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5 10:59:07

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激励理论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本文首先对激励理论的涵义进行总结,接着重点探讨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激励理论 高等学校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日渐走向多元化、复杂化,这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组织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体现出平等性,重点放在人性教育、情感因素的发挥上,贴合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因此逐渐发展为高校管理者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通过采取合理的激励方式,高校管理者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怀抱着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在此,本文将主要探讨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 激励理论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激励,即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使得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的状态,并积极行动起来,从而实现主体所期望的目标。”①首先,从理论上明晰激励理论的产生、含义及主要内容,对于高校教育管理者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具有重大的意义。20世纪以来,西方组织管理学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激励理论,按其所研究的激励侧面和行为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这些理论划分为三大类:内容型、过程型和行为改造型。②

内容型激励理论。这是激励产生的起点,它主要研究人们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并分析人们的这些内在需求又是如何推动其行为发展的。具体来说该理论又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1)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创始人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并且,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去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2)成就激励论。该理论创始人麦克利兰认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还有三种基本需求:权力需求、社交需求和成就需求。当然,不同的人对这三种需求的需求重点也是不同的。(3)双因素理论。该理论创始人赫茨伯格认为,影响一个人的生产和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包括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前者包括工作本身、公认、提升、成就、个人成长与发展;后者包括薪水、安全、工作条件、工作保障、公司的政策等。前者能导致满意感并进而激发积极性,后者却只能防止产生不满意感。

过程型激励理论。此种理论重点研究人们产生动机后,直到采取具体的行动前,哪些激励因素会影响其心理活动过程。具体来说该理论又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理论:(1)期望理论。该理论创始人弗罗姆认为,当人们有某种需求,并且觉得这种行为有达到目标的可能时,其采取该行为的积极性才能高。即,激励力=效价期望值渲校だχ傅氖侵苯油贫鎏宀扇∧骋恍卸亩だ健PЪ壑父鎏宥阅骋唤峁运欠裼凶愎患壑档墓懒浚簿褪桥卸献约旱呐Χ杂谄涓鎏逍枰穆闶欠裼幸庖濉F谕凳歉鎏宥圆扇∧骋恍形赡艿贾履男┙峁目赡苄缘脑ぜ啤#?)公平理论。该理论创始人亚当斯认为,当个体完成工作要求并获得相应的酬劳之后,他既在意自己获得酬劳的绝对多少,更在意自己获得酬劳的相对多少。于是,他就会和其他人进行比较,弄清楚自己获得的报酬到底是否公平合理,而这一比较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其今后生产工作的积极能动性。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此种理论侧重于研究如何改造和修正人们的行为,从而使其积极行为得到加强,消极行为得到修正。具体来说又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理论:(1)强化理论。该理论创始人斯金纳认为,强化应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类型。正强化指的是对个体行为进行肯定、提供奖励,从而使这些行为得到巩固;负强化则指的是对个体行为进行否定、进行惩罚,从而使这些行为在今后得到修正直到消失。(2)海德的归因论。人们利用该理论来理解、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态度,进而影响随之而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

2 激励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高校学生具备较高的学历、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整体素质较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与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有明显不同,需求层次较高,行为动机也具有自身的特点。研究表明,在当代高校学生的需求结构中,处于前四位的依次是求知需求、自尊自立需求、友情需求和成就需求。③此外,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强,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也很强。面对高校学生需求的特殊性,要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遵循一般的激励规律,又要考虑其特殊性,采用适当有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励理论在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最大功效。结合上文关于三大类激励理论的总结,本文认为,将激励理论运用于高校教育管理中,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目标激励目标源于需求,需求产生动机,动机可形成内驱力,对人的行为具有方向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目标对人的吸引力越大,其导致的动机越强,目标越高远,其才能发挥得越充分。④具体来说,目标激励就是要针对各个学生的自我条件和需求,再结合学校的培养目的,为各个学生设置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激励目标,尽量使各个学生在为目标实现而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信心,强化其主体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过,此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三方面:(1)设置目标时,必须要结合各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需求,特别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其需求肯定也不尽相同,并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目标设置的过程中去,从而避免设置的目标最后都弄得整齐划一,没有针对性。(2)设置的目标要非常具体和明确,要具有可实现性。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循序渐进地设置目标,引导其学会如何设置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从而分阶段、一步步地来完成,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激励。(3)设置的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以及具有相当潜力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勇于挑战自己,设置较高较难的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情感激励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情况是否符合主观要求进行评判之后产生的态度。情感激励指的是采取某种方式,影响到个体的内心情感,并激发其内在的精神和力量。⑤与物质激励相比,情感激励的作用持续得更为长久。在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学生的沟通中,情感上的沟通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管理者正确的情感激励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和巨大的激励,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好。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实施情感激励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管理者要尽力使学生的合理情感要求得到满足。当合理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学生们的主动积极精神也就会随之产生了。(2)管理者对各个学生的期望应该符合实际,不可设置得过高或过低。管理者首先必须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据此对各个学生设置符合实际的希望,并经常关注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从而不断地适时调整期望要求。(3)管理者要引导学生学会升华自身情感,将情感从个人层面逐渐升华到对集体、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关注层面,使学生们的理想更崇高、视野更广阔、情感也更健全。

注释

①芮明杰.管理学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②李春方.激励理论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

③王海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方式研究[J].商业经济,2008(5).

④王勇.论激励原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

⑤谢平.激励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迁移策略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