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富有艺术性

时间:2022-10-05 01:30:56

让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富有艺术性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任。作为德育课教师,这要求我们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笔者结合多年的德育课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艺术化即语言艺术化,方式的艺术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主要从课堂导入方法和结束语两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的艺术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性

在现行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乏有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老师“一鸟入林”,学生“百鸟绝音”。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课索然无味,有的教师尽管自己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但学生依旧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怎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呢?又何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如何使课堂活起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一名政治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知识之外,还应该注意在教学中使课堂艺术化。一位高明的教师,常常能使一堂课做到“凤头-驼峰-豹尾”,即精彩夺人的导入、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最好不过了。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导入与结束语两部分入手,谈谈如何做到教学活动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导入

精彩导入是激活政治课堂的前奏,精彩导入包括好的导入语和导入方法。好的导入语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是感情的起搏器,使学生的心海波澜。好的导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领悟求知的真谛;使能力得到提高。下面介绍几种精彩艺术的导入。

1.1 移花接木导入法

这种导课方法主要是利用知识间的连续性逻辑性导入新课。运用这一方面,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遵循迁移原则,或讲解,或提问,或辨析,使学生产生知识贯通感。如在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时,我穿了一件去年的旧衣服,因为身体发胖,衣服有些紧。学生看了出来。有的笑了。于是我巧妙而自然地借此引入课题,一上讲台,可我就说:“同学们好,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本人有些发福。去年的衣服有些瘦,你们说;该怎么办?”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衣服不合适了,应淘汰换新的。”我抓住机会马上进入新课:“衣服不合适了,应换,因为人胖了,那么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呢?”

由此可见,这种方法自然连贯,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关键是老师的点拨、引导、启发,善于把握新旧知识之间联系,要善于寻找“移花接木”的契机。

1.2 小品游戏导入法

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最佳方式之一。运用这一形式,首先是教师找到切入的角度,然后安排学生排练,在上课时表演给同学看。

如在法律常识教学中,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法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可收集同龄人的一些违法犯罪事例,与学生一起编辑小品,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后达到“法就在我身边”的共识。

游戏导入法,灵活自由,可以老师做,也可以学生做,或师生一起做,它可以使严肃的课题“轻松化”。如上“承受挫折战胜逆境”时,通过课件导入,将林肯一生中经历按时间先后设计十个问题,让学生寻找,并提问回答。这一方法新奇有趣,同学们非常兴奋,注意力也相当集中,在轻松愉快游戏中体会到每个人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要面临困难,挫折失败的考验。

事实证明,小品游戏导入法轻松有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参与度高,采用这一导课法可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参与后的成功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1.3 单刀直入导入法

其实导入方式并不一定要挖空心思去找,开宗明义,这同样是一种导入艺术,而且省时省力,直达目的。这是通过向学生介绍学习内容,学习目的等直接点明主题导入新课。

中学政治课的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它既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更是一种教学艺术的体现。

2.结束语

作为政治教师要想使教学充满艺术性,不但要培养导入的艺术性,而且要注意和培养结束语的艺术性。我国传统艺术很讲究结尾处的余音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教学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教学结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随机应变,而不必拘泥于程式,死板单调。

2.1 总结式结束语

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总结归纳的方式,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握的重要概念和原理;还可通过习题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等。总结式结束语是教学艺术中的常用方法。

2.2 悬念式结束语

课堂结尾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做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渴盼“且听下会分解”,这样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使新旧课堂之间有衔接,把一次次课堂教学连贯起来。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的完了。”所以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戛然而止,从而使学生有迫切知道“下回分解”的期盼。用悬念式结束语,效果较好。

2.3 延伸式结束语

把一些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而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结束时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从而达到拓宽、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如“公民在家庭中权利义务”时,提到“孝敬父母”,可以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结束。

孝敬父母是人类共同的美德,对父母孝敬是每个子女都应做到的,多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你们做到孝敬父母了吗?你们是怎样与父母相处的?然后,要求学生课后讨论,这样就把课堂伸到课外,对学生人际交往、为人处事、形成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都大有好处,而这些往往会使其终身受益。

结束语方式还有很多,如:我们教师最常用练习式、幽默式结束课程教学等。

结课有法,教无定法。一切因人而异,因境而定。教学艺术性也正体现在这里。

除了导放,结束语要讲究艺术外,我们在中间授课阶段更要注意。因为只有整节课具有艺术性,高潮迭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是通过语言来向学生传递信息,因此教师语言要有艺术性,要有美感。美感:是指我们要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思想政治的说服力,感受力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练、准确、抑扬顿挫的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学生记忆灵活,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作为老师,我们除了语言艺术化美化之外,同时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对学生的态度都应有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艺术性,学生的兴趣性。

职业学校的一堂富有艺术性的政治课,能让学生有美的享受,有智慧的启迪,有品德的升华。要达到这些,我们政治教师就要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较强的知识传授技能,生动慧娴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构建一个和谐、艺术的政治殿堂。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论文[OL]..

[2]李瑞霞.浅析如何上好职校思想政治课[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1).

[3]杨学谦.对中学思想政治课价值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1(16).

[4]罗道全.美的法则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石油教育,2003(01).

作者简介:樊平,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

上一篇:预焙阳极产生裂纹的原因分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