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因子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扁平疣4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6 07:52:04

【关键词】 扁平疣;转移因子;重组人白介素2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51-01 中图分类号:R 752.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57

2007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转移因子口服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静脉滴注治疗扁平疣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80例扁平疣患者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42岁,平均年龄为26.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4年;其中皮损在面部19例,四肢7例,面部和四肢均有皮损14例。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52岁,平均年龄为30.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其中皮损在面部20例,四肢8例,面部和四肢均有皮损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皮损分布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入选与排除标准确诊为扁平疣并且自愿选择相应方法治疗者,排除对重组人白介素2、转移因子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有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以及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皮肤病不能耐受重组人白介素2及转移因子治疗者。

3.治疗方法 治疗组皮损处外涂2%阿昔洛韦乳膏(本院配制),每日2次,连续用药直至皮损消退或共用4周;静脉滴注重组人白介素2(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20万单位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滴2~3小时,每日1次,每周共4天,共4周,同时口服转移因子胶囊(杭州华锦药业有限公司),6 mg/次,每日3次。对照组单独采用阿昔洛韦乳膏治疗。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护肤品,避免搔抓,治疗结束后复查,并记录皮疹的数量及不良反应。

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随访一年未见复发者;显效:皮损消退>70%者;无效:皮损消退<69%或无变化者。痊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5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22.5%,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09,P<0.01)。

2.不良反应 全部病例外用2%阿昔洛韦乳膏后仅1例出现灼热、疼痛、瘙痒,但反应较轻。治疗组3例使用重组人白介素2后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发生率为7.5%,均为程度较轻的反应,没有影响正常治疗。两组均无一例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和观察。

讨论

扁平疣是由人瘤病毒感染,在皮肤表面形成的一种新生物。青少年、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免疫功能抑制者发生扁平疣时,皮损发展迅速。转移因子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扁平疣的机制是:①转移因子为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或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从而抑制人瘤病毒。②重组人白介素2静脉点滴后可作用于白介素2受体而发挥作用,促进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诱导及增强天然杀伤细胞(NK)的活力;可诱导及增强依赖白介素2,获得对自身肿瘤具有细胞毒样活力的杀伤细胞;诱导及增强杀伤性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增强B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分泌,提高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感染能力。两者联合发挥协同作用,对人瘤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其疗效比单一用药或其他治疗方案好。我们对扁平疣患者采用口服转移因子加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同时静脉滴注重组人白介素2,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外用2%阿昔洛韦乳膏治疗(P<0.01)。因此认为此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治安,向 恩,罗建华.皮损内注射干扰素α2a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3):243-244.

[2]李秉煦,方溪周,扬 毅.扁平疣皮损和疣状表皮结构不良皮损的超微结构对照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2):717.

[3]廖燕珍.包皮环切联合电灼及药物治疗男性复发性尖锐湿疣[J].右江医学,2004,32(5):430-431.

(收稿日期:2010-07-19 修回日期:2010-10-29)

作者简介:姚满荣(1967-),男,江苏省盱眙县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

上一篇:儿童铅中毒与血清铁\钙水平的关系 下一篇: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