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改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24 08:25:22

高校教改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高校教改过程中,学生评价活动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学生评教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可以让教师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并不断持续的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改;评教;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78-02

一、引言

教学的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效果,灵活运动教学效果评价能加强教学管理。其中教学成果评价又是整个教学活动评价的重点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学生评教对于促进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保证教育质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评教模式概述

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学生评教是最活跃、最具实践性的形式,其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各国的学者的普遍承认。高校学生请教模式包括了奖惩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复合性评价等模式。

1.奖惩性评价:一般是根据教育上级主管部门制定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在期末或者年终的时候,按照既定的规则,对教师统一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分数区分老师优劣等级,做出奖惩决定。这种评价方面往往是面向过去、自上而下的,只是强调学校的当前目标,对教师水平的评价也不够全面,不利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

2.发展性评价:它与奖惩性评价的区别在于能全面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对教师评价具有双向性,一方面评价教师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促进教师全面发展。该评价方式不但能督促教师管理,还能从中发现教师管理等各方面的缺点并加以纠正,进而促进其全面提高。可见,该评价方式对教育改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但是发展性教师评价也有缺点:一方面,发展性评价以教师的发展为主体价值取向,导致了教育的目的和手段的颠倒,教师发展未必会带到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如果学生发展的目标偏离,教育的结果也是无效的;另一方面,发展性评价中教师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使得老师奖惩有失客观公正,无法真正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

3.复合性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既根据教师的教学、管理质量进行评价和奖励。在此期间一定要注意好教师的职业规划,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同时对他们的情况给予总结分析。总之要积极引导和激励他们的才能,培育他们成为一直优秀的教育工作队伍。在教师评价中,复合性评价有助于用外在奖惩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能够用内在因素促进教师发展,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同步实施。另外,在复合性教师评价中,注重教师评价的区分性和终结性,也有助于对教学的反馈功能和激励功能。

三、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设计指标评价体系时,必须要遵循的准则和依据是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贯彻各项设计原则,有利于端正参与人员的态度,利于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有利于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也有利于加强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序性。①目标一致性原则:指的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可操作化,是可见的,逐层分解的,其所有指标总和应该正好等于评价目标,即不能大于,也不能小于评价目标。大于评价目标说明有重复多余,如果小于评价目标说明有遗漏。②方向性原则:评价目标是根据教育目标的某一方面特点的规定,是教育目标的分解的具体化,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使得被评对象能够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法规,也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③整体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有一个完整的结构,这个结构应该是层次分明,主次得当,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通过评价目标的整体性作为衡量标准来筛选评价指标,并认真确定它所处的层次和位置,考虑每一指标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目标由抽象转为具体,分解次数越多,评价指标就越多,受的干扰就越大,这要求设计者要对指标体系从整体上进行审视。④可测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体系中最基层的指标必须是可测量,具体,可见,明确,可操作,可把握的,可以用数量化统计参数或者统计语言表达的。⑤同层次指标相互独立原则:同一层次指标不能互为因果,应该要各自代表一个独立方面,互不重叠,互不包含,互不交叉,否则会直接影响评价的客观准确公正和合理性。⑥可比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应该反映出被评对象的共同属性,反映出被评对象属性的共性,只有在一致的前提下,并且规定相应的尺度,才能进行客观的对比,评判。

2.指标体系设计特征分析。评价主要应用于诊断性目的和用于人事,其重点是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测评。用于人事目的的评价,其评价内容与职务提升和收入程度挂钩,并成教师岗位竞争的重要内容。评价教师是否胜但教学内容,并且是否有意愿进行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成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在设计中要突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态度的指标,加大权重。

指标体系包含以下特征:①形成性与总结性的统一: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时,既要重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因为学生的兴趣喜好,学习习惯等会影响教学成果的好坏,所以教学效果不能完全反应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指标评价体系中,要注意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②发展性:学生评教体系在注重未来的发展功能,要充分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的特征和期待的理想效果,指明教师教学的努力方向,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③开放性:指标体系应该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胆改革,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各展所长。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只能是开放和动态的,具体标准应留有一定的余地。评价量表设计开放性栏目,一种由教师自己提出申请,另一种由评价者制定,对教师的教学实力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四、学生请教指标体系构建

学生评教以重点以理论指导为主,引导学生成长期间要尊重他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人格。同时构建全面的、可行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促进老师的教学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质量。

本文以某校的学生评教体系为参考,通过与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交流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并通过参阅大量国内外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资料,建立了新的指标体系。如下所示:

1.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即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水平的总体评价。

2.对教师教学特征的评价。教学是否热情,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是否作出精心准备,对课程讲解是否清楚,是否有效合理安排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时间,是否能让学生保持兴趣,是否能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是否讨论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否指定有价值的参考书,是否及时反馋嘴考试和作业内容,评价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否恰当等。

3.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是否学到有价值的东西,是否提高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是否学会了学习该学科的方法,是否对学生整体智力提高有帮助。

五、结论

本文是在前人关于教师教学评价,评价方法和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生评教为基础,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资料查找,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发展性学生教学评价理论和体系指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使得学生评教体系能够有效的促进整个教学体系的良性发展,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晓端.美国大学学生评价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学,2002,(20:29-31.

[2]李丹青,钱存阳,等.学校中的“生评教”制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10):68-72.

[3]许广鑫.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问题的调查与研究[D].硕士论文,2005:23-32.

[4]魏红.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68-72.

[5]陈国海.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4):30-31.

作者简介:温斌(1976-)男,山东青岛人,硕士,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教师。

上一篇:澳大利亚TAFE 学院校企合作的经验及启示 下一篇:浅论在Adobe Photoshop中进行人物图片修正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