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困境

时间:2022-10-05 11:12:47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困境

[摘要]作为家庭文化一部分的家庭文化资本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文化资本缺乏,容易陷入学习困境之中。根据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从文化资本具体化、客观化和体制化三种形态来解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困境。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具体文化资本缺乏表现为父母长期外出对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不够,以及父母和代养人对儿童较低的期望导致其学习动机不足;客观文化资本的缺乏与具体文化资本密切相关,主要在于家人不能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体制文化资本的缺乏则表现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为儿童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家庭文化资本;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困境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6-0016-04

[作者简介]李春苹(1987―),女,内蒙古赤峰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与变迁,农村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留守儿童家庭开始大量增加。这类家庭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于儿童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6102.55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规模为2948万。[1]四川省妇联的调研结果显示,2005年,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有88%;眉山市和遂宁市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学生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为60.4%和91%;遂宁市成绩优良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只占6%。[2]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集体陷入了学习的困境。本文将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视角来分析这一困境。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家庭文化资本的界定

文化资本的概念始于布迪厄的研究。他提出:“文化资本……最早是在研究过程中作为一种理论假设呈现在我面前的。这种假设能够通过联系学术的成功,来解释出身于不同社会阶级的孩子取得不同的学术成就的原因,即出身于不同阶级和阶级小团体的孩子在学术市场中所能获得的特殊利润,是如何对应于阶级与阶级小团体之间的文化资本的分布状况的。”[3](P193)也就是说文化资本的拥有量是与学业成就成正比的,而留守儿童由于拥有的家庭文化资本有限,相比于那些拥有丰富文化资本的儿童,在学业上会面临更多挑战。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具有三种表现形式:具体化资本、客观化资本和体制化资本。本文在区分家庭文化和家庭文化资本的基础上,从这三个方面描述家庭文化资本。

家庭文化资本不等于家庭背景,但从属于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资本不等于家庭文化,而是家庭文化中的一部分资源。家庭文化中的精神层面,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养方式、娱乐方式、消费方式以及父母的修养等都是一种具体的形式,但不是所有家庭文化的精神层面都可以说是具体形式的文化资本。只有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利用了,并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家庭文化才称之为家庭具体形式的文化资本。而客观形式的文化资本是指家庭中的文化产品,它与家中物品的区别在于文化产品既可以表现出物质性的一面,也可以表现出符号性的一面。在物质性方面,文化产品预先假定了经济资本;而在符号性方面,文化产品则预先假定了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普通产品的区别在于“普通产品往往只需要简单的、普通的消费方式即可使用和消费,但作为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一般要懂得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才能够使用文化产品”[4](P138)。所以,家庭中客观形式的文化资本就是指那些能够被利用的文化产品。家庭体制形式文化资本就是指家庭成员的教育资格、学历证书等,即父母的学历、职业等。基于此,家庭文化资本是指在一定社会阶段,作为家庭资源的一部分文化产品,被家庭成员占有并且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利益)。此时,作为资源的家庭文化就成为家庭文化资本。

(二)留守儿童的界定

“留守儿童”中的“留守”就是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导致“亲子分离”,“儿童”就是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5]但本文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儿童。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无论是体制文化资本还是客观文化资本和具体文化资本,都非常匮乏,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很难取得学业的成功。那么家庭文化资本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呢?

二、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解析他们的学习困境

美国幼教协会(NAEYC)的一份报告曾经指出,每个儿童都是带着不同的生活教育经验来到学校的。每个家庭的文化资本的性质将直接决定儿童经验的差异。[6]所以家庭拥有文化资本的多少会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一)从留守儿童家庭具体文化资本缺失解析学生学习困境

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形态是与身体相联系的,必须由投资者亲力亲为。[3](P194)在家庭场域中表现为孩子在父母长期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观念、修养、兴趣、品性、思维方式等[4](P139)。丰富的具体文化资本对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父母的关爱缺失、教育缺位,导致具体文化资本不足。有调查发现,因为父母打工在外,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父母对子女缺少关爱或几无关爱。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在老人看护的留守儿童家庭中,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已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一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要求,对学业、精神、道德层面的管束很少,难以承担起对孙辈的教育责任。[7]他们很难为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让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影响。同时,由于留守儿童与代养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导致代养人对于他们过度地放任或溺爱。此外,在外打工的父母和家中的代养人对儿童的学习也没有太高的期望值。根据“罗森塔尔效应”,父母对儿童较低的期望值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动机,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由此可见,具体化文化资本是造成留守儿童学习困境一个重要而持久的一个因素。

