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基础》的教学效果

时间:2022-10-06 02:20:41

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基础》的教学效果

摘 要:《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学好这门课对机械类工种的技校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好《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是众多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提高 机械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机械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机电、数控等专业重要的一门综合性基础课,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四部分内容,它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好这门课程,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而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又参差不齐,所以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任课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人认为提高《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除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充分做好上课前准备

有些教师认为上课前的准备也就是备课,实际上是不全面的,上课前课堂准备包括课前准备,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教师自身的修养、学生思想工作教学方面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1]

1.教师自身修养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很难想象对学生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的教师能为教育工作尽心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着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师要博学多才。教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文化知识,知识广博和多才多艺的教师易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积极影响。再次,教师要有端庄、自然的行为举止。在讲台上,仪表要干净,穿着要得体,教态要自然,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教师语言要明白、清晰、简练,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富有节奏感,快慢得当。

2.提前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准备: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将身心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中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学生除了被内容吸引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技校毕业生的优势,并唤起学生本身肩负重任的使命感,使学生产生较为有效的原动力,因此解决学生思想问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3.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低效”是目前部分技工院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课前缺乏充分准备教学方案的教师,在课堂上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重点不突出,或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或对学生的提问不能正确解答等等。因此,教师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2]

3.1分析教材教法,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能清楚地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三个问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要明确学生学习的内容,指导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活动,明确学生学习任务要达到的水平。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有所提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3.2分析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学生是个最容易被忽略的元素,教师往往对任课班级的学生对所学课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组织纪律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制订的教学策略针对性不够强,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教师就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包括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机械基础的基础知识,预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预设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地讲解与练习,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地选用教学手段与方法,突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让那些基础差,学习慢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促使他们跟上学习的节奏。学情分析到位,教学策略合理,上课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实时做好课堂管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这样,不仅能使教师自己迅速摆脱窘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得到学生的敬佩。反之则犹如掉进了泥潭。不要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

1.尊重学生,冷静处理: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是高度考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耐心的。因此,遇到任何问题都应冷静处理。有一天下午的第一节课,临近下课的时候,有一位学生姗姗来迟,当他在门口喊“报到”时,所有同学的目光都望着他。有的同学说:“老师,他是去玩到现在才来的。”我刚想发火,但看到那无辜的眼神,我忍住了。我叫他先回座位坐好。课后,我了解到,原来这位学生的奶奶病了,他和妈妈把她送去医院,所以来晚了。我真庆幸,幸亏当时冷静处理,没有冤枉了一位孝顺的孩子,没有伤及其自尊。

2.特殊学生,特殊处理:有些不听话的学生,有时候会故意在课堂上制造麻烦。这类学生不怕你斥责他,就怕你不生气,冷静地研究他。有一节课,上到一半,突然一位调皮大王故意跑到教师后面的椅子上坐着。这时,我走过去,和蔼地说:“看来,这里的视野比较好,老师也要坐在这里上课。”于是我也搬来一张凳子,和他并排坐着上课。同学们全部都把脸转到后面来。结果,他不好意思地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从此以后上课的时候他再也不跑到后面去坐了。我想,如果当时我大声训斥或者惩罚他,或许会让他产生逆反情绪,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3]

3.正确评价,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在认真的学习状态中,教师要随时把握他们闪光之处,给予适时的评价,在内容上要注重过程,而不是单一的结果,即使答不对,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应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在形式上,不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单方评价,还可以放手让学生互评引起共鸣或争论。往往学生更注重同伴对自己的认可,师生还可以在作业和试卷中进行情感交流,作业中出现新的思路,教师可写上“你的解法真棒”,作业上出现新的解法,可给予加分鼓励,作业完成质量好的,可给予“作业工整、认真、再接再励”等积极而有效的评价。这种交流,使学生学习信心十足,情绪饱满,心情欢快地接受各种知识,即使遇到较难问题,也能不断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评价不知不觉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当孩子有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这时他们学的最好。所以抓好这些契机也便抓住了孩子。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点,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当小老师,不时的给他们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个小礼物,课间穿插游戏缓和气氛等,这样课堂效果会比较好。从而营造持久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天堂。[4]

三、时刻关注课后情况

课下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有力的补充,因此关注课下情况也是提高教学的好方式。

1.注意课堂教学后的实时反馈:依据课堂教学后的实时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满足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技校学生包括初中起点的和高中起点的,初中起点的学生和高中起点的学生从现有的知识机构体系上是有差别的,初中起点的各个班级之间也是有差异的,倘若上课一味的讲解可以说是失败的一节课,在课堂上除要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映情况,根据学生听课情况来调整上课语速、上课进度,同时课后要与学生多沟通得到实时反馈,并通过反馈来调整下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2.按时批改作业,及时进行讲解:课堂作业是学生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课堂作业的当堂完成,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结果,可以很快地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是一咱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课后作业是技工院校学生的主要作业,学生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的进行批改并在下一节课讲新课之前及时讲解,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上节课内容同时为本节课内容做一个好的铺垫。

3.做好课后反思工作:课后反思就是我们平常写的课后教学小结,即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通过自己教的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认真进行反思,把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教学中的失误、教训,以及学生在课上出现的疑难、错误,独到的见解,教师从中受到的启示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改进的想法等等,一一记录下来。以此作为知识及时补救的依据,今后教学改革的借鉴,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结束语:

以上对提高《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一些措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常言道“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课程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美]Diane Heacox.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陈海魁.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1

上一篇: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浙江省绍兴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