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时间:2022-10-05 02:13:27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摘要】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中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市场的开拓,促进企业融资,减少交易成本以及降低交易风险。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信用意识未形成,信用需求不强烈;社会信用管理立法建设滞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未开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信用管理 中小企业 重要性 对策

一、建设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意义

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中小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可以促进中小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当市场信用环境良好时,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两种方式发展市场―现金销售和赊账销售,赊销方式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销售量。其次,可以促进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以及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供给。再次,可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的平均信用交易成本为14%,较美国高出11%,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信用管理造成的。最后,可以降低交易风险。信誉良好的企业在市场博弈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确定交易对象的信用记录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意识未形成,信用需求不强烈。

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因为计划经济的影响并未准确的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举个例子,有些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本地的假冒产品采取默认的态度,拒绝接受外来检查。这种不重视诚信的做法很难使经济得到真正的发展。因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没有诚信准则,就不能很好的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导致对产品需求的减少。

(二)社会信用管理立法建设滞后。

要想做到社会信用管理,就必然要征集个人和企业的数据,这就涉及到了隐私权的问题。当信用法规无法硬性约束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时,某些失信者就会利用这一漏洞,为自己谋福利,进而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机制的恶化,甚至会完全不顾诚信规则。许多国家都对征信数据的采集以及使用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例如,美国颁布了17项关于社会信用的法律法规,欧洲各国也相继提出了约束社会信用的法律法规。我国近些年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担保法》和《个人信用实名制》等等,但是,这些大多属于各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未开展。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内部并未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由于缺乏信用管理机构,没有人员管理企业信用方面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一些因为诚信导致的违约现象的发生。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并未明确的了解合约客户的信用状况,这就可能会导致最后的上当受骗。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明确体制转换期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

在信用体制建设中,鉴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体制转换制度,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的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用的恶化,因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信用市场进行管理。政府应大力推进外在制度的建设,进而促进内在制度的发展,但是切忌直接干预企业内在信用体系的运行。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信用的约束。首先,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和《担保法》等。其次,制定新的条例和实施细则。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企业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时,有时会遇到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需要为其创建更加健全的法制环境。此外,在中小型企业建立信用体系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并使得中介组织在资信调查和信息咨询上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

(二)加强信用立法,规范和引导社会信用活动。

信用是一种文化,在信用文化形成的过程中,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信用严重缺失的情况,发展全社会的信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而全社会信用文化的培育,需要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惩罚机制来处理交易中的失信行为,另一方面,要表彰诚实守信的企业,鼓励守信行为。

在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开发国内的信用市场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更是庞大。保守估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50万。然而我国现在面临的窘境是,国内缺乏相关的信用管理教育。国内高校应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关的长期教育和短期培训。

(三)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信用体系的建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其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一种保障。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重视自身的信用管理。在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中小企业应该尝试建立信用管理部门。首先,要对所有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情况。其次,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信用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切实考虑企业自身的具体状况以及客户之间的差异,进而确定合适的授信和受信额度。最后,要明确信用管理的重点,一般来说,重点在事前和事中阶段,企业需要对信用管理进行全程监控,并在此过程中加强风险评估。

四、结语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促进市场的开拓,促进企业融资,减少交易成本以及降低交易风险。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首先要明确体制转换期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其次,要加强信用立法,规范和引导社会信用活动,最后,要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连燕.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05.

[2]王芸,易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广场,2004,12.

上一篇:多线船闸停航检修期间积压船舶的估算方法 下一篇:社会边缘群体法律意识的转变―农民征地补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