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时间:2022-10-05 12:54:49

浅析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摘要: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南通理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器材利用率状况不高,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评价分析较为合理,特色优势体育项目开展状况不够理想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

1前言

通过查阅高校体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章,然后对南通理工学院目前的体育校园文化现状进行实地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南通理工学院的体育校园文化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想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民办大学的体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南通理工学院在校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大学图书馆的相关书籍,检索国内和国际的有关高校体育校园文化的相关资料光盘,并通过中国期刊网站收集相关的资料。

2.2.2实地观察法

在校运会期间发现学校的大学生参与度不高,且身体素质逐渐下降,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更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在课外活动中和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并不是很了解,参与度很低。从而折射出目前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并不是很完善。

2.2.3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所获得的数据根据社会调查统计方法与体育统计学原理,运用EXCEL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和处理。

2.2.4问卷调查法

对南通理工学院8000多名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5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98.7%。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器材利用率状况分析

通过分析可知,对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器材利用率非常满意的大学生有30人,占总数的7.7%;比较满意的有39人,占10%;认为一般的有105人,占26.9%;不太满意的有120人,占30.8%;不满意的有96人,占24.6%。学生中认为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器材利用率比较高和一般的人数占比例不到五成,可见从整体上来看,学院在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建设上投入的使用率不高,特别是体育场馆采取收费制,使大部分学生很不满意,学生在体育活动无法享受所有的体育场地运动器材[1]。

3.2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评价分析

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调查发现,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上表示非常满意有132人,占33.8%;比较满意的有155人,占39.7%;表示一般的有95人,占总人数的24.4%;不太满意的仅有8人,占2%;对体育课程教学不满意的学生没有。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73%的大学生对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表示满意,从而可以看出目前学院的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较为合理,定制和规整符合现代普遍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但是有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体育课程过于死板,在个人兴趣的发展上略有不足。

3.3特色优势体育项目的开展状况分析

在特色优势体育项目开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在校园特色或优势体育项目学生中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4人,占总数的1%,感觉比较满意的有32人,占8.2%;开展状况比较一般有267人,占总比的68.5%;表示不太满意69人,占17.7%;不满意18人,占的4.6%。分析发现有接近九成的学生对目前的校园优势项目开展现状、影响力的认可度不高,主要是学院刚刚升本,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种现状学院应该引起重视,通过有限的场地和器材创造一些有独特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创建校园特色体育文化打下基础。

3.4课外体育活动及单项比赛的开展状况分析

通过调查大学生中对课外体育活动及单项比赛的开展情况调查发现,表示非常满意的有55人,占总数的14.1%;比较满意的有128人,占32.8%;一般的有136人,占总数的34.9%;不太满意的有63人,占16.2%;不满意的有8人,占2.1%。通过这组数据分析发现,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得到了部分学生的肯定,但是接近2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外体育活动和单项比赛的开展情况并不能满足他们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3.5体育社团的开展状况分析通过对体育社团开展现状的调查发现,认为体育社团开展状况一般的有169人,占总数的43.3%;比较满意的有97人,占总数的24.9%;非常满意的有55人,占总数的14.1%;不太满意的人数为48人,所占比例为12.3%;不满意的有21人,占总人数的5.4%。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太少,且没有吸引力。仅有不到40%的大学生给予了较高的肯定,这表明目前体育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略显陈旧,且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选择参与体育社团和体育协会组织的活动[2]。

4结论和对策

4.1结论

(1)体育场地开放程度及器材利用率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在场地开放程度不够,特别是体育场馆采取收费制度,很大程度上制约的学生的锻炼,不利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在器材利用上主要集中的课上,课余时间学生很少可以享受。(2)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肯定,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不满意,主要集中在大一学生普遍更加倾向于自己的兴趣进行锻炼,陈旧的课堂教学让部分学生觉得很枯燥。(3)特色优势体育项目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学院的刚刚升本,在体育项目上的投资有限,在加上师资队伍人数有限,仅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4)课外体育活动及单项比赛的开展状况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级的单项比赛,在课外活动过程中篮球场、足球场和体育馆等场所参与锻炼的学生人数很多[3]。(5)体育社团的活动开展现状略有不足,学校升本以后新成立了很多新的体育社团,在社团宣传和活动的开展有待提高。

4.2对策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外衣”,是学校体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1)学校应从运动场地、设备、器材数量供不应求的问题入手,细心考量学生的运动偏好和运动需求,适当的在保证运动物资基本投入的基础上增加经费预算。(2)体育教师应该优化体育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人性化、娱乐化的授教模式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系统,让学生在“阳光课堂”上充分“吸纳”丰富的运动“养料”。(3)特色优势体育项目上学校应该引起重视,适当的引进一些专业性强的教师,对于在岗的教师进行培训进修。(4)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一种体现,更是对学校体育文化最直观的反映,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适当的增加体育活动场所,如学校目前的羽毛球和网球场地有限,很多学生由于场地不足无法参与。(5)体育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体育社团建设的好,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团的建设上社长一定要认真负责,积极组织社团活动,社团的指导老师应该积极指导社团训练和活动,社联应该定期的对社团的表现进行考察,并适当的组织社长出去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雪蛟,史进.传播红色体育校园文化凝铸特色精神家园[J].新西部,2015,(5):41-42.

[2]张芹.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110-111.

[3]刘佳.社会资本与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长效机制建设[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3):136-139.

作者:王正安 单位:南通理工学院

上一篇:我国资助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下一篇: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