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4:26:33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没有坚定真确的政治方向,就不会有积极向上的指导思想。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这几年来我一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内外形势,结合形势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把这种思想付诸实际行动到生产过程中去,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和企业保持一致。同时,也把这种思想带入工作和学习中,不断追求自身进步。有人说: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得先做人,此话有理。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事业要想得到成功,必须先要学会怎样做人!特别是干我们这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的,看事要用心、做事要专心、学习要虚心。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和出错。所有首先工作态度要端正,要有良好地职业素养,对工作要认真负责,服从领导安排,虚心听取别人的指点和建议,要团结同事、礼貌待人,服务热情。

二、 端正工作态度,起好带头作用

自从进入公司参加工作开始,我就从事所有了所有的机电事务,包括所有基建时期的安全和质量的监督巡查。我深知机电管理工作在建设期间的重要性,特别是含有大部分隐形的电器基础设施与工程,要随时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决不能草草了事,否则后患无穷且再无法根除,这就摆机我们作机电管理的面前是一种考验和责任。作为我是一位机电班班长和一名电工技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我义不容辞。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不仅要求自己班组成员在监督巡查时,要认真仔细,做到一丝不苟,而且自己还深知打铁还须自身硬的道理。我对我自己做出了这样一些严格要求:一要在遇到脏累苦险的工作时抢在工人前头干,而且要比工人干的多、下得力;二要在遇到技术性难题是挺身而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攻克技术难关;我始终坚持以尽我最大努力做好每件事,以公司利益为重。包括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有时是抢时间争分夺秒地处理了大大小小的电气设备故障有几十起,为公司赢取了宝贵的生产时间,为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公司创造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强有力的保障。三是我要求自己能勇于承担责任;我认为既然自己是一名技师,那么在业务水平等诸多方面就要比一般工人要强一些。在公司分配任务时,在一般工人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任务时,自己要主动踊跃承担,更不能与工人推诿扯皮,要做出师者风范,勇挑重担。平时我不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在实践中,我也是按这些要求去做的。所以我的这些表现也深深受到了公司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发挥了我作为一名技师应有的作用,树立了一名技师应有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长到老,学不了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天不学,就被落后。特别是电气自动化这一块,没有谁能百分百的什么都精通完了,它是不断地在开发在更新,就和电脑软件一样,天天在更新,时时在发展。说不定你昨天还认识它,过两天它就变了样了,就有更先进的东东装进去了。所以我平时只要有时间就多看看专业书籍。一年来,我搜集了大量的新的专业书籍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掌握新知。例如《电气设计制图》、《电子技术》、《现代变频技术》、《直流在工业中的应用》等等,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如:plc编程控制原理,abb变频器设置和控制原理、sipmos大功率双向可控硅的控制原理等等使我的确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技术水平,也使我对更高层次的理论及技术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发展技艺互传,实现社会服务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与其他职工进行技术探讨与交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大家共享,并从别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识,实现共同进步。另外,我经常在利用业余时间里会被邀请到其他单位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涉及范围远至几千公里外,其中有重庆、青海、孝感、恩施,宜昌范围内更多,五县三市到处都去过。这与我平时业余钻研高压变电技术和二次控制技术分不开的,我充分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钻研新业务,才使得我的技能水平达到了熟练精湛、运用自如地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我现在能够掌握一系列35kv及以下的各种高低压变配电工程的设计与安装技术,而且能够独立承担。从我手中亲自一手负责完成的大大小小的变配电工程已数不胜数了。例如:1、我先前的工作单位在宜昌市很有名气的弘洋集团里,她那里的子公司里,从容量为50kva到1500kva的大多数高低压变配电工程,都是我亲自一手负责操办的。2、近几年里,我兼职在宜昌一家电力设备配套厂和两家变压器厂做技术支持与安装,我亲手安装的箱式变电站已达一百多台,各种高低压开关柜,各种工矿机电控制柜一百多台。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1-0050-04

一、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界定

“双师型”教师是相对于普通教育教师而言,根据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这一概念最早由上海冶金专科学校王义澄先生于1990年提出,后来陆续在国家政策性文件中出现,从而将其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多年的研究表明,对“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可以从多维视角进行认定,例如,从获取证书视角的“双证”认定,从能力评价的“双能”认定,从职业素养要求的“双素质”认定,从获取职称的“双职称”认定等。在此基础上,“双师型”教师的行业技术技能和素养还应与所在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相匹配并得到本区域内行业企业的认可。

“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是专业课教师学习成长和再成长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具有阶段性、职业性和终身性。第一阶段是专业课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过程,第二阶段是“双师型”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两个阶段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引领和具体的指标界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既是教师职业领域的成长,也是行业企业职业领域的成长,“双师”赋予了双重职业属性。经济发展、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更新以及职业教育领域不断改革深化等因素,决定了“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目标是动态和发展的。因此,“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应该属于终身学习理念范畴。

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误区

当前,职教界的一些中职学校和教师对“双师型”教师及其专业成长存在认识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影响了学校内涵建设和内涵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唯“双证”论

唯“双证”论观点认为,只要专业课教师取得了教师资格证或教师职称证,再去考一个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就是“双师型”教师;许多学校以此来统计和宣传“双师型”教师的比率。其实,“双证”只是“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指标之一,并主要体现在表象上。加之当前职业技能资格证考试的局限和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证书等级与实际的技术技能水平不匹配;只看“双证”显然是“双师型”教师认定的误区,必须纠正。

(二)“双师型”教师认定的“低端”认识论

有观点认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不仅要看“双证”,还要看是否能胜任本职工作,专业课教师在具备“双证”的提前下,只要能够胜任德育和理论课教学,又会专业技能并带领学生实训,就是“双师型”教师。用这两方面来认定“双师型”教师并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但是,标准“低端化”了。因为能胜任和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会操作能带学生实训与技术技能是否与行业接轨并达到技师水平,两者的内涵标准是不相同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要求的“低端化”,严重制约了专业课教师的成长和提高,也进一步影响到学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

(三)“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满足”论

“自我满足”论观点认为,学校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组织并要求专业课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上公开课、撰写论文、进企业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这就是“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用这些措施来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是正确的,但仅凭这些措施和过程就认为是专业成长,就带有明显的模糊性,也是一种“自我满足”式的认识。这种误区缺乏较高目标的引领和成长水平的明确鉴定,容易使学校和教师在低水平阶段“自我满足”,从而制约高水平“双师型”教师的涌现,影响专业技术含量的积累和提高,进一步影响专业吸引力和中职学校办学吸引力。

三、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设计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总体原则应该与中职学校自身内涵建设要求和价值取向相匹配,与区域内行业企业技术技能和素养要求相对接。

1.在表象职业资格上要达到“双证”要求

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和教师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取得专业对应工种高级工或技师资格证。

2.在工作能力上要达到“双能”要求

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既传授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方法,达到本区域或校内优秀教师水平;专业技术技能和素养达到区域内行业企业骨干技师或师傅水平,进入企业顶岗能进行熟练的生产操作或经营管理。

3.在职业背景上要达到“双重”要求

连续从事教师职业并担任该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两年以上,累计从事对应企业生产操作或经营管理工作达两年以上。在企业工作期间要以现代学徒制理念向企业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拜师。

4.兼具教科研和技改能力

在学校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有论文公开发表,在企业参与过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并具有成功经验。

5.体现双重职业和技术技能的“双融合”要求

这里强调优秀教师和优秀技师在同一个人身上,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双向融合;能够把复杂的技术技能和行业素养以学生易懂、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根据行业和工作过程要求,整合理论知识、整合教学资源、进行课程设计,使学生乐于学习和训练。

