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6 06:23:34

[摘要]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免疫功能变化与临床疗效。 方法 将68例符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其余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患儿治疗后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检测(IgG、CD4+、CD8+、CD4+/CD8+)。 结果 观察组在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免疫功能;转移因子口服液

[中图分类号] R7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76-02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起病急,流行于夏秋季,多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骤起发热、流诞、咽痛、不愿进食;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痛;咽部、软颚、腭垂及扁桃体等散在疱疹,部分溃破形成溃疡;部分患儿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咽峡部体征最为明显。目前,抗病毒药物种类繁多,疗效不一,无特异性治疗措施[1]。本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并在治疗前后给予免疫功能检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8例患儿均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所有患儿均有发热、疱疹或溃疡,末梢血白细胞计数(4~12)×109/L,无异常淋巴细胞,病程≤2 d。所有病例均无腹泻、下呼吸道感染、严重感染及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全部患儿均未服用其他药物治疗。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8个月~3岁22例,3~6岁13例;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8个月~3岁20例,3~6岁1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症状、体征、病程、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10 mg/(kg·d)及相同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2 d内无发热,咽痛减轻,食欲好转,疱疹缩小,无溃疡形成;有效:4 d内无发热,咽痛减轻,食欲好转,疱疹减少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无效:5 d以上仍有发热,食欲无好转,咽峡部疱疹未见缩小,伴溃疡形成。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显效22例(62.86%)、有效10例(28.57%)、无效3例(8.57%),对照组显效11例(33.33%)、有效13例(39.39%)、无效9例(27.2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P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IgG、CD4+、CD4+/CD8+明显升高,CD8+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和埃可病毒引起[3],多见于1~7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本病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心肌损害等并发症[5],甚至可影响小儿的生命。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虽在临床应用已多年,但疗效不显著。有研究显示[6],疱疹性咽峡炎患儿IgG、CD4+、CD4+/CD8+明显降低,CD8+明显增高,提示本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

而转移因子是运用现代技术,从健康新鲜的动物脾脏内提取的小分子多肽和多核苷酸,由于转移因子无毒性、分子量小、无抗原性,故不易引起变态反应及不产生对抗抗体,又有超越种系界限应用的优点[7];研究还发现转移因子口服后,因其分子量小,故不易被消化道内的酸、酶所破坏[8],为转移因子口服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转移因子通过特异性和(或)非特异性刺激机体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化,通过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介导免疫反应的发生,同时提高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内的生成,激发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9]。

本研究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并在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后IgG、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利巴韦林组治疗前后IgG、CD4+、CD8+、CD4+/CD8+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转移因子口服液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本研究还显示,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在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上均短于单用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7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单用利巴韦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堂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6-759.

[2] 肖苗苗.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2例[J].河南中医,2012,32(5):581.

[3] 李晓娅.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35.

[4] 张珍珍.疱疹性咽峡炎误诊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4):316.

[5] 李惠红.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血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J].新医学,2007,38 (3):169-171.

[6] 赵爱芹,李堂,孙淑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变化[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22.

[7] 常建军.转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32-33.

[8] 张九红,刘亚涛.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189.

[9] 秦龙.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6):542.

(收稿日期:2013-09-17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重庆市体检人群血脂和血糖异常情况的分析 下一篇:MRI在乏脂肪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原发性肝癌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