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模式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时间:2022-10-05 06:31:34

【前言】“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模式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探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为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模式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摘 要 遵循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四个对接”原则,构建电子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改革考核方法与学生评价模式,深化校企一体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校企一体;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29-03

收稿日期:2014-03-11

作者简介:欧志柏(1974- ),男,广西平乐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覃志奎(1971- ),男,广西都安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为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建立“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电子行业、企业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依据电子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要求和人才规格需求状况,与企业合作,由电子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教学、岗位认识、技能训练、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按“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强化”递进,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岗位职业能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的“四个对接”原则,按照“三个结合”,即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的方法,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标准为目标,将企业、行业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课程体系具有职业定向性,同时,把握能力的综合性,重视学生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可分为市场调研、岗位分析、体系形成、课程实施四个阶段,即通过调研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典型岗位群定位岗位能力,确定课程内容,进一步进行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特色校本教材。

(二)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在“工学交替、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实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

通过对电子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以及对中职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有: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质检、维修);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在上述的职业岗位群中,大企业往往分工较细,比较注重一线员工在某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小企业则往往要求一线员工是多面手。据此,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电子产品生产方向;维修电工方向;家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方向。

2.调整专业课程,以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根据毕业生就业领域,把电子行业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电子产品生产,二是维修电工,三是家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这三类产业对应的岗位群分别是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质检、维修)、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专业课程要依据产业的岗位群进行调整,针对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来开设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课程与产业对应如图3所示。

3.制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

企业典型岗位任务是从企业典型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在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专业课程标准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职业资格鉴定,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行业技术能手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岗位与课程的具体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

4.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实现教材与技能对接

依托行业、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职业资格鉴定,由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与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共同开发《电工技能与训练》《电子整机装配》《电子元器件识别与焊接》及《家电维修技能与训练》4门工学结合的特色校本教材,分别对接维修电工,电子产品装配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装配工以及企业“烙铁手”技能工种。

5.改革考核方法和学生评价模式,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

把评价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把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重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使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课程考核方法和学生评价模式按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遵循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规律,联系学校实际,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法,执行以专业动手实践技能为主,突出技能本位的考核方式。二是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双证”毕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持有两证:一个是毕业证,另一个是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是针对毕业生的三个主要就业领域方向的技能证,如电子产品装配工、维修电工、电工上岗证、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制冷中级证、制冷上岗证。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专项培训,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考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考取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三是引入企业行业评价机制。重视工学交替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来自企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的考核评价,实现考核评价内容向综合职业能力转变。

参考文献:

[1]胡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科教导刊,2013(11):37,43.

[2]陈衍毅.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电子商务,2013(4):78,85.

[3]夏爱联.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1):95-96.

Curriculum Reform Electron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pecialty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Learning-working Combination” Mode

OU Zhi-bai,QIN Zhi-kui

(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al School of Hechi, Hechi Guangxi 547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combined with training mode of electronic professional talents, the paper constructed the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f post occupa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core”. By formula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develo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featured teaching materials, in order to achieve docking, personnel training and personnel needs of professional and industrial docking, curriculum and post docking, docking materials and skil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urriculum reform;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with work

上一篇: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企业”人才培养模... 下一篇:民族地区小学教研现状的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