(二)“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顶层目标

作为中职学校仅有以上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是不够的,已经成为“双师型”的教师还要继续学习和锻炼,实现更高标准的专业成长,专业的吸引力和中职学校的吸引力都在于此。按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中职学校办学的使命和根本任务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企业现实的用人需求,以技术技能服务和支撑行业产业的发展;二是通过教育手段使自然人与职业结合,培养现代职业人,满足青年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前者,在社会和行业企业眼中,学校举办的专业应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广泛的技术积累,专业就是行业的技术技能中心,中职学校就是区域内主要行业的技术技能中心。后者,在学生和家长眼中,中职学校就应该是区域内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正是这两个中心内涵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因此,要制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顶层目标,就要将着眼点提升到中职学校办学的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高校上来。

1.具有“双高”职称

既有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又有专业对应工种高级技师或高级工程师资格。

2.在教师工作能力方面

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传授学生知识与方法结合,树立学生自信与启迪智慧结合,达到本区域内名师或特级教师水平。

3.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

要掌握区域内行业尖端技术技能,能带领团队开展企业生产技术革新或经营管理改革,解决或协作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

4.在科研能力方面

能够主持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编写教材、课程开发等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

5.推进现代学徒制从校园进企业再回归校园方面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取得相当成就时,要在企业挂职或开展技术革新项目中,以现代学徒制理念当师傅带年轻教师和实习生;回到学校,又要在课堂和实训室带徒弟;以“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推进现代学徒制从学校出发,在企业开花结果,回归校园生根发芽。

以上五个方面目标,是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顶层定位,不苛求每一位“双师型”教师都要实现目标,而是要所有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和成长。“双师型”教师以顶层目标为引领的专业成长过程,将会给学校、社会和教师本人带来不断的惊喜。

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来源

(一)内生动力

1.教师自我激发内生力

专业课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善于自我激发专业成长的内生力。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体现自己人生价值而产生强烈的专业成长欲望。第二,要学会激发自己潜在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许多正面积极或负面消极的潜在感觉,自己要在生活、工作和感知外界信息中,学会激发自身的荣誉感、成功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等正面积极的感觉,唤醒自己专业成长的渴望。第三,要学会自我激励,教师自我激励包含自我鞭策、自我约束、自我欣赏、自我鼓励等内涵,教师自我激发产生的内生力是专业成长的主要动力。

2.学校培育教师内生力

中职学校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注重培育“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力。第一,制定和描绘学校和教师共同的发展愿景,将教师个人幸福点、发展点和成功点与学校发展愿景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教师为共同的期望和抱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第二,倡导学习研究职业教育理论,从源头上了解和明确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技能规格要求,让专业教师对照自身差异,为了学生成才和发展,激发教师专业成长愿望。第三,学校要关心关爱教师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增强对教师的情感投入,营造学校的大家庭氛围,激发教师努力工作,提高质量。第四,学校实施管理重心下移,给予每一个教师和管理者充分的信任,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设积极信任的情感氛围,让教师感知信任,产生主人翁感。第五,学校要搭建平台,加大宣传,奖勤罚懒,营造积极向上和自由竞争的良好氛围,让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实现专业成长。

(二)外驱动力

中职学校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搞好学校内涵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将“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纳入学校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制度保障等范畴; 构建“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施框架体系,营造空间压力,形成教师专业成长外驱力。

五、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选择

(一)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学习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凭借学习能力开展不懈的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第一,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分阶段实施。第二,注重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第三,要善于挤时间和利用时间,既要工作又要学习是很辛苦的,很多人都感到时间不足,其实工作中和工作之余有许多零星时间,要善于积零为整,保障学习时间。第四,要善于利用学习资源,日常教育教学、企业调研或生产经营、学习培训等都是学习资源,要善于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

(二)依托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

依托学校工作,目的是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第一,与优秀教师“结对子”,跟师学艺,相向融合学习。第二,多参加学校的各级教研活动,在交流中学习提高。第三,要善于写反思,坚持写课后反思和班主任工作周反思和月反思,不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第四,争取多上公开课和参加教学比赛,公开课是难得的成长机会。另外,还要多参加说课、赛课、教学设计比赛等,这是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快速提高的最佳学习锻炼途径。

(三)依托科研,在课题研究中成长

依托科研实践工作,目的是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第一,多参加别人主持的课题研究,获得学习锻炼的机会。第二,尝试主持校本课题或微课题研究,学习研究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多参加企业生产技术革新或工艺改造等项目研究,既提高科研能力又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第四,勇于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包含教科研课题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参与或承担这些课题研究,有助于快速实现自身专业成长。

(四)依托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成长

依托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目的是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第一,多去企业。专业课教师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要时刻关注对应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主动多跑企业,向经理厂长、工程师、企业师傅、一线工人等拜师,与他们做朋友,分享他们的技术操作和经营管理过程,把有用的经验为我所用,找出不足的地方供研究探讨。第二,主动参加行业协会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和收集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第三,学校应定期将“双师型”教师派到企业挂职顶岗。第四,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应派出技术团队深入行业企业真诚服务,为“双师型”教师打开学校与企业的双向通道。

参考文献:

[1]王义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1990-12-05.

[2]张扬群,吕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7):52-57.

[3]张铭红,牟海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0(8下):131.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视觉保健服务资源有限

“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80%的知识、信息是通过眼睛获得的,视觉生活质量对于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何伟介绍说,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眼科疾病中与视觉和视功能有关的问题日益增多,需要进行视功能诊疗的人群逐年扩大,如近视:我国近视人口总数占总人口的30%,每年新增近视患者超过3000万,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更是高达50%~60%,全国现有戴眼镜的人数约为8亿;老视:社会的发展使中老年人心理年龄趋于年轻化,老龄人群中约35%需要进行老视矫正;视觉疲劳:信息网络化、电视的普及将人们束缚在屏幕前,长时间用眼导致视功能失衡、双眼视力问题、干眼症等;低视力:在我国发病率为1%~2%,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儿童斜弱视:在我国发病率约为2%~4%。

可见,我国人民群众对视觉服务有很大需求,而现有的视觉保健服务资源却非常有限。以屈光方面的保健为例,在18~35岁屈光不正的人群中,只有25%得到眼镜、隐形眼镜或屈光手术的有效矫正。我国目前与视觉和视功能有关的眼病检查、诊疗与矫正,基本是由医院的眼科医生兼任视光师或眼镜店的从业人员完成的,而国内84.2%的眼镜店从业人员仅有高中或职校甚至初中学历,专门的眼视光专业人员不到三分之一,视光产品,特别是眼镜的质量更是不能令人满意,中国眼镜协会近年对框架眼镜的抽查发现,加工合格率为83%,验光合格率仅为34%。“总之,我国现有的视光从业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对视觉服务的需求。”何伟总结说。

三大原因

何伟认真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视光学发展起步较晚,视光教育开设院校少。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视光学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我国视光学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视光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开设,而且只有温州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等屈指可数的大中城市的高校设有眼视光专业,相关教育形式也比较繁多(有七年制、五年制、四年制、三年制等),从而导致视光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与发达国家远远超过眼科医师的眼视光师的人数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社会需求。

二是从事视光学工作收入低,社会地位低。何伟介绍说,在发达国家,视光师的收入颇丰,社会地位高。在美国的所有行业中,视光师的收入排名第四,社会地位排名第五,而目前我国从事视觉检查、视觉诊疗与矫正的人员,多集中在眼镜店,负责完成验光、配镜等工作。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导致原本就为数很少的视光专业人才不愿从事验光等工作。目前从事视力检查、验配的人员,大多也是学历层次较低或没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员。

三是关于视光专业的技术职称定位偏低。与欧美发达国家对眼视光师有严格的考核及明确的资格认证相比,目前我国对眼视光师并无明确的专业技术职称考核及认定,视光领域的技术职称只有各级验光员(技师)及眼镜定配工,且各级验光员(技师)和眼镜定配工的考核及资格认证,不只面向有视光专业背景的人,同时也面向社会上的其他人员,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现今从事视光相关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无视光专业教育背景的低学历者,从而使得我国目前在视光领域仅有的各级验光员(技师)和眼镜定配工的技术职称的含金量进一步下降。

