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痛苦的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05 09:45:20

产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与心理痛苦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负性情绪与心理痛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济宁市任城第一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回我院复查的5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筛查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痛苦温度计心理痛苦温度计(DT)对产妇进行调查,筛查出产后抑郁症患者与非产后抑郁症患者,比较两者产后抑郁和心理痛苦情况,分析抑郁c心理痛苦的相关性。结果 500例产妇中有6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411例为非后抑郁症患者,产后抑郁症检出率为13.8%,产后抑制症产妇DT与SDS评分明显高于非产后抑郁症产妇(P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负性情绪;心理痛苦;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2(a)-013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negative emot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the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Methods Five hundred lying-in women from October 2015 to April 2016 deliveried in the First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of Rencheng District of Ji′ning (“our hospital”for short) and reviewed in our hospital 42 d postpartum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 lying-in women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without postpartum depression were screened out by EPDS,SDS and DT,and the difference of de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ere compared;the 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pain was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69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500 lying-in women,411 lying-in women without postpartum depression,the detection rat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was 13.8%,the scores of DT and SDS in the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postpartum depression (P

[Key words]Postpartum depression;Negative emotion;Psychological distress;Correlation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一种常见心理疾病,具有潜在的致残性,甚至可危及生命。未经治疗的PPD影响很大,除患者本身的精神痛苦和功能损害外,常会对婴儿的发育和成长带来不良影响[1],一般于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逐渐加重,其发病率为5%~25%[2]。产后抑郁症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自责自罪、自杀观念等心理症状,这些症状使患者体验到更多的负性情绪和心理痛苦[3]。心理痛苦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情绪体验,包括心理的(认知、行为、情感)、社会的和(或)精神本质上的体验,心理痛苦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甚至会危及生命[2]。因此,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痛苦,医务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鉴于此,本研究就产后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对心理痛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理痛苦的治疗与干预提供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济宁市任城第一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42 d回我院妇女保健门诊复查的500例产妇。纳入标准:①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智力水平低下的产妇。其中,年龄23~36岁,平均(28.38±4.26)岁;文化程度:小学116例(23.2%),初中163例(32.6%),高中(中专)139例(27.8%),大专以上82例(16.4%);初产妇389例(77.8%),经产妇111例(22.2%);自然分娩308例(61.6%),剖宫产192例(38.4%)。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调查表 主要包括年龄、新生儿性别、分娩胎次、分娩方式、婚姻状况、抑郁症病史、孕期及产时情况等。

1.2.1.2爱丁堡产后抑郁筛查量表(Edinburg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4] 该量表为应用最广泛的产后抑郁症筛查自评量表量表,包括心境、乐趣、焦虑、恐惧、失眠、自责、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0~3分),总分0~30分[5]。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本研究采用EPDS分界值为≥10分作为诊断产后抑郁症的标准[6]。

1.2.1.3心理痛苦温度计(distress thermometer,DT)[7] 心理痛苦温度计指导患者在最符合他/她近1周所经历的平均痛苦水平的数字上做出标记,包括0~10分11个尺度:0分为无痛苦,1~3分为轻度痛苦,4~6分为中度痛苦,7~9分为重度痛苦,10分为极度痛苦。心理痛苦温度计还包括一项问题列表(problem list,PL),该问题列表涵盖了患者患病后遇到的各种问题,被分成了5个目录: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感问题、身体问题、灵性/宗教担忧。本调查中涉及了除灵性/宗教担忧外的其余4个问题。每个问题中涉及多个小问题,采用计分法描述问题的严重程度,0分代表无此情况,1分代表很少有,2分代表有r有,3分代表经常有,4分代表几乎总有。

1.2.1.4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 该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含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2、3、4四级评分法。抑郁总分70分者是重度抑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测评前,对量表进行一致性检验,评估者间的一致性检验采用加权Kappa检验,量表内容一致性采用Cronbach α检验。经检测,评估者间一致性方面,Kappa值为0.629~0.641;量表内容的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889~0.911,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量表测评由经过量表培训的两名产科主治医师实施,量表数据取两名主治医师的所测的平均值。