(二)从留守儿童家庭中客观文化资本不足解析学生的学习困境

客观化形态的文化资本会呈现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只有放在与具体化形式的文化资本中的关系中才能被定义。[3](P198)在家庭场域中,客观文化资本主要表现为家中藏书、文化用品、学习工具、学习空间和环境。有学者发现,家中藏书丰富的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学业上的成功。[8]有研究者发现,被调查的40名留守儿童中,他们每人只拥有一本新华字典和一个数学计算器,再无任何其他学习工具。在农村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已经普及的电脑、电子词典等学习用具。由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观念落后及在教育上投入比较少,农村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很少有专门的图画书、故事书等,更不会拥有昂贵的智力开发玩具。[9]书籍、学习资料等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体验,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书籍、学习工具、学习材料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此外,很多研究者都证实,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及学习环境会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董泽芳通过对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家庭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他们的家庭住房条件相对较好,并且父母都为他们创造了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儿童和监护人多住在同一个房间,他们没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大多数情况是:儿童在一边学习,而家人聊天的聊天,做家务的做家务,看电视的看电视。这样就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干扰其学习。事实上,住房条件并不是影响儿童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真正对儿童学习产生影响的不是人均居住面积或是否有单独的房间,而是有限的住房在家庭内部的分配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然而在儿童留守家庭中,家人并没有意识到要为儿童学习创设一个有利的环境。

“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不是一种与身体化过程毫不相关的完全‘物化’的资本。”[10]也就是说,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只有在被人“身体化”的过程中才能发挥作用,具体化的资本可以借助这种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来显现,而这种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只有通过具体化的文化资本作用才能使其作用充分得到发挥。在农民工家庭,由于其家庭殊的文化环境,家里藏书、学习场地不能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这是由于农民工家庭本身没有多少藏书,再加上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较少;关于学习场地,家庭即使为子女提供了专门的学习场所,也无法与子女的学习行为建立起有效的联系。[11]留守儿童家庭中,客观化文化资本的不足也成为他们学习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从留守儿童家庭中体制文化资本解析学生的学习困境

体制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指那种得到合法保障的、其资格获得学术上的认可,在形式上独立于承担资本的本人[12],这种形态的文化资本在家庭这个场域中更多表现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文凭证书和职业。在留守儿童家庭中,儿童的监护人或为父母中的一方,或为老人、亲戚等。监护人的学历普遍较低,多为初中学历;但如果监护人为老人,学历则多为小学甚至小学都未毕业。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学习多半不理想。有学者发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时,对儿童的学习影响无差别。而当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时,有一定差别影响。这是因为监护人的学历为小学,实际上指导孩子学习的能力也比较有限。而学历为初中,在指导小学阶段的学习时没有太大问题。另有对农民工子女调查发现,父亲的学历水平对于孩子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母亲的学历则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影响[13]。这类家庭更多是父亲外出打工,而母亲在家照顾孩子,这样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则会更多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情况。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父母的职业多为农民,在外打工的叫农民工。这就决定了父母每天的工作都很劳累,他们很少有时间顾及儿童的学习,而把关注重心放在儿童的生活上。在监护人是老人的家庭中,对于儿童的关心更多的是照顾他们的生活。有的留守儿童家庭中,儿童还要帮助大人干活而没有空闲时间学习。总之,留守儿童家庭中体制化文化资本的缺乏是留守儿童遭遇学业困境的一大原因。

家庭文化资本的匮乏,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中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注意家庭文化资本的积累,学校、社区和政府共同努力来弥补家庭文化资本的缺失,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就会走出学习困境,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北京: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2013:2.

[2]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25-127.

[3]〔法〕P.布迪尔厄.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3,194,198,200.

[4]宫留记.资本:社会实践工具(布迪尔厄的资本理论)[M].郑州:河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138-139.

[5]周汉平.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与相关对策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92-96.

[6]NAEYC.PositionStatementonSchoolReadiness-Promotingexcellenceinearlychildhoodeducation[J/OL].http://,2012-11-24.

[7]张礼,蔡岳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8]董泽芳.家庭环境对学业成功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2):15-19.

[9]杨巧灵.浅析“家庭文化资本”对中部落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3(25):173-174.

[10]朱伟珏.“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J].社会科学,2005(6):117-123.

[11]周序.文化资本与学业成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73-77.

[12]孙银莲.论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7):44-46.

[13]蒲倩.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J]文化艺术研究,2009(10):85-87.

[14]李宏翰,权方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13-117.

上一篇:“适合学生的教学”刍议 下一篇:美国公立大学的创业探究