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06 05:49:36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在临床上,肺炎支原体(MP)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其也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病原体。在临床上,经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在获得性肺炎患者人群中,MP感染患者大约占到所有获得性肺炎患者的50.0%。此外支原体肺炎大概占非细菌肺炎的33%。有关研究发现,在儿童人群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发病率在不断提高,呈现为逐渐上升趋势。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行详细综述。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9-0157-03

经过国内研究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大概占获得性肺炎的10.0%~30.0%,在国外文献[1]报道中为50.0%。这种疾病目前主要在学龄儿童人群中发病,所占比例非常高。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大概每4~7年就会发生一次流行高峰期,此时的发病率会增加2~10倍[2]。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肺炎支原体患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此外肺外表现的相关报道也出现增加的趋势[3]。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行以下详细综述。

1 流行病学

经过相关研究结构的研究发现,MP感染和流行则主要是与季节和年龄等因素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4]。这种疾病则主要是经过人体的呼吸道来进行播散,发病的高峰期间为秋冬季节。另外在儿童人群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则是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尤其是在年龄

2 临床表现

在人体中,呼吸道则是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部位,也是高发的部位。然而导致患者发生的常见疾病为: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以及肺外并发症、肺炎、咽炎、气管炎等。在临床上,根据患者发病的部位不同,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详细如下。

2.1 呼吸道感染

2.1.1 肺炎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大概有3.0%~10.0%的患者会发展为肺炎[12]。患者在临床上的病情也各不相同,主要症状表现为咽痛和发热以及咳嗽。如果患者发生的病变十分广泛或者出现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情况,则患者可能会发生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对于婴幼儿MPP患者来说,其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喘息和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多系统损害的情况。在临床上对MPP患者来说,其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则比较少。患者一般会发生呼吸音减低等情况。然而在患者病程的后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湿性音等症状。并且患者的肺部体征和相关的临床症状与拍摄的临床医学影像则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此外,还有少数患者在肺炎后期阶段,还会发展为间质性肺炎,甚至还会出现肺纤维化。

2.1.2 哮喘 对于MP感染的患者来说,其会导致哮喘患者发生频发性的发作,并且还会使得患者发生哮喘首次发作等情况。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在哮喘的自然病史中,病原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致患者发病的机制可能是病原体能够调理变应原的致敏作用和肺脏的相关生理功能等。目前,经过有关的研究表明,在患者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后,其会使得患者的免疫球蛋白E快速增加,并且还会诱导H2型T细胞的免疫反应,然后导致患者发生炎症反应。此外,MP感染还会导致患者发生哮喘等。对患者使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能够缓解患者诱导发生哮喘。

在临床上,由于哮喘的发病也十分复杂,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以及过敏原接触等。然而环境因素则主要有呼吸道感染和吸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导致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喘息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相关的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患者发生喘息反复发作仅次于病毒。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引起患者出现无症状的哮喘发作,在人体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之后,其将作为一种新的特异性抗原而导致患者发生免疫功能紊乱,进而造成患者成出现免疫损伤。肺炎支原体导致患者发生哮喘的可能机制为:对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造成直接性的损伤,然而其本身对机体的刺激产生特异性IgE和引发各种炎性细胞聚集,并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以及生长因子;导致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衡,患者在出现反复感染肺炎支原体之后,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等,进而导致患者发生哮喘。

2.2 肺外并发症

在儿科临床中,小儿肺炎感染患者中,其中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一种主要原因为MP感染。另外,患者在发生MP感染之后,还会导致患者发生一些肺外症状,同时涉及到的系统器官也非常多。然而比较常见的系统器官则主要为神经系统和肌肉关节系统以及皮肤等常见的器官。这些可能因MP感染而直接侵犯等导致。自身免疫机制而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一般在女性人群中较为常见,近年来,MP感染而导致的肺外损伤出现增加的趋势[13]。与MP感染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能够累及到患者的小脑和大脑以及脑血管等,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和周围神经炎。此外,患者发生MP感染之后,可能会使得患者发生IgA肾病等症状。也有少数的患者还会发生机械性肾衰竭等症状。此外,MP感染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心包炎和心肌炎,严重时还会出现心功能衰竭。目前患者所发生的血液系统性疾病则主要为溶血性贫血。但是也会有少数患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但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则为患者发生MP感染合并皮疹,同时患者还会发生一些形态多样的症状。同时还会还会出现水疱和荨麻疹以及红斑等症状。然而这些症状一般发生在患者的发热期间和肺炎期间,同时这种会持续1~2周的时间。但是患者发生的最为严重的症状则为Stevens-Johnson综合征[14]。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临床上,目前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诊断标准:根据临床采用X线片等拍摄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查以及细菌培养分离的结果等来进行综合诊断。但是,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快速且标准的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方法,并且还存在每个实验室诊断和检查方法不一的情况。在诊断支原体的方法中,其金标准则为培养法和PCR。采用培养法则比较昂贵,进而使得其在实验室中难以进行开展。目前,在临床上对患者采用PCR进行检查和诊断,其具有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以及快速、简便等特点,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有时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比如抗体滴度分析,进而证实患者是否为现时感染。