推进视光学发展

结合我国视觉保健服务资源的现状,在分析原因后,何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是增设眼视光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视光学是眼科学的起点,也是眼科学的终点,眼科学加视光学才能组合成最好的眼睛全程医疗保健体系。在一些发达国家,眼科医师和眼视光师是两种不同的职业,眼视光师主要是用光学器具来矫正和改善视功能,并有药物处方权。在美国,现有眼视光师3.3万人,其人数远远超过眼科医师。何伟认为,为了促进我国视光学的快速发展,以满足我国广大需要进行视功能矫正和治疗的患者需求,增设眼视光师专业技术职称势在必行。

其次是规范眼视光师的考核标准及资格认证。在美国,获得眼科视光学相关学位的毕业生必须通过全美统一的“眼科视光学”执照考试,才能从事视光领域的诊疗工作。何伟建议,针对我国视光学的发展现状,增加眼视光师执业资格考试是提高眼视光师质量的重要保障,具有眼视光学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根据工作年限及业绩,考取不同级别的眼视光师职称(如:眼视光助理医师、眼视光医师、眼视光主任医师等),明确各级职称的岗位职责,并在制度上提高眼视光师的相关待遇,从而更广泛地吸纳眼视光专业的优秀人才从事眼视光师职业。

第三是加强对视光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必须立足我国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定视光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规范教育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光教育体系。”何伟说,“只有这样,才能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为教育重点,为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眼视光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何伟认为,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高校(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高校和民营高校)开设视光学专业。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产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胜利油田今天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离不开国家和党的支持,离不开各位领导人制定的发展策略和计划,更离不开奋斗在一线的基层队伍。因此,带好石油产业基层队伍的意义重大。本文简要分析油田基层队伍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石油产业;基层队伍

1 胜利油田基层队伍现状

1.1 技工素质和结构不合理,出现接替危机。目前油田作业服务后,在职职工8783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1516人,专业技术人员158人,高级技师158人,高级工以上占业务服务岗位26.5%个,技师及以上的仅占1.98%;工作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45岁以上581人,占所有工作人员和技师和高级技师比33.3%。高技能人才比重偏低,文化素质低,年龄老化,已出现故障的梯队建设问题 [1] 。

1.2 新生力量转化效率低。胜利油田为大型国企,每年很多石油专业毕业生来到前线,壮大了基层的力量。但新生力量刚走出校园,纯理论知识丰富,但动手操作能力差,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效率低。加之,投身于石油事业的信念不足外界环境的引诱,极易导致新生力量的流失。

1.3 培养模式滞后和培训不足。在训练模式上主要是使用一般的教育教学模式,与生产实践脱离。首先是教学观念陈旧,偏重于理论的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二是不适合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多,缺乏技能培训;三是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发挥不出学生的主体主动性;四是教育设施不适应,注重传统的设备投资,忽视技术基础建设。五是企业对员工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投资力度不够,造成培训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缺乏合格的教师,没有真正建立激励职工积极性的学习机制。从职工的角度来看,在使用没有真正适合;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从企业的角度,在报酬因为平等主义的影响,经济约束不够。

2 针对策略

2.1 把好选才关。油田毕业生从引进抓起,通过专业知识考试,面试和其他方面的综合调查的毕业生专业水平能力素质工作责任心等方面,提高毕业生的引进质量。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油田和用人单位抓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后,安排所有的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一线单位见习,期限为六个月至一年的实习实践和和理论。选好苗子,建立青年人才库,有针对性地重点支持跟踪培训。在选择过程中,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全面推进实施竞争性选择。一方面,随着竞争范围的扩大,竞争不仅仅局限于考试的竞争不仅限于岗位竞争。另一方面,竞争形式多样化,不断完善公开选拔竞争系统,综合考虑其“比较优势”,让优秀的人通过竞争进入关键岗位,获得高层次的教育。

2.2 加快人才的转化。新形势下的年轻技术人员思想特征的多元化,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与推广。适合油田实际的教育载体,开展“讲理想,比贡献”,说辉煌伟大的劳动者说优良传统等主题教育活动。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各部门领导真正走基层,激励大家的创新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完善机制,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从而促进人才的转化。

2.3 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油田应按照“因需设岗,精简高效,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的高级专家首席专家专家主任科主任等10师专业技术职务序列,开通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注重向技术密集任务重的基层骨干人员倾斜,适当提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提高优秀的基层技术人才的能力,使其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勘探实践后,把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表现有些的发展潜力大的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以让其发挥各自优势。实践是最好的训练,通过挂职锻炼,和导师交流等多样形式,从而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人才的业务水平。

2.4 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油田应高度重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各部门相关业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是油田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从毕业生参加工作开始,即实行转正定级工资,一年半后享受奖金,在生产一线岗位就业的石油专业毕业学生享受安置补贴政策;在职称评定发展党员工作中,注重向科研和生产一线的员工倾斜,向有发展潜力和希望的年轻人才倾斜,向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油田大力实施“拴心留人工程”,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切实关心普通和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思想交流把握其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一些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单调,应保障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和整洁的住宿环境,应完善培训和体育活动等措施,有效地激发人才的创新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热情和动力[2]。

3 总结

新形势下,应把好选材关,提高基层队伍的质量;应加快人才的转化,为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从“心”上留住人才,从而为石油产业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张仕江.胜利油田的人才强企之路[J].改革前沿,2011(08)

[2] 单祥国.抓好基层建设筑牢发展基石[J].领导视点,2007(06)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科自觉理念;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67-06

“学科自觉”理念是基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的扩展与延伸。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以及所具有的特色与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而“学科自觉”则是在“文化自觉”下的独立学科思维范式。有学者基于“学科自觉”的理念探讨了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学科自觉缺乏与唤起学科自觉的问题,认为教育理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自觉意识的缺乏表现为学科自觉意识的缺失。而职业教育学科自觉意识的唤起应是每一个职业教育人自觉意识的苏醒。高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一线的生力军,其自身专业的发展更应以学科自觉意识的唤起为重要前提,这既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自觉体现,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自觉尝试。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解读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经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也是一种目的,帮助教师在受尊敬、支持、积极的氛围中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过程而言,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作为目的而言,不断促进其专业能力素质的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由于“职业”这一特殊要素的导向,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与目的的统一性亦围绕“职业”这一核心要素,促进教师的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探究与充实理论知识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以理论素质为基础和前提的综合发展。美国学者舒尔曼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应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及学生特征的知识、教育环境知识以及教育目标价值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对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理论素质提升应围绕职业教育理论与专业理论两个维度展开,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教育理论 职业教育理论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高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学科实践的一线从业人员,实践教学与研究教学应齐头并进,既需要在教学中实践职业教育学理论,同时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反思与研究职业教育学理论,把自身的专业发展融入不断反思、研究、实践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探究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而不能仅仅偏重于教育学相关理论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还未成熟,我国的职业教育理论一是对国外职业教育理论、普通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的演绎,二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经验的归纳,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尚未完善。对于高职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素质的提升,应力求自觉探寻,充实自身职业教育理论素质。对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探究可从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空维度展开。过去是指历史脉络,要真正掌握任何一门学问,首先一定要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高职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素质的提升应首先基于对职业教育历史沿革的追溯,扎实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其次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职业教育现实状况加以研究。例如,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基础理论;职业教育的外在结构体现;职业教育的师资、办学与管理问题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此外,对于学科理论的探究还应着眼于未来,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布局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及对职业教育进行预测与规划。

