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05 08:30:04

技师学院德育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技师学院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技术型人才的重任,其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储备和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德育背景和道德品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技师学院德育教学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技工学校 德育 思想道德 素质 技术型人才

一、前言

技师学院或技工学校等教育机构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和特殊使命,技工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毕业后,职校毕业生基本上都要走向社会企业,迈向各种工作岗位和职务,其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企业对技师类人才的迫切需求,职校的教育越来越偏重于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基础培养等方面,而理论课程和文化课则逐步减少,甚至有的院校已经取消部分理论文化课程。同时,技师院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力度明显不够高,因此其学生的道德品质日益下降。德育教育的薄弱,使这些步入社会和企业的技能型人才无法很快适应周围环境,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和才能的施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不仅要加强技师学院的择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更好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会提供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型人才。

二、当前技师学院德育教育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大部分技师学院的德育教育并不十分理想,当前技工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还无法完全适应和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概括而言,技工学校的学生还较多地存在着问题和不足,诸如:技工学校的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缺失,交往人员复杂,有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没有较强的服从意识和集体利益观念;整体上的文化素养较低,时事政治不闻不问,而人文地理却又知之甚少等;集体观念较差,不关心班集体和学校的利益;缺少爱心,不懂感恩,不尊敬师长,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造成上述技工学校德育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社会不良风气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技师学院是面向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院校,因此其学生要长期与社会接触,而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学院当地的家庭。这种特殊的生源特征,造成了学生们很容易受到家庭、社会影响的弊端。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社会上的唯利是图、贪图享受、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影响,甚至有的家长就教育自己的孩子与同学交往时不能吃亏和让步,而且鼓励其子女要向金钱看齐,影响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二,社会、学校过分追求技术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大部分技工学校的课程结构以实习课为主,大约占50%的比例,而专业理论课大约占30%的比例,其余20%则为文化基础课程,这20%里面就包含所谓的德育课程。上述数据表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比例非常至少,只是象征性的开一点关于就业方面的指导课。这种重视技术忽视德育的观念和做法,成为影响和制约技工学校德育教学的第二大因素。其三,以往应试教育遗留下对技工类学员德育教育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学生德育状况是随时变化和发展的,而非处于一个静止状态,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一般而言,进入技校的学生多为中考“末流”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因为成绩差而不被教师和同学所重视,甚至受到一定的歧视,因此慢慢养成了一系列的“坏习惯”和问题,比如不关心集体,抵触或顶撞老师及管理人员等。中学阶段就忽视了对这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这些学生自身的德育状况本身就不太乐观,社会对技校生的偏见打击了他们的心灵,造成一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现象。

三、提高技师学院德育教育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校育人环境,为推动德育教育提供基本条件。

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良好的氛围则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实施,这就是借助了环境氛围暗示教育作用。首先,要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校训,营造良好的育人气氛,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各方面都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比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团刊、校刊、标语口号、名人画像、校训、校园标志性景点等,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共振。其次,要抓好仪式教育,创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教育氛围。

第二,根据技工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单一的概念化的空洞理论教学,以及老传统、老经验等教育方法,都无法满足当前德育教育的需求和要求。有的院校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力度和效果也远远不够。因此,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现状,必须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第三,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的中职生基本上生活在多元世界中,其信息渠道广泛,能够多维多视角地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也普遍较强。技师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引导,提高学生对自己性格再塑的自觉性和对自己情感的控制能力。同时,要结合实际,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分清形势、明辨是非。

四、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新时期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十分紧迫,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工作者们只有多方面学习和借鉴各种类型教育的德育方法,结合技工教育实际,认真研究和探索适合新形势下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才能逐步形成有技工学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

参考文献

[1]骆闽。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管理观察。2014年20期。

[2]徐景学。论职业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上一篇:高校英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职教视野下的高职类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