaire to know 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thei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roblem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estionnaires can well measure emotional intellig ence of young athletes. 2)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emoti onal intelligence. The score of emotional management is higher than emotional pe rception,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al utility. 3) Significant differen ce is found between young athletes with sport level and others in emotional unde rstanding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4)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utility can pred ict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blem behavior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roblem behavior; young athlete

自从情绪智力的概念提出以后,研究者对此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上,研究者 探讨了不同 类型人群在情绪智力上的差异。如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如:儿、中学生、大学生)、关注不 同 的群体(如少年犯、管理者)在情绪智力上的差异[1~7]。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者 考察了情绪 智力与个体学业、工作成就、压力、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等之间的关系[8~13] 。结果表明 ,情绪智力对于个体的良好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且情绪智力的不同维度对于个体发展的不同 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

青少年运动员同处于青春期,但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普通青少年有较大不同。除了完成学业之 外,他们还必须接受严格的体育训练,承担繁重的比赛任务。那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 的情绪智力会有哪些特点?另外,对于普通青少年的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个体的行为表现 有密切关系,情绪智力高的人较少有焦虑、抑郁等内在问题行为,他们能够更好的抵御生活 事件的压力[7]。而且情绪智力对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情绪感知 、情绪运 用和情绪理解都可以显著预测个体与朋友交往的行为[1]。那情绪智力与青少年 运动员的 行为表现有何关系?本研究将关注青少年运动员情绪智力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考察其情绪 智力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青少年运动员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从北京市两所体育中专选取青少年运动员290人, 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81、109人;初、高中分别为123、167人;有运动等级的159人,无运 动等级的131人。年龄在12~20岁之间,平均为15.9岁。

1.2 研究工具

1.2.1 情绪智力问卷 邹泓等(2008)自编的情绪智力问卷[1],问卷共27个项目,包括情绪 感知、情绪运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4个维度。问卷采用5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 完全符合”分别记作“1”~“5”分。问卷各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72~0.84之间,重 测信度在0.56~0.71之间,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1.2.2 问题行为问卷以Achenbach的行为核查表为基础,选取其中45个项目考察内部问题行 为和外部问题行为。内部问题行为包括焦虑、抑郁、退缩等,外部问题行为包括攻击、违纪 、冲动等。问卷采用4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作“1”~“4”分 。 两个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在0.83和0.81,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研究表明,该问卷在青 少年群体中也有较好的适用性[14]。

1.3 问卷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整班取样的方式,请经过培训的 发展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担任主试。现场收回所有问卷。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情绪智力问卷在青少年运动员群体中的适用情况

2.1.1 结构效度根据情绪智力问卷的23个项目的协方差矩阵,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构想的4因素相关模型进 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初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656.41,df=293,χ2/df=2.24,GFI =0.85,NNFI=0.74,CFI=0.76,RMSEA=0.07。根据修正指数删除2个项目,再次进行验证 性因素分析,问卷的各项拟合指数如表所示,21个项目各项因子载荷在0.34~0.64之间。

2.1.2 信度分析计算情绪智力问卷各维度以及整个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4个维度的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 为0.70,0.62,0.84和0.70,整个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0。总体来看,同质性信度均 在0.60以上,表明各维度及整个问卷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

2.2 青少年运动员情绪智力的状况2.

2.1 情绪智力的总体状况计算情绪智力各个维度的得分,采用重复测量方法考察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智力4个维度上 的得分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287)=4.81,P

注:***p

2.2.2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智力上的比较以情绪智力4个维度得分为因变量,分别以年级、性别和是否具有运动等级为自变量,进行 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智力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具有运 动等级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上主效应显著,F(4,285)=2.56,P

2.3 情绪智力对问题行为的的影响

2.3.1 情绪智力与问题行为的相关计算情绪智力4个维度及情绪智力总分与问题行为2个维度的相关,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 出,情绪管理、情绪运用与内、外部问题行为均有显著负相关,而情绪感知和情绪理解与问 题行为的相关均不显著。

2.3.2 情绪智力对于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分别以外部问题行为和内部问题行为为因变量,以运动等级和情绪智力的情绪管理、情绪运 用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中运动等级作为控制变量第一层进入,情绪智力的2个维度作 为第二层变量进入。结果表明,情绪管理和情绪运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5)。