专业理论 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在于其职业性。职业性可谓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职业性在高职教师身上的突出体现在于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与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这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其中,专业理论素质的积累是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的关键。这里的专业理论是指与高职教师从教专业对口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专业理论素质的提升,是拓展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石。高职教师专业理论素质的提升应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与职业对口。高职教师专业的对口性相应地要求其专业理论涵养的积累应围绕其对口专业的特色展开,并要深入相应专业理论体系内部,延展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二是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主要应在其服务于教育教学事业的过程中,因此,围绕相应的学校专业教学大纲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拓展深化,更具针对性与现实意义。三是与教师自身发展相结合。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外在的推力促成的,更多地应是内在的动力所导致的一种愿景与蓝图。教师专业理论素质的提升更要依靠这种内在的动力加以维持,使其持久发展,最终从根本上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锻炼教学与专业实践双重能力

理论素质的提升更多地是一种内隐的发展,而实践能力则是理论素质投射到现实之中的外显的展示。实践能力的提升既是理论素质积累的出发点与动力,又是理论素质积累的检验标准与归宿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目的就是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践能力,二是专业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础与核心。高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任务,是高职教师的工作重点。高职教师的本质属性仍为教师,因此,不断扎实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仍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目的。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与普通教育存在差异,因此,对高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也相应地有其特殊要求。首先是教学目标与普通教育不同,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面向社会市场,为社会培养与岗位要求相符合的从业人员,所以高职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具职业导向,应服从社会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其次是教学对象与普通教育存在差异。由于招生政策的限制以及我国初等、中等职业教育相对薄弱,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差异较大,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此外,教学环境也与普通教育存在差别,由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多元化,高职教师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而且会涉及其他多种教学形式,如参观教学、实验教学、实操教学等。因此,高职教师应具备熟练驾驭各种情境教学的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是指高职教师从教的对口专业所要求的实操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在于其特色鲜明的职业指向性,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专业对口人才。为了满足这一诉求,高职教师也应具备其对口专业的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而且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师专业理论素质优化的体现,也是“高职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特色所在。专业实践能力的特殊意义在于帮助高职教师完成从“教师”到“技师”的角色转换。对高职教师而言,由于所教的专业各异,相应地各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也各有其倾向与特色。但总体而言,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应涵括以下三个维度:首先,是对实践进程的把握能力。由于教学与实践过程相互交织,要求教师对整个实操过程的把握高度熟练与灵活,能自如地驾驭整个实操过程。其次,是对实践结果的评价能力。高职教师应对实操的结果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并具备对实操过程的评价能力,这样方能凸显实践操作的教学效果。再次,高职教师还应具备对实操意外的防范能力。由于某些专业实践操作危险性的存在,高职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操作预警意识,规范实践操作范围与技术动作,排除实操危险因素。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体现

学科自觉要求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建设要有自知之明,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自律、自省、自谋发展。同样,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须符合这一规律,自觉求发展。“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职业教育学自身发展的趋势,符合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及发展需要,突出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自觉转变。

(一)从培养到发展的转变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Fuller通过“教师关注问卷”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进行了分析,Fuller以教师关注事物的变化为基点,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他认为,一个专业教师的成长史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发展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是逐渐递进的。这一理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开辟了先河,也彰显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自觉发展这一理念。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符合高职教师自身需求,以内力为主推动专业发展。在过去的师资队伍自身建设中,一直强调对教师的“培训”、“培养”等外推动力,而忽视了教师自身动力。“学科自觉”体现于每个学科从业者及研究者的身上,即以自身发展为专业发展之基。从培养到发展的转变,一是强调以教师为本,教师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形式而存在,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其职业性的发展应从属于人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必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二是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行政干预,即学校与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应更加强调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服务的作用,从台前走向幕后,由引领性地位向督促性地位转变,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做好平台建设及保障服务。应坚持以内力为主,以外力为辅,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核心必须基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从学校到双渠道共建共享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附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探究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路径。校企合作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是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高职教师的教学任务在于为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线岗位培养人才。校企合作不仅可为高职学生搭建良好的成才渠道,同时也可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校企合作是社会力量参与高职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有机地结合了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培养“双师型”教师正是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应然之举,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追求。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其从学校走向企业,拓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可拓宽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可为“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开辟新的道路,使生产一线优秀员工有机会从企业到学校接受再教育,扎实专业理论基础,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为从“技师”向“双师”转变打下基础,从而改变以往“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单向渠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校企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共享人力资源。从教师、学校及企业三个维度而言,既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又互惠互利,可谓共谋发展之道。

(三)从重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应建立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基础之上,而不能单靠一条腿走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膨胀与更新加剧,社会各行各业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用新技术、新理论充实自身专业素质。

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应具有双重身份,即教育性和职业性。高职教师应将职业者与教育者两个角色加以融合,不断从社会生产生活中汲取新养分,扎实自身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双基础。这里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的双基础,不仅是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还包括专业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是高职教师实现从教师岗位向专业技术岗位的角色转换的基石。理论与实践两个轮子同时转起来,才能更好地由内而外,带动教师的自觉发展,也才能符合一切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的发展规律。理论与实践并重也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技术型实践成分的突出更多地要求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中融入社会因素,教师要率先与社会接轨,实现角色的自由转换,既能上讲台,又能走上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岗位,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教师+技师”的“双师型”高职教师。

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自觉思考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体现,是高职教师职业性、社会性及实践性的优化组合。自我国于1998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以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逐渐受到职业教育界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亦强调:“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近十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职业院校的努力下,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瓶颈

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普遍偏低,与国家要求的80%的比例相差较远,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为重点并发挥其中心作用势在必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哲学角度而言,即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问题。内部世界主要是指由教师自身的原因所产生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外部世界主要是指外部环境因素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从内部世界的角度而言,主要存在角色定位模糊、内部动机不强等问题。笔者通过对40名职业院校教师为期3个月的深入调查了解(此次调查的对象为2013年度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班的40名幼儿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教师,以参与式观察、访谈、问卷等形式深入了解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发现,许多教师对向“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存在理解上的模糊。在调查中,大多数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如表1所示。77.5%的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观点表述都只是片面化地把握了其表面特征。

调查还发现,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理解多倾向于外力助推下的教师培养或教师培训,注重外力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而内在动力不足。大多数教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多倾向于外部动机,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如表2所示。持1、2、4观点的教师占67.5%,在观点表述中,对学校、政府等外部要素的依赖性较强,个人意志与动机薄弱,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培训期间作风较为懒散,迟到、缺席等情况亦很常见,据平时考勤统计(考勤统计是按照求和平均的计算方式,将每天的迟到率、缺席率求和,再以天为单位除以培训总时间),迟到率为67.32%,缺席率为23.17%。

从外部世界的角度而言,“双师型”教师成长环境的缺乏也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障碍,外部体制与保障的不完善使得“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存在着“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自2004年以来,教育部办公厅通过颁布《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指南(试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做了进一步的部署与安排,也对“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予以进一步的解释,对专业知识理论、专业实践技能认证等做出了相应的要求。部分职业院校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进行了相关探索。然而,目前“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体系的构建尚未成熟,教育界对此也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应以“全”+“师”+“能”+“证”为标准;也有学者认为,应以职业素质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要求、职业技术能力要求、课程建设能力要求、科研技术能力要求等五个方面为“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体系构建得不够完善给“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外部阻力,致使教育部门、职业院校以及教师自身对“双师型”教师认识含混,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各方力量懈怠。

二是缺乏政策保障,这也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的障碍之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既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督促,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良性循环的可靠外部支撑。建立健全教师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主要面临两个难题:第一,缺乏财政保障。必要的财政支出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使得学校资金捉襟见肘,师资培养的资金难以得到确切保障。第二,缺乏政策保障。随着职业院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张及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教师的教学任务愈加繁重,相应地教师继续学习、继续发展的时间与机遇被压缩。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亦尚未完善,在教师所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培养的权利如何具体落实方面,缺乏相关政策的管理与监督。

(二)突破“瓶颈”的策略思考

学科自觉更多地是从学科自身发展建设出发思考学科自身的问题。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必须在教师对专业发展自觉的基础上思考自身发展与专业发展相契合的发展路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是结合高职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科发展的自觉思考。目前“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还存在诸多障碍,突破发展瓶颈乃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体现。

