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培养分析

时间:2022-10-05 03:17:05

人文精神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培养分析

[摘 要]:人文精神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时不仅可以提升演奏技能,而且提升了人文精神的思辨能力。目前,民族音乐的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是缺乏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为改变此种现状,今后要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措施,坚持培养人文精神与训练演奏技能并重。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 人文精神

近几年,我国国力逐步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音乐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如此强烈的需求下,探索改进民族音乐的教学成为当务之急。而人文精神作为民族音乐培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受到师资、培养观念等的制约,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培养程度。所以,分析现阶段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不足,提出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人文精神在民乐教学中的作用

人文精神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关切与追求,对塑造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核心,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标尺。人文教育在国民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民乐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也十分必要。

(一)提高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顾名思义是思考、辨析的能力。人文精神的思辨力有三个特征:一是争议性明显;二是人文问题需要维护性解释及解说性论证;三是人文思考的目的是鉴别行动准则与价值理念。而在民族音乐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则成为一种契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极具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不同的文化在碰撞中带给学生不同的文化震撼,运用音乐带给学生的冲击来反思自己,有助于发展自身的人文思辨的能力,促精神的养成。

(二)培养民族精神

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民乐中的文化精神与内涵以及其中深刻的民族精神。民族音乐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日常生活,是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我国各民族的音乐体裁广泛、风格鲜明。不同的旋律有着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地区形成不一样的音乐风格,北方音乐豪迈、高亢、旋律有着较大的起伏,相比之下,南方音乐则委婉细腻,旋律较为平缓。音乐造就了一个传递情感的方式,形成了各民族的归属感。通过对民族音乐的鉴赏也可以让我们挖掘深层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

(三)促进民乐文化交流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个民族间增进相互尊重与理解。尽管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会造成误读以致发生冲突,但音乐作为超越语言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联系各民族,形成一条坚实的纽带,不同的民族可以用音乐来了解彼此的文化,促进彼此的交流,加强彼此的沟通。

二、民乐教学中的不足

现阶段,由于受西方音乐学科教育的影响,民乐教学中有许多不足,有轻文化重音乐的趋势。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轻视音乐表达中的内涵

现在,分析音乐作品的形态在民乐教学中占据着绝大比例,对作品表达的内涵却较少提及。民乐作为经过长期沉淀发展的中国典型传统文化的代表,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载体,其表现的内涵更值得去深入挖掘与分析。而现阶段的教学却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与讲授。像我们耳熟能详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讲授这首曲子时,一般是将作者简单介绍,然后大力分析曲式,将曲子的美感耗尽,就像一味将古诗翻译成白话文,古诗的意境无法传达与读者,实感可惜。

(二)器乐教学重技轻道

如今普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了乐器技术训练的“机器人”,让学生单纯追求技术的提升,而没有真正让其理解乐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当前器乐教学就像一条流水线,单纯生产掌握演奏技巧的“机器人”,无法满足学生活跃的思维,无法完成乐器本应实现的表达喜怒哀乐的作用。这让在民乐教育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养又阻挡了一个障碍。

三、民乐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民族性是我国民乐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民乐的产生发展都有较强的民族特质,所以民乐教学不能完全照搬西方音乐的教学理论。笔者认为以培养人文精神而实现的民乐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

(一)改变教学观念

民族音乐有着深刻的内涵,其背后包含的文化有着更大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学习曲子的音乐性,而且不能割裂文化与民乐的关系,通过启发式教学,深入探讨曲子背后的文化性。例如,学习《金蛇狂舞》时,老师可以启发式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首曲目的历史由来是什么?与其相关的古典文学是否了解?在历史过程中演奏该曲的乐器发生了哪些变化?该曲的音乐风格是怎么样?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坚持乐器的技巧训练与人文精神培养并重

民乐教学中,不能将乐器技巧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割裂,在乐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乐器的发展演化历史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增加对民乐的感受力,享受民乐、领会民乐的美妙,进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三)将民乐教学融入各科教学

老师在其他音乐教学中融入民乐,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欣赏民乐的兴趣。在钢琴课上将我国民乐名曲作为联系曲目,学生练习时不仅提高了技法,又学习了我国民乐的独特曲式与作曲技术,让学生在多方面了解民乐。

(四)提高老师的文化阐释力

目前的课程设置忽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改进这一缺点,对民乐的教课老师也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授课老师具有一些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文化阐释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像美学、文学、哲学这样的人文课程。

(五)开设民乐特色课堂

通过邀请民乐专家举办民乐知识讲座,举办音乐会、演出这些积极的措施,提升学生的人文音乐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民乐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务必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改进教育观念、改变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针等措施来解决问题,力求让学生有更高的人文素养,使民乐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一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桂娟. 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 中国科技投资,2013,30:199.

[2]刘婷. 论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弘扬[J]. 大舞台,2011,07:243-244.

[3]杨春林. 民族音乐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4:155-156.

[4]董云. 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将军的承诺 下一篇:将军跟下士要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