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10-06 08:04:35

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善于与他人合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5-6岁是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这些策略包括:榜样示范,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创设平台,提供幼儿合作的机会;指导学习,掌握与人合作的方法;家园同盟,共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合作能力 大班幼儿 培养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目标2之5-6岁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幼儿"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5-6岁是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能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一、合作的涵义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诸如在游戏中、学习中、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而这其中的能力就是幼儿合作能力。

二、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实行协作,以共同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如果幼儿缺乏这种合作能力,其心理和性格就会发生障碍,渐渐变得胆怯、畏众、孤僻、不合群、沉默寡言、难于接近、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等,从而导致其社会性退缩,继而对现实生活适应困难。然而,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多数幼儿在家很少有合作的环境,也不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加上家长的溺爱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这些幼儿不自觉地产生了较强的个人主义。通过合作,幼儿会逐渐适应自己和伙伴组成的"小社会",获得生存空间,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为幼儿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中也提出,要做一名现代中国人,必须学会合作。1996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因此,在交往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对其一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及分析

(一)、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

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通过对大班(即5-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我们发现:

1、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如发生矛盾,常用告状或攻击来解决问题。

2、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

3、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分工的能力。致使幼儿对合作活动兴趣不高。

4、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

5、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幼儿身上有差别,团队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受人欢迎,并在同伴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则往往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

(二)、原因分析

引起幼儿合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来自社会、家庭以及托幼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1、社会因素

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在他们的印象中丝毫没有过去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同成长、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概念。因此,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很少关心他人、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而从目前生活方式来看,我们生活的环境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形成与否影响非常重要。现代居住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居住的场所逐渐具有高层封闭的特点,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另外电视、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代替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使得现在的孩子缺少共同成长的伙伴、榜样,似乎没有与人分享、商量这些概念。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

2、家庭因素

父母不当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如: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都会对幼儿今后与人交往合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但也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通过模仿与学习,表现出攻击,来释放心中的压抑与不满,使同伴不愿与其交往,久而久之,影响其合作能力的发展。

3、教育机构因素

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他们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很欠缺,导致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事实上,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后天学会的。所以只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和创造足够的、高质量的团队合作活动,再加上教师对幼儿的极大信任和欣赏,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四、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榜样示范,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1、教师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行为,这对幼儿来说恰恰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式的引领。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如一教师在操作活动前摆放材料,另一教师或保育员就会协助,共同完成操作材料的投放;每天午餐后,保育员要负责餐桌地面的清洁卫生工作,常常忙得满头大汗,不带班的老师会主动擦桌子、扫地,减轻保育员的工作量。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这就是合作。

2、幼儿榜样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其学习的动机;同时,在合作游戏时,幼儿也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合作行为。如在体育活动《好玩的布袋》中,一幼儿坐在布袋上,另一幼儿抓住布袋往前拖,这种合作玩布袋的方法吸引了其他孩子,在这时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引导,吸取他人经验,学习合作玩。于是人人效仿,玩的不亦乐乎;在综合活动《环保时装秀》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环保服装,幼儿之间需要相互的配合,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二)创设平台,提供幼儿合作的机会

大班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不同的合作契机,我们在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还需时时关注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和提供合作的机会。

1、生活活动中的培养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晨间活动时,可让幼儿合作整理玩具;课前准备时合作摆桌椅;值日生工作时,让幼儿协商分配工作,共同完成;午睡时安静入睡,不影响同伴;起床时互叠被子,互相帮助将衣服穿整齐;自由活动活动时,能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合作的表现。教师不放弃让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经过与人商量、讨论,提高合作能力。

2、游戏活动中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一同游戏时,学习合作的机会是很多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户外体育活动时开展各种民间游戏,如:抬花轿、炒黄豆等,甚至一些合作性质的接力游戏赛;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一起拼图、搭积木、看图书、下棋等,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教师可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等等。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

3、教学活动中的培养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的合作性培养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如:共同制定一份计划,共同完成一幅画或采取二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为幼儿的合作创造机会,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感。如在数学活动《拼图形》中,我们设计了2人合作用三角形拼图形到4人合作拼图形,最后全班一起合作拼图形,在特有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相互商量、共同完成拼图形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学习,掌握与人合作的方法

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

1、学习与人合作的交往语言

现在孩子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友好交流和商量的语言,那么这些友好的语言就是打开合作之门的钥匙。因此,经常利用一些情境让幼儿学习合作性的语言,如"你好,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我们一起来做,你觉得怎么样?""我来帮你,好吗?"合作性的语言可以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做好铺垫。掌握了合作性语言后,幼儿的合作行为就会增多。

2、学习与人协商的方法

在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需要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要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如:用礼貌的语言和同伴协调:"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好吗?";也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方式来解决。如班内区域设置了《龙虎小吃一条街》,初次游戏,幼儿各自拿着围裙、厨师帽争抢着扮演角色,由于人数多,角色少,协商合作没有成功,使游戏无法开展。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幼儿共同商讨解决办法,结果,幼儿找出了"猜拳"、"轮流"、"女生优先"等办法,第二次进入活动区后,幼儿开始逐步能自觉商量,有的当小吃店的工作人员,有的当顾客,当工作人员的幼儿协商分配角色,制作小吃,然后互换角色,矛盾就这样解决了。

(四)家园同盟,共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光靠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孩子毕竟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父母、家人是他们最亲近的人,且家人的言行举止无论对错,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可见,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非常重要。

要培养孩子间的合作意识,首先要帮助家长了解合作的深远意义。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合作的意义,比如,合作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会有哪些影响和帮助。其次,让家长尽量多给孩子创造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游戏的机会,让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体验矛盾冲突和协商解决矛盾冲突的感受。另外,可向家长提供一些亲子合作的游戏方案,或在周末时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某些小制作,这样可以通过亲子之间的合作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尝试做家务,和孩子一起分配家中的各项家务,一起工作;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进行赞扬、鼓励。当孩子得到家长的肯定、赞扬时,在情绪上会产生,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鼓励,从而增强自尊、自信和上进心,并产生与家长再合作的欲望。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5-6岁是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合作能力将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教师、家长应适时适宜地进行合作教育,掌握简单的合作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幼儿教育

[2]宋永艺,廖丽君.浅谈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3]赵传玲.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4]陈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上一篇: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机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