目前,在临床上,常常采用PCR法和血清学法或者培养法联合对患者进行诊断。经过临床研究发现,采用抗MP抗体进行检测,其要比病原分离更为实用。因此,在对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时,血清学检测则是一种非常好的检查和诊断方法。然而目前最为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则主要有免疫荧光试验和冷凝集试验以及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但是,在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则主要是采用间接血凝集试验来对抗MP-IgM进行测定。抗体滴度≥1∶64则表明患者为急性或者近期感染,但是其的敏感性比较低,并且还与其他抗体之间存在交叉反应,很容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15]。在早期诊断方法中,血清学诊断方法难以单独进行。以上这些检测方法都存在难度大、耗时长以及特异性不高等情况。所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都在寻找快速、简单且特异性高和容易实施的诊断方法,比如对PCR进行改良和完善等。在对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胸片检查时,患者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变粗和实变。史大伟等[16]对39例儿科支原体肺炎患儿做连续跟踪拍摄X线片,结果发现支气管和血管周围间隙受侵犯49.0%,腔隙实变38.0%,网状阴影8.0%和结节状或大片状阴影5.0%。

4 治疗

目前都认为肺炎支原体为自限性疾病,对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之后,其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的病程,同时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或减轻,并且能够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药物为:中药、抗生素类、免疫制剂等[17]。目前,在对MP感染患者的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则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以及喹诺酮类。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药物为一种四环素类、一种大环内酯类或者一种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联合使用[18]。但是四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对儿童患者的副作用比较大,因此,一般不使用[19]。目前,在临床上,对儿童MPP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药物[20]。并且治疗的疗程并不固定,一般在10~14 d,也有人认为,患者在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只有累及到多个系统器官时,患者才需要住院治疗[21]。目前,对儿童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但是这些只是使用在急性期的治疗。对患者长期的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哮喘气道反应,有利于控制患者的哮喘症状。同时还减少了患者对皮质激素的依赖。

总之,对患者使用阿奇霉进行治疗。其在治疗支原体感染中具有十分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支原体感染患者发生呼吸道炎症等。MP感染合并喘息的患者,要注意气道炎症和高反应的情况,对患者及早的使用阿奇霉素等抗炎药物,能够有效的控制气道反应,减少哮喘的发病情况。采用阿奇霉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感染后气道炎症的抗炎效果非常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在MP感染机体之后,支气管分泌物中的补体成分C1和C2以及C3、C4都呈现为1.6~942倍的升高,但是,此时的组织并没有出现病理改变,抗体的水平表现正常。在两周之后,当补体水平出现下降时,抗体的水平就会出现上升,说明MP感染初期,补体就发挥了非特异性保护作用。

在MP发病机制中,其和免疫功能紊乱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并且病情的发展还会导致患者发生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因此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免疫治疗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经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对MP感染患者采用传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对于局灶性的脑病患者来说,在确诊患者为MP感染之后,对患者采用大剂量的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并且很快得到康复。并且,细胞免疫与MP肺炎感染患者发生肺损伤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一些严重性的患者来说,采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则具有十分好的治疗效果。

5 预防

在流行爆发期间,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为:要对肺炎支原体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大力宣传和教育[22]。此外,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流血期间,相关部门要对疾病疫情进行密切关注,同时建立相关疾病疫情报告制度,要对社区和基层医院的医生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培训,避免落后地区发生疫情爆发和蔓延情况[23]。在发生疫情期间,要对疫区和与患者接触过的人群进行预防性的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4]。此外,在预防支原体疾病方面,也研制出了相关的疫苗,比如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优博23”或其与从植物中提取生产的食物产品的混合物在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功效已被肯定[25]。免疫治疗和疫苗的创新可能将广泛地用于婴幼儿和儿童,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26]。目前,MP发生感染的主要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同时对于MP感染来说,其还存在一定的暴发和流行几率。在早期,对其使用灭活菌疫苗或者减毒疫苗之后,发生有一部分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但其预防发病的保护力非常小,然而由于受到MP感染之后,产生免疫蓄积的原因,导致免疫预防不能阻止或者减少疾病的发生,再次感染之后的病情与没有使用疫苗者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来说,MP感染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经过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肺外并发症和MP发病过程中,免疫机制则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对于肺外并发症患者发病的机制则需要不懈地努力和解决,并且免疫学方法仍是值得进行重视的一个环节。

上一篇:结肠造口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干预 下一篇:关于现代企业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