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南宋摩崖石刻《皇宋中兴圣德颂》的原址整拓本鉴画纪余

时间:2022-10-06 12:56:38

南宋乾道七年(1171)《皇宋中兴圣德颂》摩崖石刻位于重庆奉节长江三峡南岸陡壁间,碑高3.6米,宽6.7米,撰、书者系南宋宗室、爱国诗人陆游之友赵公硕等。苏体正书49行,行26、27字不等,总计949字,每字字径10~13厘米,摩崖石刻总面积29.52米,与泰山之巅《纪泰山铭》摩崖石刻体量不相上下,号称存世最大的摩崖石刻。

由于该摩崖石刻地处长江三峡最险峻的瞿塘峡惊涛骇浪一壁,舟辞白帝,轻楫已过,无从迫近,高不可及,椎拓不易,拓本不见流传,故自南宋以降金石学著作均乏著录记载。诚如清人刘德铨撰《夔州府志・金石志》所云:“此刻今尚在峡门石壁上,字如斗大,端楷庄重,远望可读,盖颂宋高宗禅位于孝宗也。壁陡逼江,水急风高,人不能及,舟不能泊,不便模拓,以故久存。”

抵今所知该庠崖石刻最早拓本,系清同治末年(1862~1874)四川学政张之洞幕僚、金石学家缪荃孙(1844~1919)出蜀时,以重赏雇勇夫冒死悬壁拓得一份,此前、此后再无古近拓本收藏记录在案,即便南宋诗人陆游乾道七年在夔州通判任上,碍于该摩崖体量巨大,山高水险,拓制操作困难,也惟有望壁兴叹,徒唤无奈,其《老学庵笔记》卷二遂有惟龙触壁的传闻。

基于此摩崖石刻传世乃至现拓本资料一概付阙,因而已见出版并堪称历代石刻拓本资料大全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图录、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著录包括该摩崖石刻所在地区所有石刻拓本资料的《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图录第一册重庆卷等权威石刻拓本资料图集,就此摩崖石刻拓本也因可望而不可及,遂悉数空缺,无从刊行;故宫、上博、上图等全国重点度藏善本碑版的主要文物、图博机构,就此摩崖石刻,纵然晚近拓本也不见片纸弃藏。

本世纪初,因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在即,有鉴于此库崖石刻将位于高峡平湖水线之下,而其史料、书法(晚清金石学家叶昌炽(1848~1917)《语石》认为本《中兴颂》摩崖石刻书法艺术不在“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之下、观赏和文物价值极高,为保护这一被誉为“活着的史料”不致为水湮没,国家有关部门于2001年10月兴工,将此摩崖石刻整体分八段切割,易地黏结安置在即将落成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三峡重要历史文物和镇馆之宝永久保护陈列;同时在夔门三峡工程蓄水线以上的原址下游按原大予以翻模复制。

而这里介绍的这一摩崖石刻拓本,就是在当初该摩崖石刻被分段搬迂施工前夕,为留取这一即将被切割剥离的珍贵文物资料而紧急椎拓的极其有限的档案备份。尽管它系现拓资料,但基于该庠崖石刻此前拓本从无著录,况这一拓本属于该摩崖石刻在被大卸八块迁离原址工程开始以前的原石上椎拓,完全保留了所有的历史风貌和原始信息,堪称原汁原味,拷贝绝未走样的“未断本”。

所以,即使不久的将来,自原址剥离即将作为国家重要保护文物,重新拼接复原陈列于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原刻,今后被允许有限拓制,其拓本与本文介绍的在原址原(整)石上拓制的高保真度拓片所具备的文物原始价值相比较,料亦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前者不论是地点,还是完好程度都已“去三峡原址整体性”,既脱离了原址,又化整为零。尽管也许正在进行之中的现代高科技文物修复工程,其工艺手段足以重新整合、粘接处理而复原完壁,割裂泐痕被修补得天衣无缝。但就拓本文物价值而言,这毕竟已是次原址整石原拓 等的“复合本”,更遑论原址下游按原样翻刻而以假乱真的摩崖“复刻本”。由此可见本文介绍的原址整石“原拓本”无可替代、弥足珍贵的绝版文物宝藏价值。

上一篇:堪与“青藤”比肩之赵l夫 下一篇:李可染书画行情一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