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因子口服液预防高热惊厥发生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15 05:09:30

转移因子口服液预防高热惊厥发生的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预防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高热惊厥(FC)患儿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采用门诊随访,治疗组给予转移因子口服。观察治疗后高热惊厥发作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血清IgG、IgA、IgM的变化,对照组为阴性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清IgG、IgA、IgM,均高于对照组(P均

【关键词】 高热惊厥;转移因子口服液;儿童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为3-4%,首次发病年龄多于6个月-3岁间,5岁以上多数不再发作,一旦发生,病情危急[1],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属情绪。高热惊厥70%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2],而转移因子口服液为免疫调节剂,能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辅助起到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对多种疾病疗效显著[3]。选2011年1月――12月确诊的高热惊厥患儿,治疗组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液1疗程后,2组门诊随访1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的高热惊厥患儿均来自于门诊及住院患儿,男49例、女35例,高热惊厥诊断标准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热惊厥》中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4]。诊断高热惊厥患儿,年龄6个月-6岁,其中6个月-1岁患儿33例,1-2岁41例,3-6岁10例,患儿入院时均有体温升高,其中39℃患儿51例,≤39℃患儿33例,惊厥发作时间≤3min者62例,3min者22例。导致高热惊厥的原发病主要为呼吸道感染44例,腮腺炎13例,麻疹11例,急性胃肠炎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年龄6个月-5.5岁,平均年龄(2.5±1.2)岁,其中男孩26例,女孩16例。对照组年龄6个月-6岁,平均年龄(2.3±1.5)岁,其中男孩23例,女孩1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高热惊厥类型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止痉治疗,给予10%水合氯醛0.5ml/kg(最大量不超过10ml)保留灌肠,半小时后无效可重复使用,对照组仅给予抗病毒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10ml/次,日两次口服,连续服用60d为1疗程,1疗程后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用2550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患儿血清IgA、IgG、IgM水平。高热惊厥每年发作的次数、当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等。

1.4 评定标准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开始随访。显效:1年内均无未发病或少至1次,惊厥持续时间

1.5 统计及方法 采用SPSS12.0,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 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IgA、IgG、IgM检测值见表1。

3 讨 论

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的、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的,儿科常见急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为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神经发育不健全,严重不良事件刺激等有关[4]。

转移生长因子是由10mg多肽、300μg核糖组成的免疫调节药,既能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又能促进特异性免疫反应[3]。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转移因子治疗儿童高热惊厥1个疗程后,随访1年,高热惊厥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生次数减少,总有效率在83.33% 。经过治疗后血清中IgG、IgA、IgM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呈现显著性差异。

所以转移生长因子可以提高高热惊厥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减轻,对增强患儿的自身抵抗力有显著作用,应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蒋丰智,李军,肖成伟.小儿惊厥82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175-176.

[2] 杨志晓,陈国洪,邹艳萍.遗传与小儿高热惊厥病因分析与复发相关因素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3):12-13.

[3] 李晓玲.口服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和免疫功能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3,9(4):42-43.

[4] 左启华.高热惊厥[M].第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24-433.

上一篇:21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探讨 下一篇:472例产后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