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输液室常见发疹性疾病与药疹的鉴别与护理

时间:2022-10-05 12:34:30

儿童输液室常见发疹性疾病与药疹的鉴别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011-01

【摘要】儿童疾病中常有发疹性疾病,在儿童医院输液室中输液期间,患儿常常被家长发现出现各种皮疹,家长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而部分家长将皮疹的首要原因归罪于输液药物所致,忽视了患儿已存在的发疹性疾病,从而加剧了医患矛盾,而输液室护士由于缺乏一定的皮疹鉴别能力,也会因家长的焦急情绪而紧张,因此有必要提高护士的鉴别各种皮疹的能力,有效防止严重药物反应的发生,积极妥善处理并做好家长的沟通和解释工作,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从而减少和规避医患矛盾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输液 药疹 护理

1 临床资料

自2008年7月~2009年7月在我儿童医院输液室的输液期间, 对由患儿家长或者巡回护士所发现的皮疹患儿共717例,随后请皮肤科会诊后进行统计,年龄在40天~14岁,平均年龄2.2岁,其中男252例,女208例,根据年龄及病因不同分类,并统计如下,见表1。

发疹性疾病 药疹

病毒感染性发疹 细菌感染性发疹

婴儿 153 8 12

幼儿 114 18 17

学龄前儿童 45 85 69

学龄儿童 14 97 78

合计 326 215 176

2 讨论

1)输液室皮疹年龄分布特点

在所有由患儿家长或者巡回护士所发现的皮疹患儿共717例患儿中,其中确诊为发疹性疾病所致有541例,占75.5%, 确诊为药疹的有176例,占24.5%。在发生药疹的176例患儿中,婴幼儿患者有29例,占16.5%, 学龄前、学龄儿童患者147例,占83.5%,药疹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在发疹性疾病中,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疹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皮疹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

2) 药疹的特点

药疹是药物治疗中常发生的不良反应, 是医源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有报道,在医药治疗中, 每20个疗程就有1 个发生不良反应, 多至30%的住院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药疹。小儿药疹随年龄增长呈增多趋势, 多数药疹发生于6 岁以后, 其原因可能与免疫功能日臻完善有关。近年调查显示[1], 最易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种类和构成比例最高为抗生素类, 其次为解热镇痛类,第三为磺胺类。抗生素中以青霉素类最多, 其次为头孢类。青霉素类中以各种半合成青霉素为主, 头孢类中以第三代头孢所占比例最大, 这与半合成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的抗菌谱更广, 临床使用更广泛相符合。本临床资料中发现,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发生药疹分别占51.8%、42.7%,而中成药制剂(包括炎琥宁、喜炎平、细辛脑等)占5.4%,这样的构成比与儿童用药特点有关。

小儿药疹的潜伏期30 秒至14 天, 多在1 周内。部分儿童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药疹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儿童输液室最常见且易误诊的类型有荨麻疹型药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二种类型。皮肤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有4个特点:(1)患者患有种种疾病,应用种种药物给予治疗;(2)一般于用药后数小时到1-2天,患者全身,包括头、面、躯干、四肢,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皮疹,一般为对称性分布;(3)皮疹发得很快,1-2天内分布到全身,而且疹形一致;(4)有自觉瘙痒,还可同时侵犯口、眼、鼻、、外阴等粘膜处和皮肤附属器(主要是毛发和指甲)。

3)药疹与感染性皮疹的鉴别

小儿药疹应与其他儿科常见发疹性疾病相鉴别,以免误诊。药疹发病前均有明显的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药疹的皮损表现一般较常见的儿科发疹性疾病的皮疹广泛,颜色更深,痰痒明显,且皮疹在1一2d内遍布全身;而儿科发疹性疾病皮疹颜色多为淡红色,痰痒不明显,另外有些发疹性疾病如麻疹有粘膜斑,猩红热有杨梅舌等临床特征,可与之鉴别。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有时与药物热难以鉴别,但感染性疾病通常有相对固定的病程,一但出现难以解释的发热及皮肤粘膜症状,应想到药疹的可能,有利于尽早作出诊断。

病毒性皮肤病[2]根据皮损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临床类型:(1)新生物型:主要由人瘤病毒感染引起;(2)疱疹型:主要由疱疹病毒引起;(2)红斑发疹型:主要由RNA病毒引起。前两型病毒疹常见疾病有手足口病、水痘等,因有疱疹出现,易区分。而红斑发疹型皮疹特点以斑疹、斑丘疹为主,皮疹对称散在,很少融合,疹间皮肤正常,多无痒感或微痒,皮疹自面颈部开始出现,迅速蔓延至四肢躯干,有时可波及手掌及跖部。其中较为特殊的疾病有幼儿急疹、麻疹、

细菌感染性发疹 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皮疹特点:皮疹分布不均匀,疹间有簇集性丘疹,四肢有瘀点,多伴发热咽痛,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升高。其中较为特殊的疾病有猩红热

3 护理要点

A 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童输液室,巡回护士应对患儿出现搔痒不适、无明原因哭闹应多加观察,对不明原因的皮疹更应重视,提高对各种皮疹的鉴别能力,对早期出现的皮疹及时发现,并对由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时停止用药以避免不良反应加剧。

B 对患儿本身疾患导致的皮疹,应提高鉴别能力,在请皮肤科会诊的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护理,减轻家长焦虑及不安心情,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China J Lepr Skin Di . ! :1993.273―274。

[2] 张开明,王刚,尹国华.发疹型病毒性皮肤病.最新皮肤 科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1l8―124.

作者单位:214011 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急诊科

上一篇:南昌市东湖区网络直报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情况... 下一篇:胎盘植入22例保守治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