通过顶岗实习促进角色认识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从纵向的角度,在基于自觉发展的前提下,寻求教师个人的生涯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契合。教师个人内部要素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与稳定性。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应着力于内部建设,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顶岗实习为加强教师对自身专业实践的认识提供了契机,一定量的实习教师以及兼职教师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高职院校可聘任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任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促进教师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同样,顶岗实习也适用于企业,通过实习员工及兼职教师的顶岗实习,可为优秀技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契机。通过校企合作实施互换式顶岗实习,这样既能从实践中促进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认识,同时也可在角色认识的过程中激发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觉。

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激发教师自觉 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地方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体制,继续将高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纳入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聘系列,并积极推进新进高职教师须具备与专业相应工作经历的人事管理改革试点,促进高职教师对专业实践的自觉。各职业院校应重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形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要率先开展改革试点,鼓励和支持教师申请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支持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申报教学研究项目、教学改革成果,吸引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要在优秀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专业岗位定期实践制度。要在职业院校建立名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完善“老中青三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要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政策。教师自身则应把外部的监督管理体制转化为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从自我管理的向度出发,激发专业发展的自觉,努力使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构建多渠道、多向度的专业发展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强调各方力量的观念转换,这种观念转换的体现应以发展为核心,挖掘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自身动力,政府教育部门及各地方高职院校则应更多地由“台前引领”向“幕后服务”转化,注重专业发展平台的搭建。多渠道、多向度的专业发展平台主要是对来源与去向两个维度而言,强调多渠道、多向度就是要广开来源,广拓出口。多渠道强调的是输入的多渠道,包括资金、人力、物力等一切专业发展平台所需资源的输入;多向度强调的是输出的多路径,面向的不仅是教师这一个岗位需求,而是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通过多渠道、多向度的专业发展平台,沟通教育与职业,将社会资源融入教育之中,整合多方力量发展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一是能够使其他有专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由技师成为教师,二是能够使教师走上更广阔的职业平台的机会,由教师成为技师。多渠道、多向度的专业发展平台通过增强教师与社会其他职业的流通与转化,既可为高职师资队伍构建补充新鲜血液,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又可通过输入输出的轮换,带动人才流通,促进各行各业的整合与发展。

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保障 完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保障,首先应确立并完善“双师”资格认证体系。从政策的角度肯定并鼓励高职教师的“双师型”发展,同时也是对高职教师特殊社会地位的肯定和支持。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双师”资格认证体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之基。“双师”资格认证体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既要基于我国在高职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吸取共同要素,又要注重不断更新与完善,与时俱进。总体而论,“双师”资格评价标准应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教师的知识及技能要求;二是作为专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能要求;三是相互转换的能力要求,通过科研能力加以体现。具体而言,“双师”资格评价标准应结合各专业、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一定的经费保障是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费保障应靠政府教育财政的划拨,确立用于师资培养发展的份额,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固财政基础。与此同时,也应积极开拓其他经费来源,面向社会多渠道筹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不能单靠政府财政这一条腿走路,应以自觉的力量唤起多方力量共同促进高职教师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2]肖凤翔,唐锡海.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自觉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3(1).

[3]瞿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25-426.

[4]葛剑雄,周筱.历史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4.

[5](美)Lynda Fielstein,Patricia 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5.

[6]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3.

[7]刘海远,吴金龙.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73.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技师 工作站 建设

在预备技师人才的培养中,研究通过何种途径完成企业实践是预备技师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企业技师工作站创新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人才企业实践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物流技师工作站的概念与功能

1.企业物流技师工作站的概念

企业物流技师工作站是为培养物流技师而设立在物流企业,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工学结合、双导师制培养,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系统性企业实践创新平台。

2.企业物流技师工作站的主要功能

(1)通过物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物流行业、企业单位现有高技能人才作用,采取名师带徒、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物流预备技师人才。

(2)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创新基地,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创新等活动,吸引高技能人才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攻关、推动技术进步和解决关键性生产和管理难题。

(3)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与研讨活动,普及应用生产管理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选拔具有潜质的后备物流高技能人才。

(4)校企共同制订物流预备技师培养规划、物流岗位职业标准、人才培养和评价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研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适合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的工作过程导向教材。

二、企业物流技师工作站的设立条件

按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相关要求,企业具备下列条件可以申请设立技师工作站。

(1)本单位主要生产领域具有3名以上在生产实践中能起带头作用的物流技师或高级物流技师,并能安排3名以上学生进站实践。

(2)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良好,能为高技能人才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3)单位已建立技能等级与工资福利待遇、晋升挂钩机制,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普遍认可。

(4)物流生产设备设施先进,适合产业发展和专业培训的要求。

选为技师工作站的企业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企业经营规范;二是企业在快递、仓储、运输、国际物流行业特色鲜明;三是企业为世界五百强、行业龙头企业,业务发展扩张迅速;四是具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五是企业对培养物流预备技师人才热情高;六是企业需求岗位与物流预备技师培养目标吻合。

三、企业物流技师工作站的管理

笔者所在学校探索了一套企业技师工作站管理制度和《物流预备技师培养手册》等管理工具,其主要内容如下:

1.学校与技师工作站企业签订技师工作站建站协议,工作站企业、学生、学校签订三方培养协议制度

为规范技师工作站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学校与技师工作站企业签订技师工作站建站协议,学生到技师工作站之前要和学校、技师工作站企业签订物流预备技师三方培养协议。建站协议主要包括合作总则、合作形式、合作时间、双方责任与义务等内容。甲乙双方组成实习领导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教学与日常管理。乙方根据学生实习内容、项目和课题给予安排,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导师,以保证顺利完成技师培养任务。预备技师在站培养三方协议主要包括在站学习期限、工作时间、三方责任等内容。技师工作站企业责任强调工作环境、日常管理、为预备技师培养提供必要学习生活条件、岗位技能和技术攻关指导、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内容;学校的责任是强调做好在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企业共同做好预备技师在站培养计划,派出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为学生制定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学生的责任是强调遵守技师工作站规章制度,服从安排,按企业要求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2.技师工作站双导师指导制度

双导师指导制度是指物流预备技师班学生在站培养由企业导师、学校导师共同指导。

企业负责推荐本企业技师或高级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作为企业导师,也可安排具备物流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作为企业导师,采取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方式培养预备技师。企业导师负责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岗位技能训练、技术攻关等指导工作和日常工作指导。

学校负责在本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推荐导师。学校配备的导师要求工作经验丰富,能有效开展在企业预备技师培养的工作岗位指导和项目专题研究工作;负责学生的实习教学、项目课题研究、研究报告撰写等指导工作,并协助企业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

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定期研究交流预备技师培养情况、分析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每月在物流预备技师培养手册中审核学生月度报告,并签署意见。导师全程参与项目选题、项目研究、项目研究效果评估、项目实践报告评审与答辩工作。

3.技师工作站导师培训考核认定制度

企业技师工作站的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都必须通过学院对其资历、工作业绩、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考核,并经过物流预备技师指导教师专题培训后才能被学院正式予以认定。为提高物流预备技师在技师工作站的培养效率和质量,我们每年举办一次指导教师专题培训班,主要内容是技师工作站在物流预备技师培养上的作用、培养要求、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等专题。

4.技师工作站学生助学金制度

学生在技师工作站培养期间,是一种通过企业项目研究和顶岗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模式,仍然是学生身份,企业不能和学生签订劳动合同。但为了在技师工作站培养期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商定设立技师工作站学生助学金制度。在学生进入技师工作站实践开始,全部学生均享受企业助学金,助学金由基本生活补贴和工作奖金构成,奖金额度主要由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而定,平均每人助学金可达到2800元/月,由企业按月发放。助学金的设立调动了学生在企业技师工作站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环境中,增强了学生对所在企业的责任感。