1.2.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前,告知被试者本研究的目的,为鼓励被试者参与的积极性,对被试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研究人员告知其问卷填写的方法及主要事项。在知情同意原则下,要求被试者以无记名方式认真填写问卷,不允许有漏答条目或作规律答题。对问卷条目难以理解理解而无法作答者,可由研究人员给予阐释后自行作答。本次共发放问卷500份,皆为有效问卷。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抑郁与心理痛苦的相关性,以P

2 结果

2.1产后抑郁症的检出率

依据EPDS分界值为≥10分作为诊断产后抑郁症的标准,500例产妇中,69例产妇患产后抑郁症,检出率为13.8%,非产后抑郁症产妇431例,占86.2%。

2.2产后抑郁症产妇与非产后抑郁症产妇抑郁程度评分结果比较

产后抑郁症产妇SDS评分为(62.38±6.35)分,非产后抑郁症产妇SDS评分为(43.17±4.6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3,P

2.3产后抑郁症产妇与非产后抑郁症产妇心理痛苦情况比较

产后抑郁症产妇DT总分、PL总分及其各条目评分均明显高于非产后抑郁症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抑郁与心理痛苦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评分中实际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身体问题评分及DT总分、PL总分均与SDS评分成显著正相关(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13.8%,与有关学者[9]报道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相一致,提示产妇产后抑郁症高发,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产后抑郁症发生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医务工作者应在孕早、中、晚及产后等各时期,从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预防,从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10]。抑郁是一种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主观的痛苦感是其核心成分[11]。严重的心理痛苦可使患者产生社会孤立感,导致精神危机[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抑郁症产妇SDS评分明显高于非产后抑郁症产妇,提示产后抑郁症产妇处于中等抑郁程度,较非产后抑郁症产妇有较严重的抑郁情绪。笔者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如性格、心理健康水平等)[13-14],也有家庭、社会、环境因素[15]。因此,应针对影响患者抑郁障碍的有关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产后抑郁症产妇DT总分和PL总分分别为(2.55±0.24)、(11.87±2.88)分,均处于中等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非产后抑郁症产妇。提示产后抑郁症产妇心理痛苦较重,表现为严重的交往问题、家庭问题、情感问题、身体问题等。因此,医护工作者应重视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痛苦问题,根据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T和PL总分及其各问题维度得分均与SDS评分成显著正相关(P

[参考文献]

[1]崔莉莉,王冬娜,毛佩贤,等.产后抑郁症的评估与治疗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5,34(2):169-172.

[2]谭红彤,刘丹,陈敏枝,等.产后6周妇女产后抑郁症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12-2813.

[3]王阳,王纯,关承斌,等.抑郁症患者自尊、主观幸福感及其症状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 20(5):641-643.

[4]Lee D T,Yip SK,Chiu HFK.Detecting postnatal depression in Chinese women[J].Br J Psychiatry,1998,172(5):433-437.

[5]方英.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44-4145.

[6]仇剑蓥,王祖承,罗来敏,等.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的临床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4):219-221.

[7]张叶宁,张海伟,宋丽莉,等.心理痛苦温度计在中国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24(12):897-902.

[8]汪向东,王西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7.

[9]杨怀洁.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 24(1):72-75.

[10]梁宏峰,张浩,马秀岩.综合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作用之初步探讨[J].国医学创新,2011,8(9):190-191.

[11]郭全芳,张云红.抑郁症患者情感体验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965-968.

[12]戴菲,史海涛,师阿盟,等.心理痛苦温度计在消化道肿瘤及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2):5287-5291.

[13]王爱华,刘丽,王蕊.产后抑郁症的心理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5):546-547.

[14]张巍,安力彬,刘媛.产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27-229.

[15]林海程,谭文艳,许明智,等.不同籍贯孕产妇生育观念及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3,16(2B):539-542.

[16]宋瑞荣,林瑞玲,宋玉萍,等.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441-1442.

[17]王晶,赵黎萍,周争轶,等.心理支持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10):69-72.

[18]方金枝,李淑芬,曾德志.认知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518-1520.

[19]周红霞.心理支持联合穴位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27(9):139-141.

(收稿日期:2016-11-09 本文编辑:任 念)

上一篇:赵聆:用正能量点亮生活 下一篇:自出版平台的社会化内容筛选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