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5 07:58:50

对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由于职校生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去探索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研究解决对策,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关键词】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关注,不断得到了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局的大力扶持。我校自05年升格后学校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的生源也渐趋匮乏,同时由于职校生大部分的文化成绩不大好,所以传统的观念认为他们没有多大的出息,有些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社会上对他们的偏见,导致了职校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多种途径及手段,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从而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的科学的系统的育心工程。在我九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易。一方面职校生没有普高生所谓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升学压力,所以学生普遍没有学习焦虑的问题,但大多数学生也因此基本都有人际交往问题或困惑,尤其和异性的交往。具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好胜、自私;成就动机低;意志不够坚强;承受能力差;情感难以自控;不能与他人包括老师友好相处等特点。我觉得这些心理问题产生主要原因有:一是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的复杂性,职校生长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上职校生比普高生更早面临社会环境,所以他们很容易模仿一些不良社会习气并带到学校中来。我校生源比较复杂,除了一部分是无锡市区以及周边小镇的以外,还有部分学生来自苏北的盐城、徐州等地还有延安地区,这些加大了教育的难度。二是家庭因素。我校做过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低保家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的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缺少温暖,使学生性格扭曲,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还有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面对学生的现状,我校非常重视对在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的配合家庭和社会挖掘中职生的潜能,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根据当前职校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发展规律及社会需要,确立具体的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有系统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主要由我校通过专业心理课培训的老师授课,通过班会课和选修课进行。应该说学生对此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很想了解这些知识。我觉得关键在内容和形式上要贴合学生实际,否则就照本宣科流于形式了。后一部分为实际训练活动课。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从认识心理素质、成长与心理、自我完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等许多方面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和培养,力求使学生学习一些实用的心理调整方法和技巧。组织学生通过模拟日常心理问题实例、游戏、表演、演讲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如在情绪不良时,首先要意识到不良情绪的存在,接着冷静的找出原因,然后采取合理的调节和消除方法。如:自我暗示、自我转移和意志控制等等,从而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可通过训练及讨论,使学生在遇到实际心理困惑时从容面对,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我觉得这部分训练课要求授课老师有很强的专业性,光经过培训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极少,所以这部分训练课还比较欠缺。

其次,学校还聘请校外专业的心理素质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医师不定期地开展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是针对某一时期大多数学生共同面临的心理问题所进行的,它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的效率,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例如在新生入校时可以开设“生活自理”、“适应集体生活”等专题,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可以开设“就学与就业”、“转变角色”等专题,让学生正确处理好毕业后自身身份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思想上早日做好准备。为学生做心理素质教育报告,从理论的高度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从专业的角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还有,我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我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已有好几年了,但实事求是的来讲收效甚微。在刚建立初甚至是行同虚设,几乎没有学生来访,除了个别是班主任“送来”的。心理咨询室的内部设计也不很合理,设备陈旧,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近两年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幅度开展下才有所好转。我觉得首先咨询室的设计要更人性化,使得咨询者一进入里面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也不会有什么压力感。其次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咨询队伍,成立心理咨询辅导组,采取老、中、青教师搭配,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优秀班主任、专业教师、有丰富经验的退休老师和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校医等成员组成。同时,向学生公布心理咨询教师的姓名,由学生自由选择咨询教师,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与自己喜欢的老师进行交流,利于学生接受。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以面向全体学生为服务宗旨,解决学生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而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心理疾病不定期、经常性出现的学生,学校则应设立专门的心理服务室并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治疗与跟踪观察。并且做好个案的详细记录,以利于以后的研究和探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老师必须有较强的移情能力,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心理咨询的内容必须为学生保密,保护好学生的隐私权,让学生充分的信任咨询老师,解除学生戒备心理和顾虑,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

还有很多学生也想心理咨询,但有很多顾虑,不太感去,所以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心理咨询方式。比如通信咨询,这种方式是以书信为主的咨询,很方便,也最受欢迎。在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多处设立心理咨询信箱,由学生自由投寄咨询信件,可以化名。这样,便减轻了学生的心理顾虑,可以大胆、自由、尽情的诉说他们的烦恼和不幸。教师可根据咨询内容给予回信或约见咨询者,当面交流疏导,帮助咨询者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渡过难关。比如电话咨询,有时由于(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4页)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应有的接触和帮助,每当出现危机时则难以及时加以劝止。为及时地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可利用快捷的电话进行咨询。教师通过电话给咨询者以劝慰或约见,协助咨询者渡过心理危机。此外还可通过网络咨询、专栏咨询、宣传咨询等形式,对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大多数职校生批评声比表扬声多,指责声比鼓励声多。所以提高职校生的自尊、自信,心理健康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克服自卑,提高自尊、增强自立的意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

[2]郑雪,王玲,宇斌.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慧娟.走向心理健康:活动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1.

[4]俞国良,陈虹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1.

[5]王宏方.国际学校心理学家的现状与专业发展趋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

[6]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

上一篇:当代大学毕业生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社会 下一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