5.技师工作站校企联系制度

在技师工作站实际工作中,校企间形成了教师、教研室、系部领导与企业指导教师、企业部门经理、企业高层领导的“3+3”层级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即每个技师工作站安排一名专门的学校导师负责与企业导师对接,教研室主任与企业部门经理对接,系主任与企业高层领导对接。“3+3”模式属于创新之举,通过该模式的管理,校企之间,各个层面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有效地解决了预备技师培养过程中所出现的学生生活、思想、学习、定岗、职业发展、待遇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问题。

6.技师工作站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在技师工作站培养期间,按企业员工日常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因个人原因离开技师工作站企业,或在培养过程中因个人表现被企业辞退,学校按照相关规定视为没有完成预备技师学习,不能正常毕业。学生在技师工作站培养期间除企业要求完成相关的岗位工作外,还必须按物流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手册规定完成相关的学习与研究任务。在技师工作站培养合格后,学生与技师工作站企业采取双向选择的模式,企业根据用人的要求遴选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企业。

7.在站培养检查与资料存档管理制度

在站培养教学检查是指导师按照计划编制物流预备技师在站教学工作页,要求学生按时上交月度实践报告,企业导师、指导教师按时填写指导意见。每月进行在站培养教学文件检查,检查在站培养教学工作页和预备技师培养手册填写完成情况。

资料存档管理制度是指在技师工作站建立资料档案库,这是加强技师工作站管理的重要措施。存档资料主要包括:预备技师工作站建站协议书、预备技师培养三方协议、企业项目实践大纲、企业项目实践培训计划、在站指导教师工作安排表、预备技师在站培养手册、导师工作会议记录、企业项目实践报告选题一览表、项目实践报告和评审答辩等资料。

四、企业物流技师工作站的成效评价

总结技师工作站培养模式产生的良好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表现,主要有七方面。

第一,技师工作站真正实现了学生岗位技能的有效提升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采用真实工作项目,边做边学、边研究边实践,通过技师工作站的有效管理,能使学员达到物流预备技师岗位技能要求。

第二,技师工作站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不但有利于学生提升岗位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做人,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第三,技师工作站的培养模式为学校扩展了教学资源。一年半的技师工作站培养周期超过学生学制的三分之一,既节省了教学场地,也减少了教学设备的投入,突破了目前教学资源较为紧张的瓶颈。

第四,技师工作站的培养模式也为学员家长提供了高附加值的教育投资路径。学生在企业技师工作站有较高的助学金,毕业后又可高薪就业,为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

第五,技师工作站是造就双师型教师的好平台。教学现场转移到了企业工作现场,教师能深入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模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从生产一线采集的工作项目、案例素材丰富了教学资料,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第六,技师工作站的建设带动了产、学、研工作。在企业培养物流预备技师还为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难题,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突破了企业的发展瓶颈,很多物流预备技师的项目研究课题成果被企业采用,产生良好的生产经营效益。例如,《机舱配载优化研究及应用》项目是学院老师在UPS技师工作站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时发现并提出的解决方案,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第七,技师工作站建设深化了校企合作。技师工作站是加深校企合作的平台,在技师工作站的整个运作过程当中,校企双方全方位互动,密切配合,实现了校企双赢的可喜成果。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一、理论学习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及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对于共性学习和个性学习,我科室人员都进行认真学习并作了学习记录。

二、业务目标

1、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认定,资格委托评审工作。在接到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关于转发〈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筑职改字〔XX年〕39号)后,我科室组织全市开评职称的事业单位,包括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于6月5日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对XX年的职称工作做出总结,对XX年年的职称工作做出安排。在会上将相关文件转发给各个单位。并要求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将相关材料报送到我们办公室。各个单位将申报职称的材料报送到我办后,我们再根据省人事厅《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通〔XX年〕38号)、省人事厅、省农业厅文件《关于印发〈省农业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人通〔XX〕88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人通〔XX〕85号),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XX年年高校、中专、中小学和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教人发〔XX年〕146号),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关于二七年度全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工作的安排意见》(卫发〔XX年〕128号),省广播电视局《关于XX年年度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广职字〔XX年〕193号),中共省委党校《关于XX年年度党校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党校通〔XX年〕20号)文件精神,对各个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逐项审查,对符合评审条件的个人就开出市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推荐到市人事局参加评审;共开出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428份。

委托省各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审高级职称19人,其中教育系列12人,农业系列1人,卫生系列3人,工程系列1人,经济系列1人,党校系列1人;委托市各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和市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审中级职称231人,其中:教育系列215,农业系列5人,工程系列7人,党校系列4人;委托市各系列初级评审委员会和市中学初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初级职称178人。我科室今年从8月就开始小学教师中级职称、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中学教师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对参加评审职称的所有人员材料进行逐个审查、并对晋升小学高级的教师进行听课打分。

2、根据市人事局《关于XX年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4号)、《关于XX年年度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18号)文件精神,我市共有99人报名参加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有256人报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3、撰写调研文章《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研究》、《建设新农村着力培育乡土人才》。

4、根据市人事局文件《XX年年度市乡土人才培养工作安排意见》(筑人通〔XX年〕28号)文件精神,我们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积极与各乡镇进行联系,委托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91名。我们专门下发了文件《关于举办XX年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通知》(清人劳通字〔XX年〕64号),在文件中规定培训时间为XX年年8月至XX年年9月。培训内容是晚番茄种植、肉鸡饲养管理、荷兰豆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嫁接技术、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开发、职业道德、《劳动法》等。该培训班已圆满结束,191名农村实用人才全部通过了考试,并取得省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5、根据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筑职改字〔XX〕224号)。今年我市第一次开评农民技术职称,为了开展好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一是成立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绿化局、市水利局、市科协、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组建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评委库成员均由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评委库里随机抽取评委,然后组建下文的。

8月8日上午,我局召开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会上对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由于今年是初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我局组织相关乡镇对所属农民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宣传的方式为到各村张贴《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并派出乡镇劳保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逐一宣传。通过宣传共有275人报送材料参加评审。通过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审,共用273人通过审核,并将这273人的评审材料委托给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

XX年年11月10日,我市召开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会。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条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为推荐2人到市参加高级技师(高级)的评审,其次共有271个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中初级评审。其中37人通过技师(中级)的评审;234人通过技术员或助理技师(初级)的评审。

6、共聘任高级、中级职称163人。其中卫生局聘任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教育局聘任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93人;林业局聘任高级职称1人;党校聘任中级职称1人;农业局聘任中级职称2人;计生局聘任中级职称1人;水利局聘任中级1人;站街镇政府聘

任中级职称1人;流长乡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新店镇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

7、审核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1109本。办理教育系统小学高级职称证书112本。补办教育系统初级资格证书3本。

8、会同市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聘请农业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的专家建立农业专家咨询团、医疗卫生专家咨询团、教育系统专家咨询团。

9、开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班,聘请大学、师大、医学院、学院的教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医学道德、财经职业道德、科技道德、创新概述、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其他创新等。通过培训使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业务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我科室已完成全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工作,共计培训5087人。

10、根据市人事局《关于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需科目学习的通知》的通知》(筑人通〔XX年〕65号),市人事局、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知识产权学习的通知》(筑人通〔XX年〕66号)文件精神,组织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报名参加知识产权学习,共有5483人报名参加。

11、 3月20日召集全市事业单位召开“市XX年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动员会”,会后审核42个单位的《省事业单位岗位调查表》,并汇总上报市职称专家处。

12、统计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并报送给科技局。

13、协同综合科开展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共培训964人。现培训工作已于8月份结束。

