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时间:2022-10-05 10:52:39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教师应培养他们从小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是一种内部的动力。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发自学生内部的好奇心、求知欲、远大的抱负上。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好途径,莫过于身临其境,动手去做,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发现和探索周围事物及自然界的奥秘,生动活泼地学到科学知识。他们将发现,现实世界可能比幻想的世界更加激动人心、趣味无穷。

一、情境的创设

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能力才能得以发挥。我们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心中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与教师的待人处事的原则及对科学的态度有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进入到情境中去,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科技活动课中,笔者正是以这样的身份走进课堂,把学生带入充满神奇科技色彩的情境当中,与学生共同进行自然科学的探索。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他们对许多东西都感到好奇,都想把它弄清楚。如“鸡蛋跳舞”的实验,了解密度方面的知识;“小小降落伞”的游戏,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啊?了解下雨前的预兆;天为何要下雨啊?了解雨的形成;我是从哪儿来的呀?了解人的生理特点等等。这时维护其好奇心显得很重要,教师要耐心地对待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二、时机的把握

在学生对一定事物发生兴趣后,就开始让他们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科技教育。如果说,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主要靠语言交流来开拓学生智力的话,那么,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种植等科技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种非言语交流则是影响和培养他们积极的非智力因素的最好形式。开展这些科技活动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开展科技活动,首先必须使学生形成和发展科技兴趣。在科技活动中,学生被某种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所吸引的不随意注意的时机比比皆是,只是我们要抓住活动时机,帮助学生在无意识学习中学到知识。例如,当笔者带着学生参观龙望滩污水处理厂时趁机提出问题:“政府为什么在这儿建这个厂?它的作用是什么?它由哪些设备组成,都有些什么功能?”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于是,回来后,他们开始去污管科调查了解,去网上查阅资料,兴趣很浓,一星期后交上了他们认为满意的答案。综上所述,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后有了放松的地方,达到了愉快学习的目的。

三、灵感的诱发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灵感。灵感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而科技活动课正是通过进行“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等一系列活动,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我们要通过科技活动课引导学生有参与意识,从小接触一些科普知识,对科学产生感性认识,产生兴趣。留住灵感,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做出想要做的作品,给教师看,给同学交流,展示自我,这可以说是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一次科技活动课中,笔者刚组织学生做完静电观察的实验,五年级二班的陈静宇同学举手发言了,她说:“每天起床后地上总会留下一些头发,用手去拾,头发太细很不容易拾起来,用普通拖把拖呢,干拖把拖一圈,头发丝绕在布条上了,一拖地就留下一路的发丝,湿的拖把又对木地板有特别大的损害,妈妈每天就为收拾地上的头发而烦恼,今天我通过学习,知道怎么去帮妈妈解决烦恼了!”两个星期后,她带来了一件作品“新型吸发器”,很具创新点,在笔者的指导下作为创新作品选送参评,获得2010年重庆市创新大赛二等奖,万州区第三届区长奖。

四、巧妙的指点

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发现,笔者首先持肯定态度,然后再和他们一起探讨是怎么回事。例如,笔者安排他们收集气象谚语,他们收集了许多,有关云的,有关雨的,有关雾的,有关植物的……后来一周的任务就是验证这些谚语的可信度,两天后有位学生跑来告诉笔者,他昨天早上仔细观察了南瓜藤,顶端朝下,预示天气转晴,可还是下着小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笔者和他一起翻阅了相关资料,下雨与哪些气候条件有关,下雨又是怎么回事,他写了一篇小论文,记下了他的感受。对于学生的小发现、小创造,笔者会积极鼓励,并定期展示他们的成果,对于他们所遇到的疑难,笔者会适时给予指点,给他们以信心,战胜困难,不断去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就小学生科技兴趣而言,只要我们对学生永远充满信心,并和他们一起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观察未来,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就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挥。笔者将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才华,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时代竞争的科技人才,让今天的“小发明”带来明天的“大发展”,为科技创造新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全面发展,取决于指导者。看到亲手指导的一个又一个学生在创新大赛中、在模型大赛中、在机器人大赛中获奖,我心飞扬。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