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咳嗽15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5 05:44:12

儿童慢性咳嗽158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并加以分析。方法 对我院158例小儿慢性咳嗽回顾性总结。结果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多种多样。结论 找出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关键词] 慢性咳嗽;小儿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6-0157-02

慢性咳嗽是儿童临床常见问题之一,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1]和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2]都明确规定了儿童慢性咳嗽的时限标准是>4周。我们于2010年1月~2012年11月共诊治158例慢性咳嗽患儿,病因及诊断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8例病例均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程均大于4周,最长达1年。其中男83例,女75例;3岁以下46例,3~6岁79例,7~12岁33例。

1.2 诊断方法

对入选病例根据儿童慢性咳嗽诊断程序[2]:①详细询问病史;②全面体检;③根据病史、查体予相关检查。各种疾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7版[3]。

1.3 病因分析

见表1。

1.4 治疗方法

咳嗽变异性哮喘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及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给予敏感抗生素、抗组胺药,鼻局部使用缩血管药、糖皮质激素2~5个月[4]。过敏性咳嗽应用抗过敏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患儿给予调节及消化道动力药。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予以阿奇霉索治疗。气管异物予以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肺结核给予抗结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给予原发病治疗,同时给予免疫增强剂。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无需治疗。

2 结果

158例患儿经过治疗后,154例患儿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患儿咳嗽症状好转。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根据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中CVA诊断标准[5]。近年来,全球哮喘防治 (GINA)方案推广普及,典型支气管哮喘患儿误诊率低,临床大多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多以持续性或反复咳嗽为主要症状,缺乏典型哮喘症状,无明显肺部体征,易误诊。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引起儿童UACS的疾病主要是各种类型的鼻炎、鼻窦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常伴有上气道症状,早晨或改变时常出现症状,有时阵咳持续数分钟或更久,有痰,夜间症状不明显。部分年龄较大患儿可诉咽部有分泌物流动感;查体咽后壁有黏液样物附着甚至见其下流,部分患儿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可呈鹅卵石样[2]。本病还能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诱发或加重哮喘,导致患儿生活质量下降。本组患儿治疗原发病后1周症状好转。

过敏性咳嗽(AC):本病临床表现为接触某些刺激原后引起干咳,无明显感染病史,其咳嗽为受体敏感性增强,无气道高反应性。故支气管扩张剂无效,抗过敏药物有效[6]。

胃食管反流(GERD):本病主要因婴幼儿胃呈水平位,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胃内容物易反流引起食管下端炎症或反流物误吸人气管,导致慢性咳嗽。24 h食管pH监测是目前最好的诊断方法,但婴幼儿执行比较困难,给予制酸剂及胃动力药治疗有效。

支原体感染:长期及反复咳嗽常是支原体感染的唯一表现。部分患者可表现为百日咳样咳嗽,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经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例,不排除本病的可能。根据临床表现、MP~IgM、冷凝集试验等综合判断。本组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症状均基本缓解。

气管异物:3岁以下婴幼儿气管异物多见。婴幼儿进食时因哭、笑、打闹易将异物吸入气管。本病大多呈急性咳嗽,后期出现并发症如肺气肿或肺不张,慢性咳嗽者多为误诊所致。对于3岁以下婴幼儿慢性咳嗽,当发现肺部X线片上难以解释的阴影,即使家长不能提供明确异物吸入史,也应考虑本病。

肺结核:目前结核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对肺结核早期引起的痉挛性干咳,更易误诊。故对慢性咳嗽患儿,如发现有结核接触史,应行PPD试验,并摄胸片,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确诊。本组患儿经抗结核治疗后,咳嗽完全缓解。

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感染:由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损伤气道黏膜,除引起支气管痉挛外,还引起咳嗽反射。感染后咳嗽是感染后诱发暂时的气道高反应性,随着气道黏膜上皮的逐渐修复和炎症消退,气道反应性恢复正常,咳嗽自然缓解。诊断感染后咳嗽应排除感染性咳嗽及其他病因后才考虑,如咳嗽时间超过8周,应考虑其他诊断。

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也称先天性喉鸣或喉喘鸣,3个月前小婴儿发病者为多。因喉部组织软化松弛,吸气时喉部组织塌陷,使喉腔变小,发出喉鸣。典型病例多表现为喉喘鸣,轻者表现为慢性咳嗽,确诊需纤维喉镜检查。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医师应对该病有足够认识以免误诊。

其他:本组1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IPH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儿童的铁代谢异常性疾病,其特点是广泛的肺毛细血管反复出血,肺泡中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着,并伴有缺铁性贫血。多表现为慢性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临床表现多样甚至不典型,故极易误诊或者不能早期识别。1例先天性喉囊肿,临床表现主要是吸气性喉鸣、持续性声音嘶哑、经常呛奶、反复并发肺炎、支气管炎后表现为慢性咳嗽。虽然例数不多,但易误诊、漏诊。

综上所述,本组病例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多种多样,明确慢性咳嗽病因有一定的难度,临床医生必须重视询问病史,特别是家族史和过敏史,详细查体,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必要时请专科确诊,避免长期盲目使用抗生素和镇咳药物,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Chang AB,Glomb WB. 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chronic coo in pediatries: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alines[J]. Chest,2006,129(suppl 1):260-283.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3] 诸福棠. 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72-1174,1222-1224,1249-1252.

[4] 盛锦云. 鼻后滴流综合征[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2):705-707.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6] 万莉雅. 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J].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6):411-413.

(收稿日期:2013-01-14)

上一篇:婴幼儿与年长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下一篇: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