14、XX年年10月26日举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开班典礼。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XX年年选拔优秀青年提升学历工作的通知》(人通〔XX年〕148号)文件精神,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此班共招收40名学员,这些学员是在全市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组织安排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同意后,市电大进行资格审核并向中央电大申请了注册的(这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并且明确学费由省、市、市三级财政按比列承担。这个班专业设置为《乡镇企业管理》,学制两年,采取开放式教育的形式学习,免试入学。

15、共报送信息17则。

三、其他方面

在工作中坚持“三优两满意”及文明窗动,廉洁自律,没有“吃、拿、卡、要”现象,坚持局本部考勤制度,并能及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其他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四、存在的问题

在乡土人才培训认证和后续管理方面应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局党组的安排,组织开展好科室业务学习.在培养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的工作中,协调指导各部门做好工作,使我市科技队伍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方面,还需常抓不懈,继续搞好农民技术职称等评定工作。切实搞好人才资源整体性工作,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根据今年省职称工作会议精神,为做好**年我省技工院校教师高级职称(含教授级高级讲师,下同)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评审的时间和程序

1、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工作执行《关于印发〈**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试行)>等138个条件的通知〉(苏职称[2003]2号)文,以及《关于当前职称工作中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苏人发[2004]24号)文精神。技校教师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7月下旬进行,申报对象为技师学院、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其他职业培训、教研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请各市将送审材料于5月25日前报送省技校职称办(以市或厅局为单位、逾期10日不再受理)。请各单位申报人员严格按照统一要求(见附件一)报送材料,并按省物价、财政核准的收费标准,每人缴纳评审费400元(申报正高及破格申报者500元)。申报材料不足或手续不全的作无效材料处理,材料未按清单要求整理将予以退回。

2、各市以学校为单位,按照结构比例,对申报人员行筛选,通过组织考核、群众公示等办法确保让表现好先的人员申报,表现差的人员延缓申报。教授级高级讲师申报侧重为一线教师和长线专业(兼顾其他人员和专业),具有突出贡献和突出业绩的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优先申报,同时各市须在限定申报名额内申报(见附件二)。教授级高级讲师申报情况需在本单位公示,评审时应按规定参加论文答辩(答辩期间食宿费用自理)。

3、凡破格申报者任期内年度考核须合格,并具有一次单位(同级)以上表彰(先进)(提供为优的年度考核表或先进表彰证书),同时填写破格证明(说明符合破格申报及评审条件的哪几条,单位盖章确认)。破格人员申报情况需在本单位公示,评审时应按规定参加论文答辩(答辩期间食宿费用自理)。

4、凡经省技校高评委会评审通过、省人事厅职称办确认,具备技工学校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者,由市劳动保障局职称办统一到

二、申报评审的条件和规定

1、申报专业须与申报者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并按要求归类(具体归类见附件三)。外语和计算机必须有人事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或有免试证明(有关文件规定免试者),除此之外严格要求(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获国家省部级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其他特殊情况者可适当从宽填业务骨干审批表)。单位学科带头人请填写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审批表(见附件四)。

2、后学历须相同或相近专业,且满1年以上方可正常申报评审。

3、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级(高级技师)、年龄45周岁(含)以上者,可作为符合破格申报及评审条件之一。

4、确实在学校工作各方面表现突出优秀人员如在评审时未评上,学校可暂根据实际情况低职高聘。

三、申报评审的材料要求

1、各市随申报人员简历表集中交申报者1寸免冠彩照一张备用(照片后写姓名,以信封装)。

2、技工学校教师年度考核表由各市依据省规定格式自行印制,任期考核表到市职称办申领或依人事部门规定格式自行印制。

3、申报材料中需有“**省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市职称办申领),一式5份。

4、凡是发表的论文均提供复印件不提供原件,但需单位加盖公章确认发表,同时复印期刊杂志的封面与目录(不需要提供整本刊物)。

5、申报材料档案袋须整洁牢固,每人一个档案袋(至多不超两袋)。

6、申报以市劳动保障局(或厅局)职称办为单位,集中填报《**省技工学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人员简历表》一份(见附

五,不开委托函,请市人事局职称办在简历表上加盖公章,并签署同意几人申报的意见)。

7、各市填表人需对照申报人评审表认真填写简历表的有关内容,防止出错。

附:

1、**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含正高)材料清单

2、**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教授级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称名额分配表

3、**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专业归类对照单

4、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审批表

5、**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人员简历表

二00七年四月九日

附件一

**省技工院校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含正高)材料清单

第一部分(3份评审表不装订)

一、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

1、外语考核合格证(省人事厅印发)复印件或免试证明(相关文件规定免试者)。

2、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省人事厅印发)复印件。

3、破格申报者应提供破格证明(说明符合职称评审条件之破格评审条件中的哪两条,单位盖章确认)。

[注:外语、计算机合格证均提供单位盖章证明的复印件(破格申报者和破格证明一起),装订在其中一份评审表的第2页上。]

二、**省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市职称办申领)一式5份。

第二部分(分三分册装订)

第一分册:

1、专业技术人员任期综合考评表(即省、市职称办印发的专业技术人员任期内5个年度的综合考核表,反映教学工作量情况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等)1份;

2、任职期内年度考核表1份(即各市按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规定格式印制的技工学校教师年度考核表,破格申报者2个年份以上);

3、学历证明材料(或学历证书复印件);

4、现任(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或资格证书复印件);

5、反映本人实际动手操作水平的技术等级证书;

6、继续教育证书(复印件);

7、其它能反映本人业绩的奖励证书、荣誉证书(含所教学生获奖证明等);

8、教师上岗资格证书(或教师资格证书);

9、班主任证明;

10、公开课、课题组织、教研活动证明;

11、帮教证明(申报副高对讲师、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申报正高对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12、身份证复印件;

13、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审批表(申报正高、破格申报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填写)。

第二分册

能体现本人业务水平的、任职期内使用的二门课程各2章教案(政治、语文、数学、体育、英语等课程可提供不同类型或课型的教案)。

第三分册(申报正高侧重此类材料)

1、主编或参编的教参、教材及论文(正规刊物发表)专著等。

2、其它能反映本人业绩和成果的材料。

说明:

1、复印件如公章不清晰请加盖单位公章确认。

2、正式发表的论文请提供复印件,同时复印期刊杂志的封面和目录,以判明刊物级别。

3、未正式发表的论文,应由两位非同一单位工作的专家提供书面鉴定意见,应加盖专家所在单位的公章(证明其专家身份)。

4、各分册请自制目录。

5、档案袋必须整洁,所装材料量要适中,不宜过多。档案袋封面上面贴有申报专业、姓名、地区、工作单位、申报材料总目录等内容。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一 职称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

对于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来说,办学模式多元化、人才培养职岗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师队伍双师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省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职业资格)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不同层级职称评审,制定了相关的《技工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要求――对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学历和资历、计算机应用能力、继续教育等要求;二是专业水平的要求――即对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业绩和成果以及论文和著作等要求。目前在教师职称任期管理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定性考核不完善

像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虽然目前各职称主管部门、院校在职称申报、任期考核以及日常管理中,对职业道德均采用了一定的评价办法,但要进行系统地评价,仍有一定的困难。

(二)定量考核不具体

有的学校或者不考核,或者只考核教学工作量、基本的教学规范,部分学校的考核增加了和出版教材等,内容、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

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强化任期考核增加个性化的量化考核指标,来弥补职称晋级申报条件的空白,实现职称申报、任期考核和岗位分级竞聘的协调统一。

二 任期评价考核内容的构成

在技工院校,职称任期考核应以教师岗位为主,建立健全教师职业素质评价考核体系。教师的职业素质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素养、教科研素养和身心素养(详见图1)。如何在职称晋升与聘任中建立科学的职业素质评价方式,需要缜密思考和科学设计。

(一)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主要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作风和职业荣誉组成。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态度。

(二)教育素养

教育素养主要由人文素养、身心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履职能力组成,其关键点是工作实效。

