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时间:2022-10-05 11:22:54

职业院校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摘 要:当今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加强人文教育,但这也存在着时间上的矛盾。本文主要讨论了职业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途径,以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职业院校 人文教育 途径

创造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培养充满灵性的人是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体现在高职教育中,应是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缺一不可。人文教育的匮乏,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极度欠缺。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是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人”的方面,人文尊重人之为人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承认人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在“文”的方面,人文承认人的理性,追求理想的人格,重视自由艺术的功能,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性、人本性、审美性,构鲜明的多维特征。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文知识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

二、高职教育要注重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在教育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种完整的教育。它培养的人是既有健全人格又掌握生产技能的劳动者,是既具有明确生活目标、高尚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把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科学知识和实际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高职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习做事相结合。

三、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第一,要确立大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要求全面考虑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因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在这种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选择地联系人类优秀的文化,用人类的传统美德和责任感,来支撑学生的精神殿堂,用人类真挚朴素的情感、崇高的道德人格来感悟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理想,使学生了解、体悟人类文化的魅力,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体会到自己在社会中应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做人准则、职业道德和民族精神。

第二,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专业知识教学进行人文教育,要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来体现,要与授课内容有关。一是可以介绍科学史,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的社会价值;二是可以介绍与学科有关的优秀历史人物,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可以介绍学科与当前民众的利益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献身于造福人类与社会伟大事业的热情。教师在阐述专业内容中,要涉及与人文精神培育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第三,在专业课教学中适当渗透文学艺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教育思想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关键,也是为当今社会需要培养技术人才的关键。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整体思维,其中逻辑思维是这个整体思维的正确性的基础,形象思维则是它的主要创新源泉。

中华诗词最为精练、准确,为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揭示了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与思考,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由此给人以启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它说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道理,这些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的专门人才,既要有坚实的科学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经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余秋雨也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高职实施人文教育最重要、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就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铸就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湘、刘平清著:《杨叔子: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身份证》,《广州日报》,2004.10.17。

[2].余秋雨著:《山居笔记》,文汇出版社,2002。

聂凌燕:山东省潍坊市潍坊职业学院。

上一篇:美国奴隶制下的黑人口述故事评析 下一篇:试析犹太文学中的“普通人”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