3 讨 论

本研究首先对情绪智力问卷在青少年运动员群体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验证性因素 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对问卷进行了修订。总体来看,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所 有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均在0.33以上。信度分析结果也表明,问卷的所有项目以及各项 目与所属的各维度之间均有较好的一致性。总体来看,邹泓(2008)等编制的青少年情绪智 力问卷基本适用于青少年运动员群体。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情绪智力的总体分析发现,在情绪管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维 度,而其他3个维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点与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除了完成学习之外,作为专业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还承担着比赛任务,经常要参加一些重 大比赛,而比赛过程中,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水平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否能够管 理好自己的情绪就成为青少年运动员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因此,在平日的训练培养过 程中,教练员也会特别注意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情绪管理能力,因此,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能 力也会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情绪智力的性别与年级差异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总体来看,以往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 如王才康等人(2002)认为高中生情绪智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1],也有研究 者指出, 男女生的情绪智力有所不同[6]。本研究对青少年运动员也进行了年级和性别的差 异检验。 结果表明,不管在年级上还是性别上,青少年运动员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 青少年运动员生活环境的独特性。本研究选取的青少年运动员均以训练为主,他们每天会有 一半时间活跃在运动场上,而在运动场上,教练员更关注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而对于男女生 之间的差异则会较少关注。另外,本研究同时考察了是否具有运动等级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情 绪智力上的差别,结果发现是否具有运动等级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上有所 不同。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以训练为主的生活环境对其情绪 智力的影响可能超过年级和性别的影响作用。

以往研究指出,情绪智力对于个体的积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Joseph(2001)等人发现, 感知情绪能力较高的个体,心理压力更多与消沉、抑郁、无望及自杀念头相联系[13]。本研 究考察了青少年运动员情绪智力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计算了情绪智力4个维 度与内、外部问题行为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情绪管理和情绪运用与内、外部问题行为均 为显著负相关,而情绪感知和情绪理解与内、外部问题行为均相关不显著。因此回归分析中 将仅选取情绪管理和情绪运用2个维度作为预测变量。在控制了运动等级的影响后,本研究 发现,不管对于内部问题行为还是外部问题行为上,情绪管理与情绪运用均有显著的负向预 测作用,且情绪管理的预测作用更强。这一结果也可以给青少年运动员问题行为的干预提供 一定的启示:要想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问题行为,可以在提高其情绪管理这一角度入手。

本研究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情绪智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尽管已经获得一些有 价值的结论,但因为本研究被试取样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其推广性受到一些限制 ,后续研究有必要采取更为严格的取样。

4 结 论

1) 情绪智力问卷在青少年运动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 是否具有运动等级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情绪智力的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上有所不同。3) 情绪管理和情绪运用对于内、外部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泓,刘艳,李小青,等. 中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及其与人格五因素、友 谊质量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7-64.

[2] 龚艺华.大学生520名情绪智力水平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 453- 454.

[3] 张进辅,徐小燕.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293-296.

[4] 竺培梁.重点高中生情绪智力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5):1215-1218.

[5] 杨慧芳,顾建平.企业管理者的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研究[J].心理科 学,2007,30(3):719-722.

[6] 吴筱枚.企业领导者情绪智力与领导效能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7] 王才康.少年犯情绪智力及共与有关个性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002,16(8):566-567.

[8] Ciarrochi, J.V. & Deane, F.P.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willingness to seekh elp from professional and nonprofessional sources[J].British Journal of Guida nce & Counseling,2002,29(2):233-246.

[9] Palmer, B., Donaldson, C., & Stough. C.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sa tisfaction[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2,33:1091-1110.

[10] Pertides, K.V., Frederickson, N., Furnham, A. The role of trait emotionali ntelligence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deviant behavior at school[J], Persona 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4,36:277-293.

[11] 王才康,何智雯.父母养育方式和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781-785.

[12] 张秋艳,张卫,岳颂华,等.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2004,18(8):544-546.

[13] Joseph, C., Amy, Y.C., Bajgar, C.J. Measur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a dolescent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1,31:1105-1119.

[14] 李晓巍,邹泓,金灿灿,等.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 理发展与教育,2008(2):54-59.

上一篇: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 下一篇: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A”分价值与编排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