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专业理论课教师来说,应具备本专业大学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对于实训指导教师来说,应具备本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和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对于一体化教师来说,应具备本专业大学及以上学历和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对于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或中级班、大专班、本科班不同层次的班级,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应随之提高。

履职能力。主要考核教师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以及考核利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在学院专业建设拓展、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参与度,推动学校发展的贡献度。

人文素质。在教育素养中虽然不是显性的,但却体现了职业的适合性。具有丰富人文知识与强大人格魅力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人文素养的考核无法采用量化考核的方法,通常纳入职业道德的多维度测评中一并考核。

(三)教科研素养

教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技工院校,能够独立进行教科研的,一般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能够承担省部级重点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四)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对一名教师尤为重要。老师的身体素质主要体现在出勤情况和课时完成情况上。随着考核机制的建立健全、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生源质量逐年下滑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愈来愈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和疏导,将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 评价考核方式的选择

教师职称的任期评价考核、聘用应与岗位聘用挂钩,实行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核其工作数量、质量、效果、实绩、成果以及所反映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一)定性考核的内容与比例

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考核中应采用“一票否决+多维度测评”的方式,多维度测评参与人员根据岗位不同,所选择的人员也不同,其构成和比例详见图2。测评在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教师工作一般应占30%~40%,兼任教师和管理岗位的“双肩挑”人员应占40%~50%。

(二)量化考核的构成

不同等级职称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所承担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应根据初、中、高不同等级的职称分别制定量化考核项目和指标。考核项目可以分为教学任务、教研教改、人才培养和综合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每项工作的赋分应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同时可以设定必备条件。

四 评价考核的组织实施

学校的职称管理工作应由学校专业技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负责,职称任期考核工作小组具体实施。评价考核具体工作一般由人事部门牵头,教师的业务考核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担任班主任、社团指导教师等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由学生管理部门(团委)组织实施。考核程序主要由个人自评、业务考核、多维度测评和综合评定四个基本程序。

(一)个人自评

由教师对照学校制定的“职称任期量化考核的项目与赋分标准”进行自我总结和评分,说明依据并附相关佐证材料。

(二)业务考核

由学校职称任期考核工作小组在个人自评的基础上,根据分工,逐项核实佐证材料进行评分。对个人自评中有疑问的地方应与教师个人进行沟通、询问。

(三)多维度测评

由学校人事部门牵头,工会配合,把控好测评表内容设计和测评人员的选择,测评的结果应反馈给个人。对测评结果偏低的教师要分析原因,做好帮扶工作。

(四)综合评定

召开学校专业技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对教师任期考核结果进行最终审定,并将考核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教师个人。

在职称申报、聘任以及聘期考核中,量化考核与多维度测评应分别设定及格线,一般来说,设定为60分。

五 任期评价考核与岗位竞聘的实践

在技工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中,共涉及到4个等级10个层次。正高对应3、4级岗位;副高对应5、6、7级岗位;中级对应8、9、10级岗位;助级对应11、12级岗位。4、7、10、12四个层级涉及到职称晋升聘任,其他层级涉及到分级竞聘。分级竞聘条件主要由任职年限等客观条件和工作业绩等内容组成。

(一)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可以放入职称任职年限、校龄和工作年限,这三项分值比例占30%~50%,其中任职年限权重应达60%以上。每一层级任职年限最少满3年,方可参加上一层级的分级竞聘;任职年限最少满6年,可参加本等级最高层级的竞聘。必备条件的任职年限以及年限加分,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

(二)工作业绩

工作业绩的分值比例应占50%~70%。比例过高,会忽视了老教师对学校的多年贡献;比例过低,分级竞聘变成了论资排辈,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开展岗位分级竞聘中,工作业绩考核应与职称的任期考核相呼应,如果职称任期考核正常开展,考核结果可以作为工作业绩纳入分级竞聘量化项目,减少重复性考核,体现出学校的管理思路和政策导向的一致性,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晔,母华敏.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制度的历史

与现实[J].现代职业教育,2011(7).

[2]崔阳.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思考[J].经济技术

技师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第10篇

在工作和生活中,吴瑞军朴实无华,从不高谈阔论,总是尽自己所能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

看,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

1983年,17岁的吴瑞军高中毕业,进了黄龙滩电厂运行分场工作。初来乍到,吴瑞军对陌生的工作环境、生疏的操作规程,感到很不适应。但他没有被困难难住。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反复熟读运行规程,熟悉设备,查阅图纸资料,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吴瑞军勤学好问,赢得了班长和师傅们的好感,师傅们无私地将技术传授给他。吴瑞军用笔记本记录下点点滴滴。多年来,他记下的笔记本就有几十本。

吴瑞军水电厂运行知识越来越丰富,技能也不断提高。由于他“脚勤、眼勤、耳勤、手勤”,运行分场巡检制度规定每班巡检两次设备,吴瑞军巡检的次数和时间远远高于分场规定。在巡检中,吴瑞军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嗅,能熟练准确判断设备运行情况。从一般人难以分辨的声响变化里,吴瑞军能分辨出设备细微的异常运行状态,准确判断故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吴瑞军1986年考取了湖北电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函授),通过三年刻苦学习,取得了大学专科文凭。XX年12月31日,经省电力公司技师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吴瑞军具备电气运行技师资格。XX年12月,经国家电网公司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吴瑞军取得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

每当工作中有人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时,吴瑞军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甚至批评。有人嫌他“多管闲事”,也有人劝他,“你那么认真干什么?”吴瑞军听了总是淡然一笑,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能让身边的人平平安安,个人受点委屈也值。”

有人说他是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

吴瑞军多次参加机组大(小)修、调试、恢复备用等工作。在工作现场,他总是任劳任怨、孜孜以求。他把工作进行总结,编写出《发电机励磁调节器运行规程》、《发电机励磁系统运行规程》;编写了黄龙滩电厂参加《湖北电网XX年度联合反事故演习》的演习方案与总结;配合十堰地调制定了两次十堰电网单电源运行事故预想实战方案;设计制作了中控室美观整洁的设备钥匙柜,完善了《生产场所及设备钥匙管理办法》;在贯标工作中,他改进设计了23种质量记录,使其充分详实反映设备运行真实状况;参与了黄龙滩电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第一次换版修订工作。

XX年,运行分场推行绩效管理。吴瑞军被分场领导安排负责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起初,被考评人员对他有意见,吴瑞军顶着各种压力在分场的支持下顺利推行绩效管理,使这项工作走上了正轨,有效调动了运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你不努力跑,别人就会追上你!”

XX年,因工作需要,40岁的吴瑞军毅然辞别爱人和年幼的女儿,奔赴柬埔寨王国基里隆水电站从事商务运行工作。

吴瑞军被黄龙滩电厂项目部的同事们亲切称为“老吴”,因为他的年纪最大。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本领的热情,吴瑞军却丝毫不比年轻人差。项目部前期人员留下的,书页已经泛黄的《新概念英语语法》、《简明英汉词典》成了吴瑞军的亲密伙伴。在值班期间,他利用一切与柬埔寨电网调度edc联系工作的机会,练习电力英语口语。下班后,为了能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吴瑞军每天强迫自己翻查字典、背新单词,诵读句子,模拟与edc对话练习。

在柬埔寨工作期间,无论当不当班,吴瑞军经常要到厂房巡视检查,保持值班场所及各处设备的卫生。碰到刮风下雨,他更是主动到厂房查看有无漏水情况,用塑料布遮挡以防危及设备安全。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值长们完善了机组主、辅设备的所有介质流向及标识,消除了生产现场设置不规范的安全设施,使生产现场安全设施达到规范、统一。吴瑞军及时发现处理了2号机折向器抽动振荡异常、系统频率过高异常、球阀压油装置检修密封管路漏水、空压机电源标识不对应、上位机1号工作站失电停运、消防水泵、压油泵抽水、打压不正常等设备缺陷,受到业主好评。

上一篇: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 下一篇:机械专业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