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06 12:03:23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依据企业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总结和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特色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计量与计价 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 过程导向

一、《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这门课程现有的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只需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教材相关的内容给学生上课,不需考虑是否与培养要求相一致,从而不能够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

(一)深入企业调研,进行岗位工作分析,确定课程改革目标

造价员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岗位,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拓展岗位。我们通过企业及市场调研,搜集造价员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等信息,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讨论相关部门造价员主要的工作岗位技能,确定了造价员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工程算量和工程计价。因此我们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课程标准,确定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二)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改革课程内容

为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应该是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以技能的培养为核心。该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对典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情境,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依据组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同时,采用真实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系统地运用多门专业基础知识,分部分项的学习,课程最后要完成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以土建和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为核心内容的实训。通过完成课程实训,使学生缩短课堂教学和毕业生职业生涯之间的距离,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用期,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尽快适应未来职业,真正实现上岗即顶岗。整个教学改革设计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训练过程,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原则,从而更好的体现高职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原则。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一)设计学习领域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以两个紧密联系的工作任务―――工程算量与工程计价为核心,组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我们通过分析课程的培养能力要求――使用消耗量定额计算施工图的工程量,利用工程量计价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以及工程量清单报价文件,来选取教学内容,从而循序渐进、逐步完善,构成了能够体现时效性、政策性、区域性和先进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教学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程造价工作的过程设计教学单元,以计价工作过程作为主线设置课程模块,把相关的知识点溶人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以项目进展引导知识扩展,按定额模式下的计量与计价―工程量清单模式下的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集中实训层层展开。课程教学的核心不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二)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

我们本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成5个学习情境,12项工作任务(详见表2),根据工作任务安排相应的教学单元,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形成融合在一起。

(三)结合《工程造价软件应用》课程加强课程综合实训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实践性、政策性均很强的课程,课程培养要求中的编制施工图预算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我们增加了工程造价软件的学习(包括图形算量、钢筋算量、安装算量以及计价软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大大缩减了学生进行工程算量及计价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有更多的时间来熟悉图纸,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及市场信息,从而更加熟练的掌握工程量清单的计价规范及计价方法。从而在有限的实践时间里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质量及效果,达到了培养学生编制施工图预算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

同时我们更加注重课程实践内容前后的衔接性。在实际教学中,选取一套实际工程案例图纸,在前期课程《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建筑与装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实训中就采用这套图纸作为案例,进行训练。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实训中同样也采用这样图纸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有效地将专业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系统,从而减少这门课程实践时由于知识缺乏衔接、潜在地给课程实践带来的难度。这样一来,学生在设计中能非常熟练的完成实训内容中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计算、定额换算及套价的技能训练。

四、总结

通过课程的改革,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在2012年参加了第五届“广联达杯”全国高等院校算量大赛高职组的比赛,获得了新人组三等奖。今年,我们也在积极准备参加第六届算量大赛,争取更好的成绩。同时,许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和就业上岗后,工作上手快、动手能力强,能熟练地运用广联达等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各种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计量与计价的编制,以及从事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员及预算员的工作,深受企业的好评,教学改革已取得较大的成效。

总之,为了避免出现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该课程的改革以造价员的工作过程为切入点,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拉近了学生学习与工作的距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琳.《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0.

[2]林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0,(9):197.

[3]祝亚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增刊:48.

[4]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6):38-41.

[6]蒋晓燕.建筑工程计价与计价[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7]黄伟典.建筑工程计价与计价[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12.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指导方法 下一篇:网络玄幻武侠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