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驱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5 11:18:38

基于创新驱动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摘 要:创新驱动是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换挡期背景下提出的发展策略,这对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的制造业来说也显得十分必要且有现实意义。文章从界定创新驱动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出发,探讨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行创新驱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三方面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制造业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存在问题 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93-02

一、引言

1.创新驱动的内涵。创新驱动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获取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内容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活动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推动力量,技术进步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二,技术、知识、组织、制度、人才、学习能力等“软实力”是获取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条件,且其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第三,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关键内容之一,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大竞争优势。第四,逐步降低对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等初级要素的依赖程度,降低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第五,新市场的开拓,即所谓的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别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属于广义的创新范畴。

2.创新驱动作用经济增长的机理。创新驱动是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活动推动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都将技术进步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而创新活动是影响技术进步的最重要因素,其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内在的严密逻辑和作用机理。

首先,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源泉,生产技术水平的改进可以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减低生产消耗,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出水平;生产设备的更新则可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比。其次,制度创新能够激励和引导个体的经济行为,有效的组织和制度安排,可以使经济主体的行为成本与收益相联系,解决实际中的“搭便车”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外部性。再者,管理创新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交易成本的降低、提供更为完善的经济服务和为合作创造激励机制。此外,制度上的创新设计还能够将外部性内部化。

3.实行创新驱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1)创新驱动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能够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制造业整体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和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还要抓住关键,着重解决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壁垒和薄弱环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整体竞争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实践表明,技术、知识、组织、制度、人才等“软实力”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条件。(2)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转换率。制造业企业除了关注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量,还应关注技术创新资源的生产转化率,即技术创新的“质”。创新的生产转换率或成果转换率较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量更为重要,其关系到企业利用技术创新资源的真实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科研投入的成果和有效性。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推陈出新,才能够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抢占优势地位。

二、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行创新驱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科技体制滞后阻碍自主创新机制的形成(1)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不合理。我国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始终没有跳出就科技改科技的圈子。在宏观管理上,重复配置科技事业资源、政出多门的局面仍没有改变。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沟通联系还有所欠缺,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加以统筹。在科研管理上,经常出现多个部门权责交叉,科研课题的立项、招标和结项整个过程不仅耗时长而且审批多,而且不利于科研工作高效运转。在科技管理机制上,鼓励创新的环境氛围还不够健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片面强调学术成果的总量忽视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并且适应科研和技术研发评价和监管机制还没有建立,科研成果的认定存在浓厚的行政色彩。(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科技支撑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必然途径。然而,作为科技支撑的关键环节,我国的产权制度还不完善、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这直接导致创新的原动力不足。

2.自主创新和科技转化能力较差(1)缺失技术平台,科技成果仍不成熟。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指标任务,一些单位出现了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单纯追求论文的数量、成果的多样,忽视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这往往导致科研成果质量不高,难以与生产对接。没有良好的技术研发平台支持,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率很难提升。(2)资金平台不健全,成果转化资金不足。目前我国科研投入远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需求。我国的科研投入总量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与需求相比,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强。不仅如此,用于成果转化的资金也严重不足,过多地重视了计划项目的投入,不少科技成果因为缺少资金不得不停滞在实验室阶段。这也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3)我国成果转化平台不够成熟。表现在:科技成果推广组织不健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质的、切合实际的全程化服务,所提的指导意见也很难真正解决现实困难,在一些地方,科研机构形同虚设。科技成果转化信息不对称。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与企业面对面沟通的有效渠道尚未建立。两者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使得科研成果与企业需要脱节。

3.信息化发展迟缓阻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一些制造业企业缺乏前瞻性视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略显迟缓。缺少既懂业务知识、专业知识,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主要还是依靠系统开发商,缺乏自主创新。此外,缺乏充足的可支配资金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障碍。企业单纯依靠资金和人才并不能很好地推进信息化进程。有些制造业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共享,缺乏规范的制度和业务流程。也影响信息化发展。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也要依靠人才、管理和外部市场的整体规划。显然,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还有不少亟待完善的方面。

三、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的具体对策

1.把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命题,本质上是探寻增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是打造创新链,构建制造创新链;路径是从制造链到制造创新链、再到制造创新方法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从“增量改革”过渡到“存量改革”,逐步夯实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未来,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向质量、效益、内涵、集约方向发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使制造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工业体系和发展模式。近年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兴起,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一批新兴产业相继出现,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在制造业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去中心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正在替代传统工序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开放式创新正在取代传统创新模式,这是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未来我国仍需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行动计划,促进业务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2.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开放式创新。“中国制造”要形成新优势,就一定要参与国际竞争,广泛利用国际资源,取长补短,在开放中搞研发、拼市场,进一步支撑制度创新。推动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必须处理好社会监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负面清单的方式,确保加强社会监管与推动企业创新并行不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同时,努力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公平竞争,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确立公平公正的税收制度,扶持培养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耐力,推进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此,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努力开启“移动互联网+”战略,让产品及产品承载的文化同消费者互动。要使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常态,就必须通过行政体制、决策体制的改革,来配合技术创新。通过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让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分涌流,更加需要各类人才竞相施展才干、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进一步支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3.大力创新制造业价值链。在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我国制造业能否跨越发展的“陷阱和高墙”,完全取决于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效果,即创新制造业价值链,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未来制造业发展将从当前的大批量定制阶段转向个性化发展阶段,制造业的设计创新和技术研发将成为企业发展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世界先进制造业企业逐步采用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正经历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蜕变,通过融合工业设计、工业文化来改进产品提升价值。制造业企业不能再走传统低端、同质竞争的老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同时加快其他方而创新,努力占领产业链高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只有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把相对低的成本优势与技术进步和提高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提高要素生产率,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制造业企业才能站稳脚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危机时代,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导向到研发导向,从重视共性产品到更重视个性化需求,始终关注源头动力,努力创新制造业价值链。

参考文献:

[1] 曾繁华,何启祥,冯儒,吴阳芬.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4)45-50

[2] 庄志彬,林子华.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45-52

[3] 孙泗泉,叶琪.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作用机理与战略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2)15-18

(作者单位:宁波碧彩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责编:李雪)

上一篇:基于财务信息化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下一篇:关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