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三公”经费公开的挑战

时间:2022-10-06 07:49:56

浅析新时期“三公”经费公开的挑战

摘要: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三公”经费问题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我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加大了“三公”经费的透明度,并引入了民主监督。新时期,“三公”经费的公开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这需要政府下更大的决心,不断改进公开的技术措施,并在财政预算、职务消费等深层次的体制上进行改革。

关键词:新时期 “三公”经费 公开 挑战

一、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即:公务出国、购置公车、公务接待)的数额一直居高不下,并每年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三公”经费的无节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政府部门腐败行为的产生,以致引起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严重不满。我国中央政府于2011年展开了“三公”经费公开的工作。这也拉开了我国政府对“三公”经费治理的序幕,表明我国政府对反腐倡廉的决心。

二、我国政府公开“三公”经费的现状

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中,“三公”经费是政府财政预算公开中的一部分内容。自2010年起,我国中央政府就开始逐步公开了中央和各部门的预算,2011年起更是要求公布中央政府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国家财政收入是政府全力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但是,公民对于财政预算、财政收入等有基本的知晓权。我国实行财政预算的公开正式向我国公民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迈出了第一步。在公众心目中,各级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三公”经费的浪费和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人民群众的不满。但是,在全国各级地方政府中,截止到2011年底,只有上海、北京、山西等做出了“三公”经费的公开,有的地方政府即使公开也是局限于对某些项目的模糊不清的表述。可见,“三公 ”经费在地方政府的公开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三、新时期“三公”经费公开面临的挑战

(一)我国“三公”经费公开面临主动性问题的挑战

从我国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对“三公”经费公开的不同程度不难看出,很多地方政府总会找出各种借口来对“三公”经费的公开保持沉默,或是推三阻四进行阻挠。还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即使公开了“三公”经费的支出,也是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出现了对公开的经费支出数字进行隐形处理。这种迫于公众压力而不得不公开经费支出的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真正领悟党中央对经费公开的真正含义,使得“三公”经费的公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贯彻和落实。

(二)我国“三公”经费公开面临规范性的挑战

我国“三公”经费的公开格式并不规范。目前公布的“三公”经费的形式有三种不同的版本。他们分别是:审计署公布并明确细化项目的内容;财政部门公布的相关总支出的数据;农业部集中公开的公务用车的开支。可见,不同的版本统计数据的不规范将会给政府部门造成隐匿不愿公开的支出部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也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另外,“三公”经费公开的过程中,各地政府部门公开时所采用的表格、公开内容的数据详细程度、公开的各项内容的细节等都未确定统一的标准。例如:很多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的数据非常笼统,并不能说明公费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费用的具体数字,这种既缺乏详细的解释说明,又缺乏具体内容的公开数据是极不规范的。

(三)我国“三公”经费公开面临实效性的挑战

“三公”经费公开后,必须对公众的反馈信息及时收集。目前,我国“三公”经费公开后并未对公众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收集,更谈不上对公众反馈信息的受理了。很多政府部门对于公众提出的质疑往往是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使得公众参与“三公”经费公开的监督形同虚设。“三公”经费公开后,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缺乏评价标准,公众不能从这些绝对数据中清晰、明了的判定政府部门的经费支出的详细核算标准,这也就为公众对“三公”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绩效性判断制造了障碍。

(四)我国“三公”经费公开面临民主监督制度完善性的挑战

“三公”经费的公开中,政府部门是公众的人,公众对经费公开的信息享有知情权。一方面这需要政府部门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观念,树立起公开经费信息是政府的法定义务的新观念,不能无视公众的权利。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权利,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民主保障制度,让人民群众敢于监督,让公众的监督性得到充分发挥。随着我国对“三公”经费公开的不断实施,必须不断拓宽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采取网络形式公布经费支出数据、可以通过公布电话来监督经费支出的数据、可以通过报纸来公布经费支出数据。同时对于“三公”经费支出的相关投诉必须做出正确处理,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

(五)我国“三公”经费公开面临着全透明的挑战

随着各地政府部门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公开时的“全透明”成为经费公开的新挑战。全透明的公开是防止政府部门腐败问题发生的主要途径。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存在腐败现象,而全透明的公开各项经费支出情况,可以有效的防止政府部门的数字游戏和腐败的发生。全透明公开的本质是一种有效的监督,一方面,全透明公开克服了公众对腐败行为信息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形成的监督造成的舆论压力给腐败分子造成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总之,“三公”经费公开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我国政府加大反腐力度的具体表现,也是各级政府公开预算,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

[1]任萍.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意义深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07-25

[2]姜炯.三公经费窄口径公开 公车经费比例过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07-19

[3].中国职务消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研究――基于公共选择视角的分析[J].望新闻周刊.2009(22)

[4]蒋林.行政职务消费亚腐败的制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

上一篇:浅析现代企业营销方法的创新 下一篇:概率论在金融风险理论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