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咨询对策

时间:2022-10-06 06:26:14

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咨询对策

摘要: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给学生心理咨询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成员和班主任对部分学生座谈,对全校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关键词:神经衰弱;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癔症;暗示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 分析性心理疗法

B844.2

由我校申报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模式》课题,经市教科院批准,被列为市教育科研规划一般课题。根据规划,我们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制定了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了研究工作。两年来在县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校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模式。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给学生心理咨询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印制、下发和回收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同时课题组成员和班主任对部分学生座谈,对全校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调查来看,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神经衰弱

主要症状:(一)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疲劳,易兴奋表现在难以自控的联想和回忆增多,导致注意力涣散,感觉过敏,如怕吵、畏光等。易疲劳表现为脑力下降,记忆差,整天糊里糊涂等;(二)情绪症状表现为易激惹和烦恼。易激惹指急躁发怒,即使强力控制,但往往控制一阵儿后爆发一次较大的情绪发作,后又感悔恨、自责、委屈,甚至伤感,极易破坏人际关系,结果陷入持久的烦恼;(三)心理生理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和肌肉紧张性疼痛。此外,还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悸、消化不良、月经失调等。这其实是由于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紧张而兴奋与抑制失调所致,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既然是因为脑神经活动不规律造成了神经衰弱,那么就需要从脑神经出发来解决,只要让脑神经慢慢恢复正常就可以了。我们在咨询过程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树立治愈信心。首先让学生了解神经衰弱的机理,也知道神经衰弱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学生都很苦恼,因为神经衰弱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休息和生活,有的已经产生了一两年了,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有信心,是可以治愈的。(二)合理安排学习、工作、娱乐、休息的时间,必要时辅以对症用药,但药物只能减轻症状,治标不治本。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步,以后还是会反弹。

二、强迫症

强迫症又称强迫神经症,内心充满着实在没趣味又不得不做的动作。患者一方面感到无此观念或行为的必要,也常为自己的行为浪费精力和遭人耻笑而烦恼,总试图中止,但又怕万一疏忽失控将带来更大损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这些症状表现,比如说上楼梯时总是莫名其妙的担心会摔倒;进门或出门总是觉得门没有锁好,反复的查看门锁等等都是强迫症。大多数强迫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的非常的快,大家都喜欢追求完美,过分的注意细节,强迫症患者强烈的自尊心让他们封闭了对外交流的通道,那么心中的秘密得不到释放,精神世界就成了高压锅,谁也经受不起这样的煎熬。所以解决强迫症的对策也就从“完美”入手。

(一)学会放松。过于紧张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大脑进入强迫思维的死循环,尽量松弛地看待自己容易产生强迫的领域。

(二)接受不完美。对于不触及原则的细节问题,让自己更随意一些。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细节方面的宽容度。

(三)多跟别人交流自己的病状。强迫症患者千万不要把强迫症当做是秘密不然和别人说,自己一个人承受,把痛苦放在心里,进行自我折磨,他觉得强迫症这种心理疾病是非常的难以见人的,如果承认自己有强迫症的话,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自己比别人低下。

三、抑郁性神经症

这种心理障碍是一种以持久性情感抑郁为特征的病。据调查发现:高中生存在病理性抑郁者占调查总数的25.14%,其中81.48%为轻度抑郁,占调查总数的20.48%,这些学生可视为抑郁状态,抑郁状态在中学生中相当普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换上了忧郁症呢,最明显的有两个:一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二是有严重的自卑感。

解决这种心理障碍可以自己尝试解决,最好到心理咨询室来,效果要好些。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自我排解方法,大家可以记一下:

第一步:先将自己内心的苦闷倾诉出来,可以跟知心的朋友谈心,也可以自己记日记,一定要把这些烦恼的事发泄出来。

第二步:回忆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做过的成功的事。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学习好的同学不一定都优秀,也许你的学习在班上占不到好名次,但是可能打的一手好球、画画和唱歌比较好、当班干部比较优秀等,多想想自己的才能和闪光点,最好每天都想一想。

第三步:如果有时候心情特别的差,就不要再想哪些烦心的事,去干点其他你喜欢干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四、癔症 (又称歇斯底里,就是我们羊角风)

其症状有两个特征:一是躯体特征:手脚痉挛,两眼翻白,四肢抽搐;感觉障碍或意识模糊,发作过后有部分遗忘,好了之后记不起来。患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一般具有感彩浓厚,暗示性强,别人说一句话,就认为是说自己的。二是精神特征。常伴情感爆发,如撕衣、捶胸顿足,发怪声、哭笑不止、有时伴有轻半侧身体麻木及无神经解剖病变的耳聋、失明、失音等。

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的重要原田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一)暗示疗法: 是消除癔症性躯体障碍的有效措施,特别适用于急性起病的患者。一般要求患病学生到心理咨询室来,在觉醒状态下,通过语言暗示,即可取得良好效果。病程较长,病因不甚明确的病例,往往需要借助药物或语言催眠疗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阻力,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我们推荐他们到专科医院就诊。

(二)解释性心理疗法: 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病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认识疾病的性质,帮助患病学生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浊。适用于除癔症性情神病发病期之外的各型癔症。

(三)分析性心理疗法: 着重探寻患病学生的无意识动机,引导他们认识无意识动机对健康的影响,并加以消除。主要运用于癔症性遗忘,多重人格和各种躯体障碍。可采取精神分析技术或领悟疗法。

上一篇:初中数学“数学建模”教学探讨 下一篇:公民警校模式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