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时间:2022-10-05 09:37:51

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很少有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很少有学生说得清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了哪些知识;很少有学生在多年后还记得信息技术老师的风采。这些现象,有趣又值得思考,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哪里去了?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构思哪里去了?那么,在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们该给学生什么?

一、用活教材,贴近学生,生成兴趣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每一个教师构思课堂教学的蓝本。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一成不变的复制,照着教参按部就班。教师,不是教书匠,因为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各具特点的鲜活个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客观趋势和实在可能性的分析,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作精细的预测、精心的准备。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都担任着不止一个班,有些甚至担任了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每个班从细微处看,又各有特点。教师与不同班级的组合,会有不同的“化学变化”。所以,每一节课,应该被看作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学习经历,而不只是机械的翻版。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时,注意教材内容的层次性,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地使用和切换,把所教的知识与学生储备的知识相呼应起来,渐入佳境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探究。

把教材还给学生,亦能营造出精彩的课堂氛围。在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教材上,Flash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相对于Word 、Excel 而言,这部分内容因为从没有接触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进行简单的导入后,索性让他们自己照着书摸索“小球滚动”的动画。由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详尽,学生依葫芦画瓢,自是不难。在尝到成功的喜悦时,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制作动画的关键在哪里?从第一帧到第三十帧,小球有什么样的变化?由此看来,动画的原理是什么?……一条一条,由学生发现,教师归纳,效果自然比教师讲、学生做,来得生动有趣。特别是让学生尝到了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材不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更是学生“无言的老师”,既然教材的本意就是学生的指导用书,何不在合适的时候,就把它还给学生?

教材的魅力,一则在于,学生不经过教师的指导,单凭教材可以掌握知识和操作要点;二则在于,教材有时只是提出了想法,并没有实际的指导。如果,教师能发掘教材中这样隐性的题材,能在课堂上创设与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就是活用了教材。在Flash教学中的“豹子奔跑”,只是作为导入部分的一个小例子,并没有讲如何在Flash中实现。在学生初步接触过Flash软件后,我在看图软件打开的八张豹奔跑时不同姿态的图片,连续翻动,出现短暂的动画效果后,提问“这样不停地点下一张,我也能让豹奔跑起来,可是太累人了,根据你们的经验,能不能让他自己跑起来?”于是,学生分头行动起来,自己实践、分头讨论、对比揣摩,一时课堂活跃,在短时能实现动画的学生,自然沾沾自喜,对同学的求助不吝赐教;而暂时没有想到如何实现的学生,也会着急地主动询问做法,一起体会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需要稍加点拨,并引入“逐帧动画”的概念。此后,“逐帧动画”和“豹子奔跑”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活用教材的实质,是根植于对自己学生的了解。在教学中,分层次的设计不同的目标,让做完“必做题”的学生,学有余力地去攻克“自由创作题”是一种对学生潜在的肯定和鼓励。

教材的内容,从某一个时间段而言,是相对稳定的。但如果教师每年都一成不变地对待,而不是针对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精心设计,对教师这个职业而言,也是失去了意义。再美丽的风景,天天看,也总有生厌的时候。写得再好的教案,年年讲,只会有职业的倦怠。所以,教师,不妨扔掉自己的旧教案,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新的学情出发,重新构思。在“Word编辑与修饰”一节时,教师通常会拿出一篇修饰过的文章和一篇没有修饰过的文章相对比,然后得出肯定回答后,照着第一篇去修饰。也许语言的组织、学生的反映会稍有不同,不过,无非就是这样的模式。类似的方法,用的老师多了,学生的免疫力就强了,自然激发的兴趣也就差了。有没有想过换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这45分钟的时间里,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积极、学得更高兴呢?!我们不妨让学生准备好一份自己写的美文,老师把Word的修饰方法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象看菜单一样,自主选择修饰的方式,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文章。教师要求评价学生修饰,不仅从技术的含量,更要从审美的设计来着手。从整体引导学生的创作方向。然后,教师展示有特色学生作业,让学生自己讲解构思心得和作品的技术含量,并请同学点评。对一些学生不常用的修饰方式,教师稍加讲解,潜移默化地把知识点揉合在学生的自由创作中。这样使课堂产生创造性学习的氛围,把“改老师的文章”的潜在指令变成“美化自己的文章”的主观创作,从而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自然,课堂氛围的打造也水到渠成。

“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教材亦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能适合自己学生、能打动自己学生、能引起自己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才是灵动的课堂。

二、锤炼语言,欣赏学生,营造氛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无小事,锤炼自己的语言,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才可能有积极默契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真挚的。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信息技术老师,一周只有一节课,在这一节课中,如果还把感情藏在心里,那么让学生何时来了解教师?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潜在的上进心和荣誉感,甚至是一种虚荣心,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关注和满足。而这种关注和满足一定要以真挚作为前提。当学生做得正确或者有一定长进时,一定要及时的当众表扬和鼓励,给他前进的动力并拉近与他心的距离。学生在用Flash画图时,对于一些表现出色的学生,不防点评一句“真不错,画画你可比老师强!”“这个创意不错,老师不一定想得出来!”“这个动画不错,请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恰如其分的表扬,是使学生继续保持对学习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在真诚的肯定中享受快乐,收获自信。对一些做得乏善可陈的作业,更要努力寻找肯定的切入点,并真诚的提出建议,“是不是颜色的搭配再考虑一下?”“图层的使用有没有问题?”把指导性的建议融入在点评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和活跃的思维,善于挖掘学生的特点并给予点评,与学生寻找情感上的呼应和不露声色的引导。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幽默的。在演示一些知识点的关键之前,不妨来一句魔术师刘谦的名言:“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一时间,既活跃了气氛,又提醒学生注意操作的变化,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曾有学生带着其他学科的作业来上信息技术课,我略带惊叹地“表扬”了他:“这位同学真是非常地认真,其他同学只是认真在听我讲,而他却是认真地在记下我讲的内容,真让我有主课老师的成就感!”同学们闻之会心一笑,而他也就不好意思地收起了作业。这岂不是比一句强势的话更有效?一位学生在Flash的自由创作中,想表现一幅花盆中蜡梅朵朵开放的动画,可是却把原本应该和花盆放在同一图层的枝干,放在了蜡梅的图层,于是乎忙得满头大汗也未见花开,见状,我一声长叹:“这枝干不和花盆放在一个图层,它哪里来的营养开花呢?”闻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教师的语言,是无形的绳索,能拉近师生间距离,一旦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还能远吗?

课堂教学中,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很重要。多用启发式的语言,多引导学生探索,是教师在构建有效教学的重点,也是打造课堂氛围的关键。

一位教师上的一节课,不仅仅只是一节课,实际上表现的是教师的全部。从教师的课堂构思、行体语言、接人待物,可以折射出他(她)的知识储备、阅读视野、教学智慧、精神风貌、人格魅力……,所以,走进课堂,我们就要时刻准备,准备教材,让它和我们的教学相得益彰;准备语言,让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准备思维,让它和学生的步伐一同前进。

参考文献:

[1]《名师营造课堂气氛的经典细节》李秀华、高帆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0页,第34页。

[2]《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闫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6,67页。

[3]《今天怎样“管”学生》李茂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3,85页。

[4]《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八单元:动画制作。

上一篇:中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下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