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工作过程与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5 12:07:11

重视工作过程与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设计

摘 要:笔者一直努力探索专业课教学与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的对接,使专业课程能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本文以中职财务会计课程中“退货业务”为例,反映了教师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实践与思考。本文认为专业课教学过程应该与职业标准、工作过程相对接,教师关于“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的思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将发生一定的改变。

关键词:会计流程 职业标准 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1-02.052

一、背景分析

本班52名学生,总体学业水平较低,基础会计知识掌握不完全,需要在财务会计课堂中不断补充讲解基础会计内容,强调课前知识准备。同时本班有六名同学相对而言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她们在课外接受校财务会计技能训练,备赛市级技能竞赛,针对学生情况,本学期尝试分组训练,安排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为各组组长,在分组训练时检查本组同学练习情况并及时答疑。教师对各组长提前集中训练并答疑,同时对组长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实现分层教学。从开学以来效果表明,学生之间的互助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带动了一批学习懈怠的同学,延伸了教师的力量,同时对于组长也形成了学习动力,在答疑过程中巩固了知识。

所用教材为南京市职教教研室编写《财务会计综合教程》,以“南京红光公司”11月~12月账务处理为例,由21个实验构成。本课内容为实验十八中销货退回的相关部分。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已经熟悉了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填制、账簿的登记。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销货退回时的会计分录编制方法,但对于具体销货退回的会计业务流程完全不了解。计划分两次共四个课时指导学生掌握流程操作。

二、教学设计中的难点

(一)会计准则,特别是涉及税务的规定经常会有改变,教材内容无法完全符合实际工作。

课本例题不可能完全列出每一步实务操作的单证,并且由于前述原因,实务中单证格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单纯理论的讲解无法使学生了解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况。

(二)教材例题、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都是手账,而实际业务中大多数都必须是机打凭证和帐页。

(三)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买卖双方的核账算方法涉及到的主要账户会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账户,分别在教材的不同章节出现,学生很难自主地联系起来,而一旦能将某项经济业务的买卖双方核算方法同时掌握,将非常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四)学生的学业状况差异很大。

(五)业务所涉及的单证量较大,作业工作琐碎,有效评价管理难度较大。

三、针对难点的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一:

课前教师专门训练各小组长,课堂上分组作业,每组由小组长负责指导、评价。

设计目的:提高教师上课效率,提升小组长的水平。(在指导同学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提高了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增进同学团队意识(通过小组竞赛),发挥学生间有效交流的作用,弥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不足。

设计二:

由组长安排组员分成买卖双方角色进行退货业务流程,组长扮演税务局角色,提问双方有关政策问题(比如:认证期限,等等)。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实务操作中熟悉业务流程,发现知识盲点和误区,互相评价互相帮助。

设计三:

在前述小组训练前,教师故意没有强调红字专票的填写方法,鼓励学生尽量运用已有的知识作出红字专票,通过评点学生作业,分析几种不同做法,确定正确方法并讲解手写和机打专票的区别。

设计目的:

强调红字专票的实务操作。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尽力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

设计四:

小组同学买卖双方互换角色,再次训练。

设计目的:使每个学生从买卖双方角度掌握业务的会计流程。

设计目的: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对接。

通过与已经就业的学生交流,我发现他们遇到工作上的问题大多数是通过以下的途径解决:日常的凭证传递问题找单位老会计请教:少见的业务类型找过去的老师,其实很多问题是和不断出台的新准则或新的税务规定有关,完全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件得到答案。

联系校内教学,我想到在课堂中,教师大多数以课本的规范为准,很少主动联系实际中已经改变的职业标准,这也是形成学生在工作中不知道如何寻找答案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本课的课题关键词是“会计流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退货业务处理过程中所有与会计有关的单证填制与传递,这种传递既包括买卖双方间的也包括买卖双方与税务局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的都是实务中的单证,需要分角色扮演,需要互相监督,也需要互相合作。在分组活动中,每一个人都必须行动起来,思考起来,真正实现了人人动手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

(三)教师需要思考“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师需要促进学生思考“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

从工作以来,我经历了为“考证”教――为“考单招”教――为“职业”而教的过程,学生也相应的经历了同样的为何而学的过程。为何而教的不同显然影响到了后两个问题,现在为职业而教(学)的目的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就是要为了掌握和职业标准与工作过程相对应的内容,由此也决定了教(学)的方式就是在做中学,考评的标准是学生能不能实践所学知识。

(四)教师工作方式的改变。

在作出上述思考之后,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就随之改变了。分组练习的方式使得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对组长们进行单独的提前培训,起初培训的目的仅仅是使得组长提前掌握技能和知识以便于组内辅导,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了更多的附加值。

教师需要清醒认识中职学生的现状,他们普遍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时间只限于课堂内,需要始终注意调动其注意力,所学知识点需要不断地反复,理论难度的降低不代表教学要求下降,而是要求提高实践的技能,让中职的毕业生在低层次的会计岗位上能做到学以致用。

上一篇:个性化阅读在高考备考中的指导作用 下一篇:国内女性阅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